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雄三沒有很強,但是大陸現役反艦導彈沒有一款比得上雄三

TW Energy wrote:
串聯加力器沒有脫離並...(恕刪)


這一點,我再看了一遍能找到的資料,還真的可能是我錯了。
鷹擊12的加力器,真的有可能就是加力器+衝壓燃燒室,不脫落的。

證據1是我之前舉例的艦載武器刊文配圖,其中用於出口的cx1就特意標註出了可脫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或者說叫助推器。並且還專門畫出了脫離開的狀態。
但是在鷹擊12的配圖上面就沒有這樣標註。衹是給空射型跟艦射型配了不同長度的加力器。

證據2是展出的出口艦射型CM302和車載鷹擊12B照片和模型,加力器尾部都有燃氣舵。斜射的反艦飛彈不需要一出去就做大幅度機動,如果是只管前面一小段加速的可拋離加力器是沒有必要配上燃氣舵的。
不過空射型的加力器,沒有看到燃氣舵的痕跡,如果前面的判斷是正確的,那有可能是艦載和車載型加力器更長,噴嘴位置和空氣舵面之間的距離相比空射型過大,轉向力臂變太長,為了保證機動性所以才用燃氣舵來補充。
Daniel Wen wrote:
這不只是幾個像素的差...(恕刪)


長焦照片有之前我用的那張轟6掛載的空射型,清晰度好過艦射那張不少,根據轟6的尺寸參數和線圖換算過來,彈徑也是0.5左右。
雖然也有人因為是空射型而提出質疑,但是阿共仔那麼多款飛彈空射型和艦射型都是一樣的彈徑,沒理由鷹擊12就搞什麼特別對待吧。
用車子的參照尺寸需要先知道比如車輪的尺寸,不同規格也還是差很大。
不過我也看到同一個閱兵式同款車帶鷹擊8系列的照片,如果有高清照片我再來對比一下,雖然閱兵的鷹擊8也沒帶加力器長度不好判斷,但是全系列鷹擊8的0.36彈徑是早就沒有異議的。比一下彈徑還是有可能。

今天手邊正事比較多,等空再來對比。

103FDI wrote:
兩邊車載載台的數量...(恕刪)

這和發射車數量有什麼關係?你還是看不懂我寫的東西。

最後要定型各種飛彈之前,中科院肯定有問過軍方或自行評估,想要什麼尺寸,在可行的技術下把所有東西塞進去彈體。射程最大化。

雄三飛彈有上海軍,有上海鋒大隊、有固定發射陣地,有移動發射車,有沱江,其他大型軍艦就不要說了。

為什麼你會自己認為最優化尺寸是加長度一兩公尺沒什麼?要知道雄二雄三是混合部署的。必須考慮舊有發射架。

長度太長,原發射陣地可能要大改或者犧牲發射具不能使用,又或者沱江的船體可能不夠深,或者艦體又要加高。

你自己去看看沱江的發射架,重心,RCS。各種考量下,發射架是高度越低越好,它現在長到什麼高度,你怎麼會認為沒差別?

103FDI wrote:
兩邊車載載台的數量...(恕刪)
台灣所負責的區域在美國的印太戰略,要分擔多少兵力,美軍,日軍,韓軍又要負擔多少?其實台灣的比例不高,當然五毛會說台灣是中國的主要出兵目標,可是台灣要打痛中國很難,美國要打痛中國卻很容易,到時中國肯定會把主力轉移到美軍...以反艦飛彈而言,能夠擊沉或癱瘓3個美規航母艦隊的戰力就很夠,一波攻擊200枚超音速飛彈就是超過飽和攻擊的數量,保守準備600-800枚就夠用,但是如果雷射防禦近迫系統實用化以後就要從新估計

