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勇鷹現況

莊孝爺 wrote:
以這觀點思考....(恕刪)


腹鰭好像沒用吧?查理大說的紊流部位,應該是在翼根與機體連接處的上方或者說後方,紊流延續後,在垂直尾翼造成了兩側壓力不穩定。類似旗杆後方的紊流影響了旗子不穩定晃動。

不是很確定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wrote:
腹鰭好像沒用吧?查理大說的紊流部位,應該是在翼根與機體連接處的上方或者說後方,紊流延續後,在垂直尾翼造成了兩側壓力不穩定。類似旗杆後方的紊流影響了旗子不穩定晃動。

不是很確定

攻角越大, 垂直尾翼埋沒在機背紊流的面積也越來越大.
這 埋沒面積 是由垂直尾翼翼根隨攻角增加而往上漫延.

想讓穩流通過垂直尾, 以維持飛機 Z軸穩定, C大說要拉高垂直尾翼.

反過來說, 腹鰭在攻角拉大時, 處於飛機下方穩流之中, 有輔助垂直尾安定的功能.

再說, 改變垂直尾翼大小, 不論是氣動或結構, 都是大工程 ; 加裝腹鰭影響可較小些.

( 很久以前, 聽說, 原本 IDF 在 外型拉皮初期有腹鰭, 但經分析後取消. )

畫個簡圖 :
莊孝爺 wrote:
攻角越大, 垂直尾埋(恕刪)


嗯嗯,我了解了,不是徹底解決,是降低它的衝擊。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看勇鷹的機動性能還是很不錯
莊孝爺 wrote:
想讓穩流通過垂直尾, 以維持飛機 Z軸穩定, C大說要拉高垂直尾翼.

反過來說, 腹鰭在攻角拉大時, 處於飛機下方穩流之中, 有輔助垂直尾安定的功能.

再說, 改變垂直尾翼大小, 不論是氣動或結構, 都是大工程 ; 加裝腹鰭影響可較小些.


確實! 加上哪兩個腹鰭應該對縱向穩定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對全機的氣動影響較小,但是該位置是否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加上腹鰭,需要漢翔的工程師仔細算算! 但是我很懷疑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

真正設機飛機的人都走光了! 高層根本不懂飛機設計,都是會做生意的升上去了,唉! 國家不幸!
yoshiyoyo wrote:
根本就沒這回事 哪來...(恕刪)</blockquote
聽說印度3哥家也有幻象2000雞,而且也做過中壽升級!
我之前有看過上述報導!
  (節錄1-目前來看,印度方面對法國公司主導的升級工程基本滿意。據介紹,最重要的改進是為印度幻象換裝了RDI多功能雷達。該型雷達能在130公里外發現雷達回波在5平方米大小的目標,並且能兼顧對地和制空作戰任務。其次,改進版幻像實現了座艙“玻璃化”,並配備頭盔瞄準具,提升空戰感知能力。為了提高航程,油箱也進行了增容。在動力方面則增加了數字化控制系統。)
(節錄2- 除了印度之外,中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在今年11月與達梭達成升級幻象2000-9戰機的協議,升級金額約3.5億美元。2003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向達梭公司購買62架幻象2000-9戰機,幻象2000-9戰機是幻象2000家族最終一代,性能比我國的幻象2000-5還好,具有戰術資料鏈、雷達偵測距離增加15%等優勢。)
所以,達梭對幻象不是沒有升級件,只是價格昂貴花不下手。印度52架幻象早期的H型提昇到幻象2000-5就要3哥家24億美刀以上,台灣現有的是2000-5型,就算只提昇到2000-9型也要吃手手了,在要更高的升級配件,以幻象在台灣只有空優機功能,並不能對地攻擊,連發射反艦飛彈的能力都沒有,應該說在戰爭時期台灣版的幻象遇到土共國的軍艦(尤其是防空型的052、055系列),就只能單方面的挨打躲避,完全無法"寒扣"!
加上幻象能用的時間不多了、台灣的f16升級成f16v和加買66架真正的F-16v-70或72、幻象的操作費用後勤補保費用都高不可攀,在cp值低下情況下,空軍可能寧可在撐過10年後直接除役,然後向美以此為由聲購更新式的、cp值更高的F18(e、f)、F15-2040,甚至F35b不是更好!
macross_sato wrote:
有喔!法國空軍M20...(恕刪)
幻象2000-5並不是最好的,中東油豪家的幻象2000是9型的喔!
(節錄報導-除了印度之外,中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在今年11月與達梭達成升級幻象2000-9戰機的協議,升級金額約3.5億美元。2003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向達梭公司購買62架幻象2000-9戰機,幻象2000-9戰機是幻象2000家族最終一代,性能比我國的幻象2000-5還好,具有戰術資料鏈、雷達偵測距離增加15%等優勢。)
現在更有戰術頭盔等,妥妥的將台灣的幻象2000-5型雞"呆假的"!
Charlie2020 wrote:
但是該位置是否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加上腹鰭,需要漢翔的工程師仔細算算! 但是我很懷疑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


