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2025 wrote:
因為, 未來空戰, 不是靠戰機機動性能差異, 而是飛彈, 激光, 和無人機.
以台灣海峽距離, 戰機一起飛, 已在對方防空導彈攻擊距離之內, 此其一.
第二, 現代空戰, 戰場必定是在嚴峻的電子戰環境中進行, 機載雷達效率折扣甚至失靈, 而遠距和中距導彈也會隨之失效. 另外, 根據美軍軍演的結果, F-22部隊內對抗時, 機載雷達和雷達導引頭的空空導彈經常無法探測到目標, 此時空戰距離的降低會導致近距離格鬥戰爆發. 一旦發生近距格鬥, 戰機本身機動性將再成為勝負關鍵, 這時, 擁有矢量推力的戰機將有巨大優勢. 但是, 也很難過敵過現代的空空導彈.
第三, 新一代遠程空空導彈可採用高拋彈道模式, 能打幾百公里外的預警機. 只要雷達性能到位, 能解決地球曲面的問題, 例如A射B導, 未來根本就不會有大規模空戰發生. 例如, 由轟炸機携帶大量空空導彈對敵戰鬥機群進行遠距攻擊, 發射完導彈之後轟炸機脫離, 由隱身戰鬥機來進行目標制導, 解決大部份敵方戰機後, 再由己方的三代機以數量優勢解決餘下的戰機. 所以, 隱身戰機的載彈量, 根本就不是重點.
第四, 新一代空空飛彈, 極限過載能力已遠超戰機本身, 也可越肩射擊. 另一方面, 以目前空空導彈3倍音速的速度, 只需要不到30秒就能追上戰機, 在這有限的時間內, 戰機本身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也就是說, 在不可逃逸射程內, 一旦被鎖定, 敵機飛行員技術再高, 敵機機動性再厲害也插翅難逃, (所以, 我從來不覺得, 他們自誇台灣飛官的技術有多高, 有甚麼用處). 唯一的解決辦法, 就是機載激光系統.
第五, 新一代飛彈採用焦平面紫外凝視的制導模式, 任何現有的干擾手段, 比如發射熱焰彈, 用箔條幹擾都是無濟於事. 目前最現實的機載反導技術, 輕便的機載高能激光器是唯一的候選, 只需安裝一套簡單的陀螺激光系統, 無論本機如何機動, 都可以秒殺來襲的導彈, 用激光燒毀其引導頭, 若激光能量足夠高, 還可以燒穿來襲導彈的彈體甚至直接打擊敵機和地面目標.
第六, 當然最後就是蜂群無人機戰術. 無人機在將來的使用模式, 可以用來擋敵方導彈, 發射飛彈, 甚至對敵有人機進行自殺攻擊, 更不用提可令對方機載雷達過載.
-----------------------------------------------------------------------------------------
台灣的F16, 就算升級到ZZ型號, 面對新一代的空戰模式, 可能在第一波攻擊已全軍覆沒 (更不用提那個G君的甚麼起飛, 射完飛彈就躱回山區的無敵家家酒戰鬥模式)...(恕刪)
這個才叫做故事板!
依照你的說法,J-10ZZ 還有J16ZZ也是一堆垃圾! 現在的就直接銷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