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cc wrote:
最後?台灣有沒有能...(恕刪)
真正有能力掌握軍用(甚至民用)發動機核心技術的本來就沒幾個國家
甚至某些可以生產的國家還是還拿原型授權再慢慢改的,一個資源.人口不夠跟重工業都發展沒多少年
(至少跟許多工業大國比起來只是嬰兒年紀)
為何一定要去執著超過自身能耐的要求?
潛艦案也是一樣
一般國際上的國產化,事實上重要組件依然還是各專業大廠提供,生產國自身僅是被授權生產者
某些工業較厚實的國家才會(能)在此基礎之下再緩緩發展後續的新型號,通常國家重點在會放在整合能力與專案控管
就像西方軍艦上的燃氣渦輪,幾乎都是採用LM2500系列一樣,垂發不是拿老美原裝貨就是拿授權再開發自有型
大部分中小型主建造國不會去強求重點組件都自己生產,現代軍備如此昂貴,根本沒幾個國家有能力一手包辦
回F-CK-1那件事上,去南韓的那幾人是專職啥的你知道?
如果說多是專案控管相關呢?
如果說他們去是為了順便擴展新案,看能否拉一些生產需求跟開發經驗回漢翔呢?
而發動機的開發與生產能量如果國內沒有維持,沒有進展,今天就不會還有雄二E出現了
它用的那顆鯤鵬本來就是銜接從TFE1042-70而來的學習基礎,再尋求外界指導並摸索發展來的新發動機
有野心或檯面上怎喊都一回事,實際上懂不懂得秤秤自身斤兩,私底下惦惦吃三碗飯那又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