那個位置放了垂尾、平尾、減速板、捕捉鉤,結構上應該有足夠的強度可以放腹鰭,F-16也有一對腹鰭,台灣有一百多架在飛,不太可能沒有想到,或許有其他原因所以沒有裝上腹鰭。

Charlie2020 wrote:
加上哪兩個腹鰭應該對縱向穩定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對全機的氣動影響較小,但是該位置是否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加上腹鰭,需要漢翔的工程師仔細算算! 但是我很懷疑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

查了網路勇鷹 T1 T2 機 ( 結構地面試驗機 ) 光溜溜的屁股結構照片.

鐵定 ! 鋼定 !! .............. 有 [ 硬點 ] 可裝.

大略估算, 腹鰭及搭接接頭 重量會增加 120磅 .

依 macross_sato 大大引用 F-16 角度及速度的關聯, 如果落地攻角增加大約 3度, 換來 120節等同 或 低於 AT-3 的落地速度........... 划算 !!!

牆外臭皮匠的意見, 就看 中科及漢翔 當事的專業 願不願意 研究測試 看看 ?! ... ( 經費 ?? )


( 參考照片 SU-27~35 ) :
莊孝爺 wrote:
鐵定 ! 鋼定 !! 鑽石定 !!! .............. 有 [ 硬點 ] 可裝.

大略估算, 腹鰭及搭接接頭 重量會增加 120磅 .

依 macross_sato 大大引用 F-16 角度及速度的關聯, 如果落地攻角增加大約 3度, 換來 120節等同 或 低於 AT-3 的落地速度........... 划算 !!!


我相信這個推論是對的! 不要高估了那些航空設計師,我與幾個航空系大學畢業的談飛機設計,我很感慨的要說,這些工程師只懂一些理論,整個大學四年連一架模型飛機都沒做過,看過許多影片,但是與他們談飛機的一些戰術動作,他們不是很懂,飛機設計的很多問題,他們根本就沒有經歷過,如何有能力與經驗去修改設計?

我不是說做模型飛機與無人機就真的懂飛機,我接觸過的許多這個行業中的人與工程師,一樣還是有許多人的觀念與認知是完全不符合飛機的流體力學考量,這裡的關鍵有幾項

1. 正確的飛機流體力學的訓練與教育,必須有正確的觀念
2. 參與很多架飛機的研發,所以累績了很多的"問題解決方式"的思考模式與各種解決方法
3. 電腦模擬出來的結果,往往與真正飛機的性能有相當的差異,所以模擬的結果只能當參考,最終還是要考縮尺模型試飛驗證,在修改設計後才能真正製作全尺寸測試機。

這裡有一個關鍵就在2
  • 8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