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假設二戰末美國不投原子彈 而以陸戰進攻日本本土


六藝君子 wrote:
只是後來北極熊衝太快, 美軍沒時間了, 又有核彈...否則光用燒夷彈, 多拖3-6個月, 一樣日本要無條件投降...(恕刪)


這個時間點有點不吻合, 蘇聯進攻東北算是與廣島原爆同時, 所以不能說美國投原子彈是因為蘇聯衝太快.
投原子彈的原因很多, 我覺得最可能的反而是杜魯門想快快解決日本, 累積民意, 為總統大選造勢.

沖繩戰役, 如果不是那個腦殘副司令中間受不住, 帶著部隊衝出去逆襲, 沖繩戰役可能還得多拖半個月.

投原子彈的原因很多, 我覺得最可能的反而是杜魯門想快快解決日本, 累積民意, 為總統大選造勢.


我以前好像回過了
美國1944年11月才選總統 下次大選是1948年
1945下半年 就為選舉鋪路 未免早了些
若說擔心登陸日本造成大量美軍傷亡 失去民意支持
較為合理
不管怎麼打最終都是要逼日本投降,
與其登陸打仗死一堆老美然後被人民幹,
丟原子彈不但可以快速達到效果又不用死自己人,
還可以恐嚇全世界人不要跟老美作對,

flymousetw wrote:
我認為也不能全怪他啦(恕刪)


沒有人要怪栗田, 只是在討論不要過度神化二戰時日軍的精神戰力.

二戰時日軍的精神戰力是強力洗腦的結果, 當然也不是只有日本是這樣.

洗腦的力量在很多時候都很剛強, 只是往往在最重要的關鍵時刻會崩斷, 禁不起考驗.

Mike H wrote:
我以前好像回過了美...(恕刪)


事情是這樣的 - 杜魯門因為羅斯福過世上台, 是沒有民意基礎的.
下次總統大選, 面對二戰英雄艾森豪或者麥克阿瑟, 勝算不大, 所以他急於求表現
依照日本本土進攻計劃, 戰爭可能要拖上兩年. 當時歐戰結束, 人民普遍厭戰,
真再拖兩年, 杜魯門下次也不用選了, 所以日本得速戰速決, 為杜魯門贏得民意

再說進攻日本本土, 用兵龐大, 一定得由陸軍主導, 陸軍主導就一定是麥克阿瑟做統帥
真打起來, 杜魯門等於是把聲望白送給麥克阿瑟!

事後麥克阿瑟其實也很不爽, 兩人的矛盾終於在韓戰爆發.

本土決戰, 當初的計劃是美國拿下本島關東地區, 英國打半島南部, 北海道給蘇聯,
最難啃的九洲給孫立人, 日後的佔領計劃就是沿襲這個作戰構想來的.

所以美軍其實傷亡不會大, 就是花錢花時間

另一方面, 日本的上層也在爭取時間.
主要是山百合與山下奉文需要時間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埋藏黃金.
最後到 45 年七月才處理完, 剩下的黃金也運不到菲律賓, 只好放棄
然後一連串事情發生, 天皇正好在八月宣佈投降.
至於最近電影演的什麼日本投降前幾天的故事, 那純粹是演戲, 糊弄外人的

說到呂宋島的黃金, 一開始美軍發現了一批, 到了那時在日本的麥克阿瑟手上.
麥克阿瑟用這黃金成立了 M 基金. M 就是代表麥克阿瑟
美軍走的時候把 M 基金交給了自民黨. 日後自民黨的幾個大頭目就是 M 基金的掌櫃.

已經運到日本的黃金, 一部份到右派手裡, 右派拿錢支持台獨, 這是最早日系臺獨的來源

剩下還在菲律賓的黃金, 馬可仕想私自侵吞, 給美國發現了, CIA 就發動政變把馬可仕趕到夏威夷做寓公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