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han wrote:
為啥沒查?查了呀!查(恕刪)
還有一點就是228是日本人臨走前亂印鈔票造成台灣通貨膨脹、民生物資短缺,美然後台籍日本兵、台籍浪人和各種「鄉紳」趁機搞事
本省人各種"報貓鼠仔冤"拿國府背鍋
但日本,國府要深入地方,都優先錄用他們,參加動亂的人,看來一部份是蔣渭水等在日據時搞文化協會的成員,約三分之一是三青團,軍統和陳儀不睦,陳儀在福建槍斃過軍統福建負責人,所以軍統也希望愈亂愈好。處委會在獲得授權後,向軍警憲借槍,有些單位還真全數交給學生軍,自衛軍,自治軍等,有些還打了借條,成為事後追索的證物。借槍一事,似乎當時社會上有大筆金錢,米糧運送,可借一兩枝槍自衞,以往似有此習慣
lordkon wrote:
戰後跟戰爭時期本來就(恕刪)
你簡直在搞笑
通貨膨脹米糧問題就是日本搞得
日本大量印制偽鈔,搜刮台灣米糧回日本,在戰爭期間,台灣實施配給制,其實日本本土到後來也實施配給制,日本學生吃太陽便當飯,就是便當里只有一粒梅子與白飯
你這種就屬於被人賣了 ,還在幫人數錢
當時除了美國以外,歐洲、日本全部經濟崩潰、通貨膨脹、錢幣如廢紙,民生雕敝,百姓吃不上飯,還把國家正常接收污蔑說劫收,而台灣皇民才是真正劫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fgF6Hru0Mw%EF%BC%89 日本NHK● [2011][記錄片]圓的戰爭 也有提到這方面問題
臺灣光復日產接收真相暨檔案彙編
Taiwan Retroration: the receipt of Japan properties and the files
作者: 武之璋
內容簡介
臺灣光復,民間謠傳國民政府以接收之名,行「劫收」之實;中國國民黨趁機侵占大批日產。陳儀接收臺灣之前,在福建成立訓練班,擬訂周延辦法,成立接收委員會。陳儀命令,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以後,日產過戶買賣一律無效,日本人的私產一律充公,收歸中華民國政府所有。中央這個規定,卻給一批用假合約買賣日產的奸巧臺人找到藉口,在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串連三千多戶準備到臺北遊行。
臺灣光復後的日人私產接收,糾紛很多,是某些學者長期攻擊、醜化中國國民黨的一個題目。由此引發的黨產問題,成為中國國民黨的原罪之一。本書從檔案資料,甚至到民國五十九年日產買賣糾紛的原始檔案,讓真正的日產接收真相清楚攤開,用鐵證破除劫收謠傳。
https://ref.ncl.edu.tw/%E5%AD%B8%E7%A7%91%E5%B0%88%E5%AE%B6%E8%AB%AE%E8%A9%A2%E5%B9%B3%E5%8F%B0/%E7%9F%A5%E8%AD%98%E5%85%B1%E4%BA%AB%E5%9C%88-%E6%96%87%E7%AB%A0/%E6%AA%A2%E8%A6%96%E6%96%87%E7%AB%A0/1293-1949
-----------------------------------------------------------------------------------------
「1949年前後,台灣發生通膨的主要因素」之資料,答覆如下:
壹、
造成戰後期間台灣通貨膨脹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戰時盟軍空襲使台灣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害…….
二、……結果有大量資金從中國大陸流向台灣……
三、民國三十五年國共內戰擴大,國民黨政府動員台灣的物資支援國共內戰…….
四、國民黨政府在接收台灣時,雖然接收過程尚稱順利,但是官員貪污現象嚴重…….
五、從民國三十八初開始,有大量中國大陸人口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
六、除了上述無生產性的支出以外,政府軍政方面的支出亦相當龐大,造成政府赤字大增…….
