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FDI wrote:
載臺數量明顯落後的一方,備彈密度卻因為彈體橫向截面變大受到限制。
.(恕刪)
你說這種話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除非你掌握了台灣發射架的所有資料,否則何來的什麼發射單位受到限制?
台灣雄二固定式發射基地你看過沒有?移動式發射車你看過沒有?你有尺寸?
我們都不知道尺寸 你會知道嗎?你怎麼確定比現在還要長的長度,用串聯架構 可以塞的進去舊的限制?
我現在都只有最新的發射車有曝光,留有很大的餘裕空間。台灣很多發射單位都沒有曝光。
103FDI wrote:
你要知道影像的模糊...(恕刪)
豪哥大 wrote:
請先確定是要比什麼?比射程?比發射方式多寡?比飛彈極速?還是比彈頭重量?大笑
其實台灣的罩門永遠都不在武器裝備
而是操作這些精密武器的操作兵員(只有一套?)
營區在非戰時的大半夜,人都有保護好嗎?大笑
豪哥大 wrote:
請先確定是要比什麼?比射程?比發射方式多寡?比飛彈極速?還是比彈頭重量?大笑
基於兩岸距離太短的特殊狀態,萬一無預警翻臉
千枚以上各種不同射程的戰術飛彈才是最大威脅
因為台灣的罩門不在武器裝備是不是武裝到牙齒
而是精實案後操作這些精密武器的兵員只有一套
營區在大半夜遇襲,人真的都有保護好嗎?
會不會一兩顆非傳統武器就被端掉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