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中科院證實研發下一代戰機 第一階段進度超前

Charlie2020 wrote:
最扯的是我聽政府說飛機的設計也已經開始了,這是更扯的事,沒有確定的引擎,就開始花錢設計飛機,根本是亂搞! 中科院航發所難道沒有給這些人上上課? 能這麼搞嗎?


這也是目前我反對 戰機自製的原因之一
一堆外行人 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在瞎搞 在汙錢

如果現在的台灣有 孫運璿 李國鼎之類的人才 說要戰機自製 這我相信 我也支持
可是 沒有
LIKE-SEIKO wrote:
這也是目前我反對 戰機自製的原因之一
一堆外行人 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在瞎搞 在汙錢

如果現在的台灣有 孫運璿 李國鼎之類的人才 說要戰機自製 這我相信 我也支持
可是 沒有


真的是典型的失敗者理論

甚麼都要天時、地利、人和都配合才想去做,那就是甚麼都做不了,然後過陣子又要抱怨,台灣人都不搞研發不搞自製,都要靠美國沒有自己的技術,然後自己又不想投資研發,永遠都是外行人,整天做夢天上會掉下來高階技術變成內行人

而且還相當好高騖遠,以為技術都是一步登天,不需要經驗的累積,甚麼都不能失敗只能一次做就成功,一次做就最強
LIKE-SEIKO wrote:
這也是目前我反對 戰(恕刪)


你不要拿以前的事情來說嘴。現在不是以前的年代,有事說事,沒事少開這種口。整天講台灣貪污,還活在幾十年前嗎?

要講貪污,人家中科院比民間乾淨太多了,只是民間公司不叫貪污叫背信。你告訴我現在上市公司哪家沒有人利用職權貪取公司利益的。

到處都有這種老鼠屎存在那是不是大家都不用做事了?

我國的制度是讓選出來的政府管理,不是讓選出來的人自己去做事。

這個天底下有那種全能的人才可以懂所有的事情嗎?懂能源的人懂半導體嗎?懂半導體的人懂造船嗎?

那種洗腦式的天縱全才帶領台灣走向光明未來的想法,都21世紀了不要拿來講。

台灣的問題在不相信專業不願意聽從專業的意見,不願意去好好的看書。一堆嘴砲政客和名嘴整天敗事。

一個科技領域從來都不是靠幾個人就能輕鬆發展的,靠的都是那些工程人員兢兢業業的在自己崗位上努力、累積。

在現實的條件下做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這樣就夠了。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macross_sato wrote:
品質流流過的面積越大,pressure ratio 損失越多.

所以放大的會比原來大小的PR損失多, 但是輸入體積變大,

所以deltM 變大, MV當然也變大.

如果一直在意哪一個效率好不好, 可能要兩家拆開來做分析才知道.

或是像遙指部說的, 當年IDF有F404 單發構型作為GD外賣用.

但是長官不同意且立法院有人盯經費,

最後成為台韓友好的象徵.

要飛到你所謂的大單發不是台灣該做的事.

這是空軍跟科科該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問題.


我提的沒你說的這麼複雜!
只問你一件事就好,
像F-22.F-15.F-18都必須要裝上兩個大型引擎才能正常飛行,
小型引擎就算吃油少溫度低效率高什麼的,
請問小型引擎的推力能達到大型引擎的推力嗎?

就像F12X小型家族中最新最強的F125XX號稱最大後燃推力16400,
而一個首次試驗在1978年的F404最大後燃推力就有17700,
輕型戰機F16E/F,採用F110-GE-129,最大後燃推力更是32500,
怎麼比?

小型引擎有小型的好處和市場,
但是如果政府未來是為了朝向戰機的話,
那大型引擎是避不開的!

除了高教機國造 國軍欲研發戰機雷達、發動機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179368
「國機國造」長期規劃以新式高教機為起始,
並同步平行研發戰機中、大型發動機、氣動力外型設計、飛控、匿蹤技術及空用雷達等關鍵技術,
奠定下一代戰機發展技術水準。
LIKE-SEIKO wrote:
這也是目前我反對 戰機自製的原因之一
一堆外行人 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在瞎搞 在汙錢

如果現在的台灣有 孫運璿 李國鼎之類的人才 說要戰機自製 這我相信 我也支持
可是 沒有


要研發就說是污錢,然後說沒 孫運璿 李國鼎之類的人才?
這說法不就是某政黨極力汙衊他人的說法嗎?
還說沒選他們的話這國家就走不下去......><

你知道這兩個人都過世很久了吧? 一個2001,另一個是2006,
按照你的說法,現在2021的台灣應該已經垮了才對啊? 結果有嗎?

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在這區沒人不知道吧!
凱利·詹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7%AF%E5%88%A9%C2%B7%E7%BA%A6%E7%BF%B0%E9%80%8A_(%E5%B7%A5%E7%A8%8B%E5%B8%88)

這個傳奇人物也過世很久了,
可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倒了嗎? 臭鼬工廠倒了嗎?
經驗能形成是靠 傳承 而不是靠 個人!!
說真的都也一直待在中科院讀到博士,
真的會比網路上肥仔還差嗎?

當然整個團隊人材都是一流人才?
這其中只要一處卡關,就要重來
Charlie2020 wrote:
最扯的是我聽政府說飛機的設計也已經開始了,這是更扯的事,沒有確定的引擎,就開始花錢設計飛機,根本是亂搞! 中科院航發所難道沒有給這些人上上課? 能這麼搞嗎?

在時間這麼趕的情況下,只有引進現成的引擎才可能來的及,研發一顆高壓縮比與高推重比的引擎應該是不太可能了,這事如果十年前開始應該還來的及,現在真的太晚了。


聽起來好像有點扯,但實際上風險沒這麼大,而且這做法是必要的!

戰機上有各種物件組成,如機體,雷達火控系統,輪胎起落系統,引擎,油箱.....等,
在一開始時,先開出規格,之後各物件單位提出自己的需求及大小,
當然也會評估是否能做到,之後各單位開始分工執行,
過程中,當然會有極大的可能需要改原規格,如加大引擎之類的,
這時就需要開會討論要修改的地方,
簡單說各單位"同時"運作,時程才會快!

而你說的要先完全確定好才能做下一步,確實比較安全,
但基本上這種作法比較適合在 "什麼都沒有且什麼都不會的情況下" 才會這樣做!
因為在 什麼都沒有且什麼都不會 的情況下,
才需要走完一步就確認,之後再走一步後再確認。

如果說這台新戰機是台灣第一次自行研發,而之前沒IDF和教練機的經驗,
則我會比較贊同你的說法。
但台灣有IDF和教練機經驗,並非什麼都不會。
而且這次新戰機的引擎是用原IDF引擎F125去強化看能不能上看1萬磅以上,
而並非是自行開發"全新式"的引擎,
風險還是有的,但不會太大,比較有可能的是推力不足,造(改)不出來是不至於。
有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合資研發呢?現在的國際氛圍似乎有機會。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f125 f404 引擎大小排氣量跟本就不一樣改他幹嘛?浪費錢
不吹潛艇,該吹戰機啦?
問題是台灣造戰機一樣沒戲!
連F16等級的三代機都造不出來,談何四代機?
天天嘲笑大陸航空發動機不行,台灣的航工工業更是差的遠,連給大陸提鞋都不夠格!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