資料來源:
歷史文化學習網 戰後通貨膨脹的原因
(全文請自行連線查看)
貳、
根據〈光復初期臺灣地區的惡性通貨膨脹〉(劉錦添; 蔡偉德撰, 《經濟論文叢刊》 17:2 民78.06, 頁233-262)一文第234頁,「台灣地區在1946年至1949年亦曾遭受惡性通貨膨賬之苦……造成物價持續上漲的原因有二:其一屬內在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地區生產陷於停頓……尤其戰後台灣地區財政收支呈現大幅度的赤字……其二屬外在的原因,光復後台灣已成為中國經濟一環,而當時中國大陸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物價飛漲……但仍無法避免通貨膨脹輸入台灣……」
-----------------------------------------------------------------------------------------
https://jamesz.pixnet.net/blog/post/25345445
造成戰後期間台灣通貨膨脹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戰時盟軍空襲使台灣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害。多數工廠被全毀或半毀,交通運輸體系被破壞,勞動與原料的供給中斷,未毀於空襲的生產設備亦未能妥善維護。因此在光復時,台灣的工業產量不及光復前最高紀錄的三分之一。由於農村勞動缺乏,肥料供應不足以及水利荒廢,農業生產亦銳減。商品供給不足,成為引起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雖然在台灣實施地區性貨幣,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匯率亦時常調整,然而以上海─台北兩地間物價水準作比較,大多數時期中國大陸貨幣被高估,結果有大量資金從中國大陸流向台灣。實際上就是中國大陸的惡性通貨膨脹,已經連帶波及台灣的金融體系。貨幣供給過量,成為引起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三、民國三十五年國共內戰擴大,國民黨政府動員台灣的物資支援國共內戰,使得市場上的物資嚴重缺乏,加深了供給不足的困境。
四、國民黨政府在接收台灣時,雖然接收過程尚稱順利,但是官員貪污現象嚴重,一方面造成物資供應不順暢,一方面則是民眾對於行政長官公署施政日漸失去信心。表現在貨幣上,即是對於貨幣流通的不信任感,終至貨幣發行額日增,惡性通貨膨脹之勢不能阻止。
五、從民國三十八初開始,有大量中國大陸人口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包括很多公務員及軍人,人數約在五十萬左右。為了維持軍公教人員的生活,加重了政府的負擔。只能持續發鈔供應,造成貨幣供給增加,使得貨幣市場雪上加霜。
六、除了上述無生產性的支出以外,政府軍政方面的支出亦相當龐大,造成政府赤字大增,為了彌補預算赤字,主要是依靠兼具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性質的台灣銀行進行融通,而且是以增加貨幣發行來彌補。此種以增加貨幣供給額來支應資金缺口的政策,持續惡化了台灣的通貨膨脹現象。
舒穆錄富祥 wrote:
你簡直在搞笑
通貨膨脹米糧問題就是日本搞得
日本大量印制偽鈔,搜刮台灣米糧回日本,在戰爭期間,台灣實施配給制,其實日本本土到後來也實施配給制,日本學生吃太陽便當飯,就是便當里只有一粒梅子與白飯
你這種就屬於被人賣了 ,還在幫人數錢
當時除了美國以外,歐洲、日本全部經濟崩潰、通貨膨脹、錢幣如廢紙,民生雕敝,百姓吃不上飯,還把國家正常接收污蔑說劫收,而台灣皇民才是真正劫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fgF6Hru0Mw%EF%BC%89 日本NHK● [2011][記錄片]圓的戰爭 也有提到這方面問題
臺灣光復日產接收真相暨檔案彙編
Taiwan Retroration: the receipt of Japan properties and the files
作者: 武之璋
內容簡介
臺灣光復,民間謠傳國民政府以接收之名,行「劫收」之實;中國國民黨趁機侵占大批日產。陳儀接收臺灣之前,在福建成立訓練班,擬訂周延辦法,成立接收委員會。陳儀命令,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以後,日產過戶買賣一律無效,日本人的私產一律充公,收歸中華民國政府所有。中央這個規定,卻給一批用假合約買賣日產的奸巧臺人找到藉口,在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串連三千多戶準備到臺北遊行。
臺灣光復後的日人私產接收,糾紛很多,是某些學者長期攻擊、醜化中國國民黨的一個題目。由此引發的黨產問題,成為中國國民黨的原罪之一。本書從檔案資料,甚至到民國五十九年日產買賣糾紛的原始檔案,讓真正的日產接收真相清楚攤開,用鐵證破除劫收謠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