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漢翔前總經理徐延年 : 以經國號戰機為基礎的「國機國造」是正確之道。

YC_Jiang wrote:
看看對岸就好 到現在為止 一顆戰機引擎還是搞不定 除了買AL-31以外 就是授權生產的WS-10
是比較可靠的 但這顆引擎不過是上世紀8~90年代的產品 勇於砸錢 也有本錢砸的中國
自身幾乎沒搞出什麼名堂 然而 這30年來 老美引擎已經進化2代以上 距離越拉越遠...
這就是工業落後國家跟先進國家差異

小國求上進是很不錯 也該如此 但也要有自知之明 知道什麼是可能跟不可能
就像你希望自己身體練得跟拳王一樣 與其苦練50年 練到全身都癱了
不如上吊或燒碳自殺 祈求上帝給你一副能練得起來的身體 不是嗎?


聽你這麼一說
台灣人尺寸比美國人小
傳宗接代
就麻煩美國人幫忙
https://youtu.be/5VVbOlr50Yk
https://youtu.be/5VVbOlr50Yk






Iamghost1113 wrote:
1986年版的F-16的研發成本是$54.7 billion
2010年後的F-35的研發成本是$107 billion


這些錢絕大部份不是花在機身設計與測試,絕大部分是在飛機的武器與航電整合,F-35基本上是設計2.5架飛機+航電與武器。

真正花錢在機身設計與測試的錢比例上並不高,貴的都是航電與武器整合以及試射成本
今天如果你認為台灣的工業實力與資金無法做到相當水準,
認為不值得投入,OK! 沒問題!
但是又在那邊說要跟美國買F-16V的雷達和引擎來裝新機是怎麼回事?
直接跟美國買F-16V不就好了!?
你不願意投入,然後不買新機而是買零件組一個低階的,
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你想攻組裝業?

當日本跟韓國這兩個都是可以跟美國買到F-35的國家,
卻還是在搞自製戰機,且韓國的自製戰機還不是第五代戰機(匿蹤不足),
用樓上人的說法,明明可以買到更好,卻花錢做低階的?
明明韓國可以買到更好更便宜的教練機,卻花錢自製T-50?
為什麼韓國還要這樣搞? 嫌錢太多沒地方花嗎? (嫌錢多可以分給我)

大家經常拿台灣和韓國來比較,
韓國這10幾年來投入轉型,無論是產業,科技,演藝等都在做升級,
做研發,打品牌,自製線上遊戲,演藝水準提高.....
台灣呢? 不值得投入,所以繼續代工!

說人家比台灣進步,但是要台灣跟人家一樣求進步時,卻說不值得投入?
要求投入時唸說做不出水準,不值得!
不投入時,其結果比別人差,罵!
倒底要怎麼做才不會被唸被罵?

確實戰機研發要投入很多,而且投入後也不可能立刻做出一流水準,
當然可以選擇不投入,
可是不投入的話,就注定完全看人家臉色辦事,
且下場就是20年前短腿的,20年後還是短腿!
漢翔前總經理徐延年 : 以經國號戰機為基礎的「國機國造」是正確之道。
只要经济允许 自研是最重要的 任何技术交流都比不上你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kyha123 wrote:
只要经济允许 自研是只要经济允许 自研是最重要的 任何技术交流都比不上你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恕刪)


連對岸 中國人都說出宇宙間大道理
台灣怎能放棄自己研發
kyha123 wrote:
只要经济允许 自研是(恕刪)


"只要经济允许"這才是重點
現在台灣與韓國、日本的經濟實力已被拉很開

完全套用日韓追求自主研發能力的模式不一定適合台灣
個人認為在保持防禦能力的第一要務下,有限預算有必要先求有
而且台灣取得新進武器的難度一向偏高,今天立即買的到先進武器,明天說不定又不賣
比起不知何時研發出來,效能如何的自製替代品,很遺憾,外購是必要之惡

但是還是必須保留一部份預算繼續開發有優勢或是必須自給自足的項目
而不是甚麼都要來一點,樣樣不精,而且維持現有能夠自製項目的能量也是必須
一方面繼續精進,一方面避免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為人作嫁衣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