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台灣航母殺手,中國酸成漁船殺手

我就是好奇它爲什麼沒炸?

你先前說「飛彈炸掉了」。考慮到飛彈爆炸時產生的聲、光和煙霧,以及地球曲率的影響,飛彈在漁船方圓十公里範圍內爆炸,漁船上的3名倖存者應該能夠感知。

另外,雖然雄三的個頭比較小,可真要是在漁船附近爆炸,漁船上的倖存者應該不會太輕鬆。可新聞影片上,船長兒子黃明泉根本就是毫髮無傷。

算啦。你說的引信失靈也算個原因吧。如果怎麼樣都不會炸,在漁船附近墜海,還是遠離後墜海,還是被UFO劫持,都無法考據了。

TW Energy wrote:
既然你都說軍方沒有公...(恕刪)

Anchoret wrote:
近爆炸,漁船上的倖存者應該不會太輕鬆。可新聞影片上,船長兒子黃明泉根本就是毫髮無傷。
算啦。你說的引信失靈也算個原因吧。如果怎麼樣


關於你的問題,國防部有發新聞稿:

Q:彈射出去貫穿漁船,不會引爆嗎?

A:第一個飛彈的設計,包括國外的飛彈設計,我們設計上都是他會有延遲引信,軍武專家了解,要經過時間延遲引爆會造成更大損傷。因為漁船不算,設計上是比較輕薄甚至鋼板甲板不是這樣的堅實,在高速的狀況下,貫穿是合理的。

海軍也委請中科院進行模擬,在飛彈高速貫穿船體,並連續撞擊海面,彈頭極有可能當場引爆,飛彈解體,殘骸沉入海底,尋標器等關鍵機密零組件經過一年的海水浸泡腐蝕,應該已經沒有操作參數資料外洩的問題。
國防部的結論似乎最爲合理。

仔細看了一下蘋果台製作的飛彈飛行示意視頻,好像飛彈並非平射,而是傾斜向下穿過船體,隨後在漁船附近撞海。

這和3名船員被「爆炸聲音」驚醒相吻合。

不過,船體沒有任何爆炸損傷,船員也不是被「劇烈搖晃」驚醒。雄三的戰鬥部好像很小巧嘛

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 wrote:
關於你的問題,國防部...(恕刪)
dfxldm wrote:
又飞了10km只能...(恕刪)


軍盲還一直糾纏軍事專業問題, 只是更公開突顯自己對軍事 "常識" 的貧乏, 自掀老底。

文組半桶水老頭完全不懂火藥不過也知道: 延遲引信一定有雙重機制 "感知撞擊" 與 "阻抗值設定"。

一般引信撞到即炸, 只有 '感知撞擊機制'; 但是雄三等穿甲彈, 鑽地彈一類需要 '入內引爆' 的炸彈就必須再加一個 '阻抗值設定機制', 以免內藏火藥太早在目標鐵板外爆炸, 隔靴搔癢。

我們完全可以把雄三引爆裝置視為某種穿甲彈或鑽地彈。 當彈頭穿入漁船FRP, 導引頭即被 '感知撞擊機制' 通知 「已擊中目標, 停止索敵動作」, 可是因FRP阻抗值太差, '彈頭內的阻抗值設定機制' 遲遲未起動, 飛彈當然延續原航線前進。

由於索敵機制已被自己內設機制在穿入漁船時關閉, 此飛彈持續前飛不搜索, 當然以近3馬赫速度撞海。

以為水面很軟的是白痴, 多少跳水的人骨折。 3馬赫衝入水牆當然引爆。 飛彈又不是飛機或船, 那有比重輕能浮在水面的殘駭或油漬可以打撈。 飛彈可能持續前行10~20公里才衝進海裏, 更接近澎湖本島; 更何況當時是台灣海峽西南季風季, 漁船在逆風處而馬公方向較順風, 澎湖本島若有聽到爆炸聲也沒什麼好奇怪。
giga giga wrote:
军盲还一直纠缠军事专...(恕刪)
笑死了,我很早就说了有三种可能里面就有一种是延迟引信出问题自己翻去,10km什么概念,就是末端全程3马赫也要10多秒时间,这给任何已经在自寻头判断命中的情况下都不应该这么慢才反应过来。而且其落海又不是你玩水漂石,一般都是一头扎进去(你自己都不考虑导弹的减阻高速外形,当和石头一样底面弧形可以弹起?这种构型都是需要很特殊的设计,现在见的较多的就是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反舰导弹就是你想多了)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