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愛三與弓三的部署的後續發展與戰略考量

首先,次彈械只是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彌補精度不足但並非可以完全不在乎精度。

誤差過大那即便使用了次彈械也無濟於事。要讓那些火箭達到200公里的射程,其戰鬥部本來就不大。

如果要使用次彈械只會進一步減少戰鬥部的裝藥量。當然,這種平衡可能更有利於殺傷力的提高。但歸根到底你需要把這麼一個重量的炸藥投過去。否則都是胡扯。再有,你在考慮這種次彈械時還要考慮對方有基本的裝甲/抗炸掩體防護,單彈頭的重量就不可能做的太小。那你一個50-100公斤的彈頭還能有多少次彈械?

利用慣導與GPS/北斗之類玩意,可以視為無導向,這就要看你次彈械的散佈機制.利用氣壓散佈的分佈會是長橢圓形,
利用離心力分佈則接近圓形,但這兩種都是中間空邊緣密的分佈形式
,所以最好把目標設在跑道外,設在跑道上很容易變成次彈械都落在機庫房子的頂部......
少量精密子彈械則可以類似散彈槍從頭部推出,這種方式次彈械密集得多,但數量就少.

用SRBM來撒布次彈械這種YY就更是笑話了, 光是SRBM從大氣層高速下墜,超過六馬赫的速度產生的風壓/偏移量
就可以在次彈械撒佈過程 產生至少10km以上的偏移誤差,本來要炸機場的,結果飄到10多km的海邊防風林


Charlie2020 wrote:
是是!! 一個發射井只有四枚飛彈!! 才多大! 你在基地周圍量到的數據,有用?
你真的懂就拿出 證據來! 不要只在這裡屁!...(恕刪)

想法不要太侷限

台灣任何一個地點
都有精確測量的GPS座標
甚至可能有基地內部GPS座標
任何人都能免費取得
鼎 鑊 甘 如 飴 求 之 不 可 得
cche1079 wrote:
首先,次彈械只是在...(恕刪)


大陸早就解決了彈道導彈中間段變軌和再入段彈頭拉起減速的技術。東風21D和26能攻擊航母一個必備的技術就是再入段進行變軌減速雷達開機搜尋航母然後鎖定目標再進行變軌發動攻擊。區分彈頭是否具備再入段機動能力很重要一個標識就是彈頭是否是雙錐外型以及末端是否有氣動小翼。(注意我上一頁那組導彈發射圖導彈彈頭的細節設計

想知道一些更具體細節的大陸這方面相關的論文以及專欄文章很多,可以看這篇科普性質的文章:反艦彈道導彈:從傳說到現實

最後再給您看三幅圖,第一幅是很著名的東風16發射圖,彈頭應該是標準型。後面第二第三幅應該是某導彈營的拉鍊圖,注意圖中這六枚導彈就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彈頭。

對了,順便一說東風16外界估計的彈徑有1.2米,您大概可以根據一下圖裡人和導彈的比例估算一下彈頭大概的尺寸,然後再想一下這規格的彈頭可能只有不到100kg麼?


我文中指的是左岸網民吹噓的 利用長程火箭彈攜帶次彈械對地攻擊(這是技術上可行的),受制火箭彈酬載量過小的弊病

至於SRBM 我已經點明次彈械的散佈機制:利用氣壓散佈,風向/風壓對於次彈械的散佈非常關鍵~

基本上利用慣性/超過六馬赫回返大氣層的SRBM, 那個高速風向/風壓/氣壓差造成的誤差,就讓次彈械的散佈範圍變成悲劇

這也是高科技如歐美國家/傳統武器強國的毛熊, 次彈械都是依賴次音速的巡航導彈/慢速的火箭彈來散佈,才能有一定的精準度

你拿出母彈頭氣動小翼來說嘴,卻沒辦法解釋彈頭內的次彈械要如何克服高速風向/風壓/氣壓差造成的誤差

完全沒講到解決方案

La_dante wrote:
然後再想一下這規格的彈頭可能只有不到100kg麼?

cche1079 wrote:
我文中指的是左岸網...(恕刪)


我剛剛檢索了下相關資訊這裡有一些對岸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涉及到了您所質疑的內容,至於具體的細節我想我沒有義務再幫您進行詳細梳理。您要是真對解決方案感興趣的話可以通過網絡檢索相關的學術論文,認真閱讀其中的內容能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La_dante wrote:
我剛剛檢索了下相關...(恕刪)


理論人人有 產品在哪裡? 誰來幫你驗證?
全世界做核能研究的數以萬計 有幾個國家把原子彈做出來?

無導引的武器 能力就是差導引武器一大截 尤其是你又要搞"遠火"..
距離越遠 速度越快 誤差越大 修正越難... 這是常識問題..

像老美的ATACMS 能夠有攻動態敵人能力 就在於那紅外線導引子母彈..
這東西怎會是白菜價呢? 能拿來像丟傳統火箭一樣去"淹"對手嗎?