stever2018 wrote:
可是台灣要打痛中國很難,美國要打痛中國卻很容易,


這很難說,若中共軍打的是要登陸,那不管是如何打算,
中共都得冒著登陸艦隊跟護航艦隊被嚴重打擊,甚至是全滅的風險。


stever2018 wrote:
雷射防禦近迫系統實用化

這個其實很難實用,用國軍已經公開的雄三攻擊方式來說明:
第一: 一次多彈,這不管是哪一陣營,都會作的,雷射的連續輸出來不來的及,是個大問題。
第二: 多點轉折,接近目標時,同時有複數飛彈由不同方向迫近,
就算事先燒爆一顆,也得浪費寶貴的幾百毫秒,讓反射鏡轉向,再對焦。
第二發飛彈的攔截率大概很低。
第三: 低空接近,海相有很大機率可以干擾雷達偵測。同時靠近海面的水蒸氣,對雷射能量的吸收率,應該也是比對空高很多。
第四: 高速: 二到三倍音速,700~1000 m/s,可以減少被雷射照射的時間,所以可能從雷達偵測,雷射轉向,對準,照射,
這時飛彈大概已經靠近到時間不夠讓雷射輸出提高到足夠燒穿外殼的程度。
103FDI wrote:
在兩邊禮尚往來的駡爽廢文中間

先管好你家伯爵與藍教頭吧,在這假裝的再清高也無法掩飾你根本也沒真資料只能胡謅的特點。

103FDI wrote:
不過嚴格意義上講,對小弟說“貴國”是不準確的。
小弟雖然血統上是Chinese,從小就隨父母過來拿了永居,甚至結婚娶的也是中國太太……可是嚴格講我還沒有入籍。阿共仔的入籍手續很麻煩的。

土共國入籍手續一點都不麻煩的,會嫌麻煩是因為你全家都不是什麼咖,走到哪都不是,明白了嗎話說我那朋友一家人要是要入籍土共國那中南海可是求之不得

103FDI wrote:
手邊正事比較多,等空再來對比。

可憐喔,是要去上工翻帖了嗎?我都忘了有這帖,沉在幾千帖下你還能翻出,真神耶,看來還真是正職的不服呀,這是根據幾位專業雜誌網友推論的,難道就只有你推論是真,別人家就不行嗎?

103FDI wrote:
全系列鷹擊8的0.36彈徑是早就沒有異議的。

廢話,官方都有一堆公布資料了,你就這點戰力

問你一句,你有雄三真實資料嗎?沒有,那你還好意思屁雄三比你家的Penis-12弱,還是那句"根據我推論的"的嗎?


順便讓你知道,雄三我還真有一些真實資料,但是呢,甘你土共國的廢物屁事
103FDI wrote:
《艦載武器》2019年第8期。
這裡面用了很多詞比如“推測”等,但請注意這本期刊的出版單位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13所,純正血統的軍工單位。


713所只是機電工程研究所,到你嘴上就能做飛彈了呀,你也能繼續吹,要查武器資料,土共國的當代海軍、海軍雜誌跟人民海軍報都比它準

jjong wrote:
這很難說,若中共軍...(恕刪)

>這很難說,若中共軍打的是要登陸,那不管是如何打算,
>中共都得冒著登陸艦隊跟護航艦隊被嚴重打擊,甚至是全滅的風險
要登陸之前需先將反登陸阻力消滅,在台灣方面陸海空,飛彈等各種武器在反登陸上都有應用的戰術,也就是除非台灣大部分兵力被消耗否則登陸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戰爭已經打一陣子,美國早就介入,在美國介入的前提還打到彈盡糧絕那也只能說是天意
>雷射防禦系統
A這個東西比實彈防禦系射程要長一點持續鎖定,不易拖把鎖定即可摧毀,但是需要個2,3秒也就是一波攻擊一個砲塔只能對應一個目標無法應付飽和攻擊但是對於速度特別快的目標卻有奇效,只要來得及燒毀不存在miss的可能性,假設艦載系統已經實用化,一艘8000-15000頓的主力軍艦能夠裝幾個雷射炮?2-4個(電力先不考慮)也就是防空飛彈+實體彈幕+雷射防禦要達到飽和攻擊的效果一波攻擊至少要10發飛彈才有機會突破防禦,如果還要達成有效攻擊能夠癱瘓或擊沉可能需要15枚,其生存力因此而提高不少

