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_H wrote:
你這樣解說,我就非...(恕刪)
我當然知道忠義計畫,當初那批人,跟韓國派去美國學習造艦(蔚山級)是差不多時間,初步設計已經做好,後來海軍買到派里,忠義就被放棄,很可惜,雖然忠義不成熟,但畢竟是第一艘自己設計的船,還是有美國協助指導,忠義其實也有發生類似迅海的問題,海軍想塞一堆東西上去,噸位又限制很死~~~
我猜測忠義那批人後來不少應該跑到,船舶中心或是中船,這兩個也是台灣船舶設計的重心,很多其實是軍方短視或偷懶的心態,就像MK44型30公釐機炮,美方是同意授權生產,台灣買幾百門竟然不想花那點授權費,全數進口,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只能說軍方很多心態不改,國造武器裝備的路途會很坎坷~~
軍方需要的是長期規劃,而且是長期整體規劃能力,包含如何維持國造武器裝備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