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為何抗戰後期 國軍面對日軍也是處在劣勢的情況呢?

shoupan wrote:
河南大饑荒,蔣介石...(恕刪)


那已不是過好吃好的問題了,
而是人吃人的問題了。
這裡面還牽涉到腐敗的問題,
更離譜的是,苛扣下來後的軍糧,
還留給了日本,
數量足夠讓二十萬軍隊吃一年。
果然,凱申物流公司不是叫假的。
也許不能把他完全怪在蔣的頭上,
但確實造成了嚴重後果,
包括一號作戰大敗,乃至於國共戰爭,
了解歴史,就是全方位理解,
不能因為不喜歡就不面對。

KJI01 wrote:
那已不是過好吃好的...(恕刪)


反正是一筆爛帳!

有幸你我不必活在那個年代、那種環境,

希望將來也不會!

唾棄A,迎來B,

也許兩個差不多?

也也許B更慘?

蔣手裡死不少人,

毛手裡可能死更多人???

一筆爛帳
shoupan wrote:
反正是一筆爛帳!有...(恕刪)


問讓誰做更好都不是很意義的問題,
也不能免除他們應負的歴史責任,
最重要的是學到了什麼。
也許我們都很幸運,
但日子還沒過完,誰知道呢?
也許你是決定的人,
也許你是被犧牲的人(大部份都會是這個),
希望我們遇到的時候,
各人的想法是深思熟慮過的,
而不是誰會更好這種準備卸責的問題。
另外一點,要說的是,
這事也未必全如該文所述。
例如大公報一事在wiki上就有不同說法,

----
《大公報》被國民政府停刊三日,非電影中所說是報導河南大饑荒受到國民政府的處分,而是因為「《大公報》因指摘限制物價之失敗,受停刊三日之處分。」記錄於國民政府中央宣傳部部長王世傑1943年2月4日日記。

國民政府並沒有禁止和封殺媒體報紙對河南大饑荒的報導,當時重慶《新華日報》(中共官方報紙)報導此事就有至少40多篇,而且可以發行。
----

其他事也是。

----
有人認為,早在1943年白修德報導河南飢荒之前,國民政府就已展開相關救災工作,而非如電影《一九四二》中所描述白修德報導後才開始救災。

「省府已有明令,將三十年度鬥余,軍麥價款,一律放賑,這一賢明處置,不知救活了多少人命。」據河南省政府編印的《河南省政府救災工作總報告》記載:豫省曾三次開倉貸谷。第一次是1942年春青黃不接、民食匱乏之時舉辦的開倉貸谷,共貸出小麥125,770石3斗9升。第二次是1942年各地秋收歉薄之後舉辦,共貸出及散放谷麥各半共15054,000市石。第三次是1943年3月春荒嚴重之際,省府令各縣速將現存歷年積谷合計332,749石8斗6升,悉數散放災民用資救濟。
----

這種嚴肅修正歴史的事,對面的不會面對,
甚至反而會故意歪曲,
我們這邊也沒有人有興趣、有能力去考證,
那就無法還原真實面目了。
國民黨喜歡搞仁政跟讓利

但他的對手不用

看看以前長春怎麼打的會不會就清楚多了?
對1942另一方面的看法:
水煮日報第289期:馮小剛的《1942》到底錯了哪些

1.日本人沒有開到劉震雲的家鄉。
2.日軍沒有幫助災民。
3.到底誰在向中央慷慨陳情?
4.劇中緬甸戰爭時間幾乎全錯!
5.真的是因為喪失人心嗎?
6.抗戰的中國軍政困苦到何種地步?
7.美國記者是著名左派。
8.明顯擺拍的饑荒照片。

這一類的文章還有匪疑所思的一幕:

----
汤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时,“历史性一幕”发生了:豫西山地的农民举着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后来甚至整连整连的解除他们的武装,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活埋部队官兵。5万多国军士兵,就这样束手就擒。
----

這多半是誇大,至不濟,有彈械的軍隊也不致於連民眾也打不過,
可能就是國軍丟下武器跑了,
要不然就是問號哥說的國軍在搞仁政跟讓利。

不過,一定程度的報復與搶劫行動應該是有的,
http://blog.udn.com/tobinzt/19165246

“講到這一次中原會戰的情形是怎麼樣呢?有一些美國和蘇聯的軍官和我們軍隊一同退下來的,據他們所見,我們的軍隊沿途被民眾包圍襲擊,而且繳械!這種情形,簡直和帝俄時代的白俄軍隊一樣,這樣的軍隊當然只有失敗!我們軍隊裏面所有的車輛馬匹,不載武器,不載彈藥,而專載走私的貨物。到了危急的時候,貨物不是被民眾搶掉,就是來不及運走,拋棄道旁,然後把車輛來運家眷,到後來人馬〔第446頁〕疲乏了,終於不及退出,就被民眾殺死!部隊裏面軍風紀的敗壞,可以說到了極點!在撤退的時候,若幹部隊的官兵到處騷擾,甚至於奸淫擄掠,弄得民不聊生!這樣的軍隊,還存在於今日的中國,叫我們怎樣作人?尤其叫我個人怎樣對人;我統帥受到這樣的恥辱,也就是大家的恥辱。”


——蔣介石:《對於整軍會議之訓示——知恥圖強》(1944.7.21)《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20卷,445,446頁
對大批飢民

如果用日本進南京的方法

或對岸打長春的做法效果如何呢?
剛好看到這個:形勢所迫,無所不用其極,

戰爭激烈,那有辦法顧的了那麼多,

在後方,在太平時代耍耍嘴皮子都那麼頭頭是道,理所當然,

臨到自己頭上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一筆爛帳


抗戰時國軍的程度
從松滬會戰時
國軍最精瑞的部隊
到上海時,沒看過電燈
竟然用燈泡點菸
這種水準
難怪誰都打不過,
根本就土匪的水平而已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