B電子預警機,其電力與空間足夠裝載1-2門雷射,偵查距離更遠,因為遠離水面而減少濕氣損耗所以效率更強,射程遠,在艦隊外圍偵測到危險直接就可進行攔截(或者直接控制無人機,每台無人機上有使用30秒雷射的電池,控制雷射砲台到達預定攔截點進行查打一體)
Daniel Wen wrote:這不只是幾個像素的差異
一般做這種2D攝影測量,定邊界時會放大以精確定位...(恕刪)


找到兩張掛載空射版的圖片,一個飛彈清晰度比較好,另一個可以測載機長度對比。


https://www.sinodefenceforum.com/attachments/h-6g_25-jpg.51593/





拉彈徑投影尺寸的時候已經如你所說刻意略微超出輪廓之外,
不過長度尺寸尾部略不夠,數字上給補一點到21.7.

以0.5彈徑計算,此時飛彈長度是0.5/1.41x21.7=7.695公尺

然後用飛彈長度換算載機長度來對比實際尺寸就可以判斷彈徑估值是否合理。





對稱掛載的遠近兩枚飛彈尺寸投影比例9.16/9.03=1.014,
那麼中軸線的機身位置投影比例應該比近處的飛彈位置縮小(1.014+1)/2=1.007倍。
前面清晰照片測的是近側飛彈尺寸。 

所以按照0.5彈徑換算出的轟6G機身長度約是7.695/9.16x40.53/1.007=33.812公尺。

如果彈徑算作0.6,那這張上轟6G長度就變成0.6/1.41x21.7/9.16x40.53/1.007=40.574公尺。

算作wiki的0.76,就變成0.76/1.41x21.7/9.16x40.53/1.007=51.393公尺。

轟6G雖然沒有標明,但其改型轟6K的長度可以查到——34.8公尺。

所以哪個彈徑數字更接近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至於艦載型的等有時間找到其他清晰圖片再來算。
台灣向後退 wrote:
先管好你家伯爵與藍教頭吧,在這假裝的再清高也無法掩飾你根本也沒真資料只能胡謅的特點。
---
廢話,官方都有一堆公布資料了,你就這點戰力
問你一句,你有雄三真實資料嗎?沒有,那你還好意思屁雄三比你家的Penis-12弱,還是那句"根據我推論的"的嗎?很混很混很混
順便讓你知道,雄三我還真有一些真實資料,但是呢,甘你土共國的廢物屁事


跟閣下講話最是輕鬆也最費力,輕鬆的跟酸民對酸根本不需要用到邏輯,費力的是遇到“本人有料但不報”這種屁孩話術都能用的人只能自歎臉皮不夠厚


台灣向後退 wrote:
土共國入籍手續一點都不麻煩的,會嫌麻煩是因為你全家都不是什麼咖,走到哪都不是,明白了嗎 話說我那朋友一家人要是要入籍土共國那中南海可是求之不得


除了【經我看過才是權威認證】,【本人就是有料】之後,再補一個【本人朋友是A咖】?
再歎小弟臉皮實在不如閣下厚。
居然用到鲁蛇膨風金句“我朋友xxxx”,你直接改成你一家入籍中南海會求之不得好不好?
閣下讓人想起翻舊貼時看到過的某位自稱有料人士,自稱朋友是懂得F22塗料全重的什麼博士,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台灣向後退 wrote:
可憐喔,是要去上工翻帖了嗎?我都忘了有這帖,沉在幾千帖下你還能翻出,真神耶,看來還真是正職的 不服呀,這是根據幾位專業雜誌網友推論的,難道就只有你推論是真,別人家就不行嗎?


閣下發文無數,文繁不及備載當然記不得啊,小弟翻到舊文回復的時候也不知道原來是權威A咖的神貼

自稱有料的咖很多呢。
不過不到一成是真貨,八成在鬼扯,還有一成就是閣下這種“本人有料但不報你”啦。
畢竟大多數人臉皮都還不夠厚。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