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inx wrote:
那不知道開著ZZ剛...(恕刪)
ching686755 wrote:
先手的定義見仁見智...(恕刪)
你這只是在硬拗.
能欺敵, 才會有先手. 給你擺好防禦陣形, 等著我來進攻, 還有甚麼先手可言.
像你們常常掛在口邊, 用一堆M1衝鋒去把登陸部隊趕下海, 如果中共爭不到空優, 還登甚麼陸? 爭到空優, 在武直和無人機面前, 你在岸邊的M1就等著被射鴨子. 但你們就常常幻想, 登陸部隊會全無掩護地衝上岸給你練靶, 這根本就沒邏輯.
拜現在的科技及方便, 別太幻想守方可輕易發現攻方何時會進行攻擊. 任何年代, 都有欺離的方法. 特別是科技上有代差的兩方, 就更易進行欺敵.
況且, 你要和中國比快速運送能力嗎?
中國軍隊集結就一定是為了攻台嗎?
真的攻台時, 你們的電腦和指揮系統, 就一定會運作正常? 你們的軍方高層, 就不會被斬首?
太多太多的因素會影響守方的判斷, 所以, 不要夜行人吹口哨, 現實和幻想, 有時是有很大差距的.
閃電戰之後如何如何, 又怎樣? 閃電戰就是成功的案例. 攻台要補給, 就代表已取得空優和登陸, 已進行全面的對地打擊和壓制. 那時, 己方要補給又有何難? 難道你們又是要靠那些單獨行動, "機動隱蔽"的飛彈發射器在敵方空中偵察和打擊之下, 以光速發射移位再發射嗎?
台海之役不同珍珠港之役, 因為中台本來就未曾終戰過.
第4次中東戰爭, 輕敵的, 是以色列一方.
"以色列通過第三次戰爭,獲得運河東岸的西奈半島,以軍立即構築巴列夫防線,同時,以色列也佔有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並建立戈蘭防線,使以色列的防禦縱深大為擴大,此後,以色列轉入戰略防禦。埃、敘為了收復全部失地,決定擺脫“不戰不和” 的局面,準備進行第四次中東戰爭。為了達到進攻的突然性,埃敘兩國採取反複動員、軍事演習等欺騙措施,隱蔽地進行戰爭準備。以軍自恃有強大的空軍、坦克部隊和情報系統,而疏於戒備。直到開戰前數小時,以色列仍然認為埃、敘不敢發動進攻,因此,西奈半島只部署 4 個旅的守軍,戈蘭高地的守軍也只有 3 個旅。 "
https://knowledgeuser.weebly.com/222693846935266235196530612298200131999625112201051229965288265289.html
欺敵戰術的運用, 唯一的限制, 是想像力, 明白嗎?
殲6升限為16000米, 殲7升限為20000米, 不用飛彈, 那你想用甚麼?
至於所謂的機動飛彈車, 原來數量也不過爾爾...
"梅復興說,國軍現有9個連的愛國者防空飛彈,每連8輛發射車,共72輛;天弓三型防空飛彈12個連,假設每連8輛發射車,共96輛;雄風二型與三型的陸基反艦飛彈,既知現役海軍海鋒大隊有7個中隊,假設每中隊8輛發射車,共56輛;雄二E巡弋飛彈的編制不明,但既知量產245枚,假設備彈2至3個基數,每輛發射車4枚,估計有20至30輛發射車。光由這修數字推估,國軍的機動飛彈發射車數量,就已達到250輛左右。"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3461512
還要各自機動"光速"隱蔽, 你要如何在複雜的作戰環境中進行飽和攻擊? 不飽和攻擊, 你要如何攻進解放軍的防空網?
pw5stf wrote:
樓主,您一直在各樓說作戰時臺灣如何如何的跟中國有差距,對臺作戰一定能贏,也沒錯,臺灣在某方面的確不是對手
您知道您提出的是破綻百出,但又為何知道的人不會也不想反駁您嗎?
如果作戰真能這麼順利,相信您也不需要來這裡強調您的理念了
最後,希望解放軍的程度能跟您一樣,並能帶著這種想法並執行您所想的作戰方式,也希望您能影響解放軍的想法也能跟您一樣
加油喔!...(恕刪)
說這種話有用嗎?
一早說了, 中國的對手是美國, 若果連台灣這一關也過不了, 如何去挑戰美國?
初初會來這裡, 是因為這邊關心軍事的人不多.
但來到這裡這麼久, 發現你們的軍事和常識真的很落後, 很多人心目中的中台, 還是二十年前那個中台. 看到中國新的突破, 不是說造假, 就說成是文宣, 連接受敵人的厲害也做不到, 層次實在是低到一個點. 至少, 這邊還是能接受我們和美軍還有一段距離.
老實說, 我也希望台軍的想法也能跟你們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