中國幾十年一仗未打就算了 老美成天打仗的國家..
要打擊一個200KM的對手設施 用什麼武器? 會是GMLRS?
還是某種裝備無導引子母彈的高速長程飛彈?

如果不用戰機炸射 不就是慢吞吞的戰斧?

Gugugu wrote:
還以為沒有座標就只...(恕刪)


你還是先"幫"中國找出精準的打擊武器吧...

別再想那些遠火系統或彈道飛彈 如果可以 就輪不到中國來玩了....

JH_Shou wrote:
你還是先"幫"中國找出精準的打擊武器吧...
別再想那些遠火系統或彈道飛彈 如果可以 就輪不到中國來玩了.......(恕刪)

您也先"幫"美國找出精準的打擊武器吧
數百公尺近公里範圍都號稱要戰術核武 如果這樣 就輪不到美國來玩了
鼎 鑊 甘 如 飴 求 之 不 可 得

Gugugu wrote:
您也先'幫'美國找...(恕刪)


還找? 老美的精準打擊武器...
當然是戰斧巡曳飛彈 都打了幾次仗近千枚了?

但是 這玩意很貴 想要大量使用老美玩不起...
如果是我們偉大的祖國..
當然是可以應付的 你應該這樣想的吧????

遠火哩? 加油啊!!!!
)
我想也輪不到老共來玩這個東東!!

我前面已經講過整個弓二與弓三的特殊強點!! 台灣有六處弓二佈署點,從現在蔡政府的作法上弓三似乎是以行動佈署方案在進行!!

整套系統的最弱的一環就是雷達,,對岸的攻擊論點是沒錯,如果把雷達打掉了,台灣的防空飛彈也就瞎了眼!
後面我就要談一下軍方怎麼使用與保護這些雷達,在這裡用的到的雷達與無線電包括下列幾種

1. 搜索雷達
2. 上鍊無線電 (傳遞修正彈道命令的無線電)
3. 目標照射雷達 (只有弓一需要目標照射雷達,弓二,弓三可選擇用也可以不用)

目標照射雷達對於遠距離接戰已經沒有甚麼必要,因為弓二弓三的主動雷達訊號必照射雷達的訊號更穩定抗干擾能力在哪種距離一定是更好! 只有弓一在100公里內接戰時,因為設計上的原因還是需要目標照射雷達,這種雷達通常是設在發射基地附近或者採前進佈署,往西方5-10公里佈署。戰時很容易在第一集時被對方摧毀,不過我看過幾個弓一與鷹式飛彈的基地的Google Map,居然在基地內找不到這個目標照射雷達? 因為鷹式飛彈原本設計就是機動佈署的野戰防空飛彈,我猜是已經把這些短程鷹式雷達系統拆掉了,保留在安全的地方,當作預備隊使用,在反登陸作戰開打時再把它拿出來機動佈署。我認為可以不必再去考量照射雷達!

目前上鍊無線電可以用很多種雷達去達成目的,也可以用單獨的天線或是天線群以避免被對岸侦知,控制中心只要用無線或有線傳遞這些上鍊的資訊到這些天線群就可以發射,因為這種天線的構型,加上他的天線塔也不見的很高,這種上鍊天線在衛星照片裡是看不到的(因為衛星照片的解析度太低無法辨識出這種天線),遠距離空中無線電定位的誤差太大,無法用來定位這種天線,反福射飛彈也因為副天線可以造成訊號原點,要用反福射飛彈摧毀這種天線也相對非常困難,老共要找到並消滅這些上鍊天線是不可能的事!

最後最弱的一環就是搜索雷達,現今的防空飛彈搜索雷達必須要能準確定位敵人與飛彈自己的位置,然後才能發出導引指令去控制飛彈往敵人飛過去,它必須要能回報敵人的確實位置與高度。當然我們手上有很多套戰管雷達HR-3000, GE592, AN/GPS-43, AN/EPS-89 AN/EPS-90 +八套長白雷達+十套愛國者的3D雷達+十一套AN/TPS/FPS-117 3D預警雷達,總共超過40多座雷達站與100多套雷達系統,天弓三的另外13套雷達還沒算進來,這些雷達都可以看到450公里外的敵機,提出預警與反擊! 要幹掉超過120套雷達系統,而且超過50套是移動式的雷達,有這些網軍說的這麼簡單? 前面有提到台灣軍方的反輻射作戰,如果我們把所有愛二與愛三用作攔截中共所有彈道飛彈的第一擊,以650枚愛國者飛彈攔截325枚彈道飛彈,目前老美使用這套新的愛三+愛二的攔截率有超過96%,所以第一擊要消滅台灣所有的雷達,他們真是在作夢!! 第一擊過後,就不是奇襲了,所有要動員的與移動的都動起來了!! 要幹掉這些移動式的雷達,嘿嘿嘿! 天方夜譚!! 就像日軍當初說三天打下上海,三個月亡華!! 結果光上海就打了3個月!! 100小時要解決台灣,100小時可以把所有的彈道飛彈全打完是真的!!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