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漢翔前總經理徐延年 : 以經國號戰機為基礎的「國機國造」是正確之道。

Charlie2020 wrote:
空軍與中科院應該要在(恕刪)

個人認為先參照F/A-18C/D到F/A-18E/F的方式

先尋求美帝技術支援
把台灣研發戰機的能量重新更新一次
再尋求進一步發展
民主外送:接受假民主、特色管理、利益輾人民。
樓上很多人都說什麼為方便快速效用之類的,直接買F-16V的引擎和雷達來裝,
但如果都買的到F-16V的引擎和雷達來裝新機的話......
那乾脆直接買整台F-16V不是更快更有意義?
知道嗎? 就是為了快速方便這字眼,
導致IDF之後到現在不但新戰機沒出來,連雷達和引擎的技術依舊無法掌握!

當初買到F-16和幻象2000, 方便! 快速! 性能強!
結果IDF減產,生產線關閉,新戰機,雷達,引擎研發整個停滯!
你買到了新戰機了啊! 就沒必要自己研究!
今天賣你F-16V的引擎和雷達來裝新機,
你還會用心去研究引擎和雷達嗎?

20.30年前花大錢買到F-16和幻象2000後直到今天,
台灣依舊沒有雷達和引擎的技術!
如果明天賣你F-16V的引擎和雷達來裝新機,
30年後的2051年,
你還是沒有雷達和引擎的技術!!
台灣現在是危急存亡之秋,趕快獲得空優才是活命藥。
技術航空發展是次要問題。
漢翔發展新隱形戰機如果又被美國賣F35破壞的話,技術拿來做長程無人隱形機也許可以照樣賺錢。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rukawa1 wrote:
樓上很多人都說什麼為(恕刪)


台灣戰機是"固定"消耗品 只要不打仗...

大概就是30~40年換一批 15~20年升級一次

其實各國戰機也都是這麼養的...

在這樣大環境框架裡 期待台灣自己養整套軍工體系
是不現實的事 就像IDF我們至今也無法外銷
絕不是技術成熟問題 價格也還可以談..
而是老美不許 關鍵零件卡著 什麼都別說...

IDF光是機身限制 就無法使用主流中大推力引擎
這樣的設計本身就是沒有未來的
連升級空間都小得可憐 這點當初就是被老美限定的事
難以用人力改變

再者...

台灣這樣的工業家底 獨自開發雷達還有相當可能
自製跟得上主流水平的戰機引擎 那是太強人所難了
但就算雷達 以IDF這樣的機體 把先進雷達做上去 性能也絕對明顯弱於先進國家產品
如果台灣能在IDF上裝進連中國也做不出來的AN/APG-83雷達
那麼我們也可以把成功級艦身 做出神盾級雷達性能 可能嗎?

全世界能自行開發戰機引擎的 不是工業大國根本不可能
台灣充其量不過是電子與代工業能排上前段班而已...
台灣不是老共 他們可以丟幾百億幾千億搞無用的晶圓代工產業
但台灣不可能這麼幹 有投資就得要回收 這是小國的限制..

再來 沒有市場或不夠大 這表示你的投資是不可能回收的無底洞
這也不是台灣這種程度國力所能負荷的 即便先進國家 也是聯合研發
把量擴充大才勉強做得到 像歐洲的EF2000...

像英國 GDP是台灣近五倍 所有戰機所需要的工業能力都具備
連對岸中國都遠遠不如它...
英國的RR是唯一能做出跟美國GE/PW相抗衡的戰機引擎公司
然而這麼猛的國家 也是乖乖聯合開發戰機 並購入不少美國戰機(F-35B)
台灣連這樣的對手車尾燈都看不見 說你可以全自製戰機 是狂妄還是笑話說多了?

看看對岸就好 到現在為止 一顆戰機引擎還是搞不定 除了買AL-31以外 就是授權生產的WS-10
是比較可靠的 但這顆引擎不過是上世紀8~90年代的產品 勇於砸錢 也有本錢砸的中國
自身幾乎沒搞出什麼名堂 然而 這30年來 老美引擎已經進化2代以上 距離越拉越遠...
這就是工業落後國家跟先進國家差異

小國求上進是很不錯 也該如此 但也要有自知之明 知道什麼是可能跟不可能
就像你希望自己身體練得跟拳王一樣 與其苦練50年 練到全身都癱了
不如上吊或燒碳自殺 祈求上帝給你一副能練得起來的身體 不是嗎?
PainterJ wrote:
用F16V引擎,自行(恕刪)


重新設計外型是大工程 連對岸老共的"新"戰機
也幾乎都是山寨或授權得來的機身構型

自己最多只能稍微修改一下 否則問題會很多...
中國幾乎每一款"自製"戰機 都有一款對照原型機...

理論上IDF機身擴大 再加上匿蹤塗料 若老美又肯出售引擎與雷達
雷達還可能自己製
就可能做到像F-16V程度

但實際上應沒那麼簡單 至少不是台灣這樣沒有獨立構型戰機的國家
可以輕易辦到...

比較有可能的方式是:

美國參照上一次助我研發IDF一樣
提供一種成熟但尚有一定潛力的機身為原型 修改成為我國自製戰機

日本的F-2的研發過程 可以做為參考...

雖不夠滿意但可以接受 只是成本將非常高昂 性價比理論上會比直接買F-16V差....
台灣才兩千多萬人,怎麼可能靠自己開發夠格的雷達/引擎/隱形戰機?

講這種不切實際、好高騖遠的東西,跟扯後腿沒兩樣吧⋯⋯
rukawa1 wrote:
樓上很多人都說什麼為(恕刪)

沒概念的人才會想全部都自己研發

1986年版的F-16的研發成本是$54.7 billion
2010年後的F-35的研發成本是$107 billion

這還是在美國有完整的工業基礎,所能達到的目標
(ex完整風洞、成熟引擎)


台灣?
年度總預算 123,779 millions
>5%的總預算,連續10年才能造出1986年等級的F-16
這還不提台灣連TFE-1042/APG-66都還受限於美方

當你硬著頭皮搞10年後呢?
不好意思,已經落後一個世代以上了
民主外送:接受假民主、特色管理、利益輾人民。
IDF的引擎跟雷達,還有航電,通通是美國的喔,只是台灣出錢跟美商合作研發,技術都在美國手上,台灣頂多算有出資,可以得到部分技術跟合作生產部分零件的能力。

韓國KF-X、土耳其TF-X,都是跟美國廠商合作,只要美國政府不准出售技術,就會通通停擺。

因為這些技術都是大投資,但如果產量不夠就是大賠錢,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如同日本F-2一樣。所以自製戰機是一個政治性選擇,遠高於技術或商業行為。台灣需要IDF的戰力,因此只要能符合需求,就是比F-16、幻象2000都更划算的投資,台灣要繼續開發T-5勇鷹,下一代的ADF,也都是如此。
搞出能隱形,起飛降落,射飛彈的仿F35就好。纏鬥運動性能很爛沒關係。
纏鬥交給F16V。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雄鷹之後就可以開始研發ADF了,雷達爭取與美商合作,台灣生產,引擎就買老美現成的就好,現在老美肯賣的可不是像當年一樣有顧忌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