• 81

勇鷹現況

莊孝爺 wrote:
由 9度 增加至 12(恕刪)


莊爺,

我是認為漢翔放寬輪距是對的方向。

因為輪距越窄, 左右彈頻率越大。

彈跳次數越多, 飛控FCS修正攻角越多, 副翼修正也越多(但是畫面沒看到或是太微小)

彈跳頻率越快, 則FCS單位時間運算量要越快。

我上面貼的FA50中, 彈起來後只有一輪著陸一段時間,

控制面沒修正回去反而好控制操作。

會造成左右彈則是由沉降律與主起落架機構與輪距有關。

現在輪距稍微加寬到未知(IDF: 2.06m, m346: 2.7m),

我想是可以由目前9度再試看看10度。
macross_sato wrote:
我上面貼的FA50中, 彈起來後只有一輪著陸一段時間,

控制面沒修正回去反而好控制操作。

第 139 樓那個翹孤輪, 不是 FA-50 , 是 F-16 啦.....

在機身的起落架 , 像 F-16 IDF T-50 F-104 窄輪距 讓落地時的 機體X軸 不太穩定.
在機翼的起落架 , 像 F-5 AT-3 F-4 ......, 寬輪距 則穩定的多.
戰備道 及 跑道 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因素.
側風 夏天 冬天 晴朗 雲霧 .... , 空氣密度也有差.

回到古早的年代......
聽說 :
當初, IDF 在初步設計時, 取消了 腹鰭 跟 阻力傘 ......

勇鷹 可將 IDF的抗旋傘支架 裝上, 在主輪觸地後放出, 於終點檢查 煞車盤溫度 及 滾行距離, 看差多少 ?!
( 用 卡撐 想也知道更好, 好多少要試驗看看 ... 划不划算 ?? )
莊孝爺 wrote:
IDF 與 勇鷹 機(恕刪)


之前施孝緯有提過勇鷹的翼構型有改。展弦比比經國號有小小的拉了一些。昨天的影片又講了一次。


影響可能不大。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wrote:
之前施孝緯有提過勇鷹的翼構型有改。展弦比比經國號有小小的拉了一些。昨天的影片又講了一次。


影響可能不大。

弦厚比 : ( 機翼厚度 與 前後長度 之比 )
聽說由 4% 增厚至 5%, 升力係數增加, 阻力係數增加, 結構強度增加, 機翼內燃油量增加......

展弦比 :
原 IDF 的翼尖翼肋接頭還在, 勇鷹 裝上翼尖整流罩, 看起來翼展長一點點 .
拆下翼尖整流罩, 裝上飛彈發射架, 即可掛 飛彈 或 空戰演練儀.
跟 AT-3 是一樣的做法. ( 平時裝 整流罩, 需武裝時裝 飛彈發射架 )


( 模型參考圖 )
莊孝爺 wrote:
第 139 樓那個翹(恕刪)


哈哈! 降落是FA50, 結果觸地滑行是F16, 最後又是FA50........

專注看輪子看到眼睛脫窗, 轉剪成GIF沒放大檢查!

真抱歉!

以下撥放速度請都放慢到 0.25
現在直接貼, 請注意 4.19 - 2.22 攻角變化


然後 4.09 - 4.11 一隻輪子彈起來就回去了


X型還是說像越野車的A臂減震的力流方向交叉, 所以負載少時就像粘在地板上,

只剩順著X軸晃。

4.06-4.11


機身掛在機翼下, 主輪只能坐在機身上。

所以只能往外伸出去越遠越好。

單然重量與成本會增加許多。

以這樣的空氣動力構型當教練機, 左彈右彈

會是需要去改善的問提。
macross_sato wrote:
哈哈! 降落是FA50, 結果觸地滑行是F16, 最後又是FA50........

專注看輪子看到眼睛脫窗, 轉剪成GIF沒放大檢查!

真抱歉!

生平, 這種彈跳見的不多, 算是很少啦.

倒是, 阿罵跑步時, 看的比較多...............

莊孝爺 wrote:
生平, 這種彈跳見的(恕刪)


莊爺, 請問F5 很少左右彈嗎?

此外,

M346加了個 wing fence (柵欄?翼刀?) 我還在想他們想要幹什麼????
macross_sato wrote:
請問F5 很少左右彈嗎?

此外,

M346加了個 wing fence (柵欄?翼刀?) 我還在想他們想要幹什麼????

F-5 跟 AT-3 都是寬輪距, 遇到 X軸彈跳很快就平穩了.

下面影片, 在 0.29, 左邊風標旗顯示 左側風.
AT-3 降落時右腳一軟, 減震器一作用馬上就穩了, 沒彈跳......



wing fence, 通常為 整流 或 擾流 作用.

YAK-130 原型機本來有裝, 翼尖還有小翅, 後來兩個都取消.
可能 增益效果 不大吧 ?!

到了義大利 M-346, 又恢復翼根小翅.
天衣神水 wrote:
IDF和同期同級戰機重量 vs 推力比較,有達到水準之上。


那請問一下,既然推力比較下有達水準之上,
那為什麼同期有著相同推力的戰機的最大航程跟作戰半徑,
幾乎都是IDF的2倍甚至以上?
IDF因為是輕型,確實燃油帶的少一點,
但即使如此航程和半徑也差太多了!

我查了一下F124和F404的耗油量幾乎是一樣的,
但是我忽略掉一件事......IDF是裝2顆引擎!
所以IDF耗油量應該是把F124的耗油量X2對吧?

所以說:
IDF的推力是靠F124X2才能達到F404X1的水準吧?
也因此需要吃掉多一倍的燃油,
導致IDF短腿是嗎?

有錯請指教!
rukawa1 wrote:
那請問一下,既然推力(恕刪)


這位大大,您想得太複雜了。

上面樓層有兩張表,第一張空重推重比,另一張有武裝和燃油下的推重比




比較一下空重、油料半滿、全滿的推重比,清楚了嗎?道理很簡單,IDF的油箱因為政治因素把它設計得太小才會變成短腿,「八零年代的政治正確」下造成的結果而已。
  • 8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