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son01 wrote:
現實的情況是, 單發的妥善率已經不比雙發低了
米軍在波灣戰爭中, F-16 的每X小時損失架數, 還比 F-18 低
本來單發機種的妥善率就會比雙發低。以每百小時故障次數來看,雙發機種是單發機種的二倍多。
無論電子或機械,系統向來是越複雜故障率越高妥善率越低。
不過以機率來看,雙引擎同時故障機率卻是遠低於單引擎,這才是空軍要雙發的原因。
新年快樂,繼續挑燈打牌去了。
nice_lego wrote:
完全認同,全島上下...(恕刪)
咱們早就被騙習慣了...
只不過這次應該是為了配合新戰機開發的造勢活動
目的就是要讓大家有花大錢的心理準備
而台灣會不會有隱形戰機... 一定會有的
因為這符合台美兩方利益
造不造的出來?? 這答案將與IDF一樣。
IDF計畫之初,也沒人相信連汽車引擎都造不出來的台灣
居然能自製超音速戰機
個人猜測台版的隱形戰機功能設定將是與F22較相近的空優設定
而非F35,
性能當然遠遠不如...
也因為有洩密的可能,因此入侵對方領空的本事會被大大限縮
但短程空優戰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絕對能大幅消耗中國戰力。
這種戰機將能滿足美國要銀子也要裡子的需要,還能顧及中國的面子.
台灣也能跳過漫長的F35排隊時間, 換來更符合美國需要的新世代戰機
PS:F35B就不用想了, 雖然台灣真正需要的是它
但台灣的需要從來就不是美國考量重點,尤其是戰力保存方面...
咱們就是看門的命,你有看過看門的需要保存戰力嗎??
Dr Evil wrote:
俄國佬採用雙發,還...(恕刪)
升級F-16美國是願意賣我新的引擎的! 是軍方考慮經費運用的效率所以並沒有換引擎,如果台灣新的戰機計畫要使用美國引擎,大概也不是甚麼難處了,自己做出來就不用買美國的引擎,反正新引擎技轉也是會付一大筆錢給美國,問題還是錢與經費編列,如果這個經費的編列是散佈在15-20年裡,台灣是可以有足夠的經費開發一架戰機,海軍的新一代作戰系統也是要分需多年編列的!這幾艘未來台灣神盾艦出來也要十幾年的時間!
當初做F-125也花了十年,一顆新引擎在10-12年不為過,飛機要做出來也要10年,所以15年後也許才能有第一個中隊成軍,並不稀奇,我相信現在比較大的問題是該不該在設計一款隱形戰機的想定,長波雷達已經漸漸要普及了,15-20年以後隱形戰機是否還會具有現在這種優勢? 設計一款隱形戰機會不會變成當年F-4不裝機砲只有飛彈,最後沒牙跟MIG-17 Dog fight的歷史重演? 短場起降戰機或垂直起降戰機的必要性是否更重要? 空軍與軍備局應該在這方面多多的進行論證已確定飛機開發是在正確的路徑上,如果這個性能要求做錯了,那才是真正浪費了大家的納稅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