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 CoCa Cola wrote:
軍火商品不是想像中那...(恕刪)
其實您說的應該就是要簽EUS(End User Statement)對吧?
這個只要不是列入歐盟, 美國, 加拿大, 日本,...這幾個國際出口管制組織覺得安全的國家,
都要據實寫EUS,
不然麻煩可就大了,
韓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南非,印度,中華民國台灣...都是受到一些限制的,
想買還不一定能如願,
這些困難有涉獵到一些的朋友都知道.
我特別愛舉韓國的例子是因為條件比較類似,
韓國同樣受到出口管制的限制,
一樣不能想買甚麼就買甚麼,
一樣要看美國臉色過日子,
也不能發展核武及超過三百公里射程的彈道飛彈,
但好歹人家有在用心突破困難,
懂得綁住美國利益一起外銷成功高級教練機,
懂得避開美國主要利益外銷初級教練機,潛艦,裝甲車.
他們不是好高騖遠想一次就來整個全自製,
是由地方包圍中央(由周邊簡單的東西逐步提升邁向自製)
懂得誘拐日本騙取技術(雖然不知道日本會不會上鉤)
因為他們也知道技術沒有捷徑(都是從零到有,從有到好)
一步一腳印起來的.
一些人認為做不起來是認為好多關鍵技術我們都不行所以搞不起來,
我想這是因為用了大國標準來衡量小國的關係,
想說的是:沒有任何中小國家會一開始就搞整船全自製,
都是由地方包圍中央(由周邊簡單的東西逐步提升自製比率)
好歹也要有能力可以自行產製零件大修吧.
還有說很多買不到關鍵零組件與次系統所以做不起來,
我覺得這要取決兩個大因素:
美國的利益與態度,
台灣有沒有這個決心與魄力.
當台灣危害到美國利益時,再有決心魄力也是會被封殺掉
反之就是當沒有危害到美國利益,
他不會沒事找事做,
IDF就是台灣求購F-16無門才在美國某些協助下搞起來的,
因為就算做好了也比F-16貴,
台灣想外銷也不會成功,
所以不妨礙美國利益他不會封殺你的,
頂多就是限制性能僅做防空之用.
台灣被限制核武與三百公里以上彈道飛彈是自然的,
美國怕台灣失控自行攻擊對岸,
危害美國在亞太區域的利益.
所以他一定會干涉禁止.
今天求購柴電潛艦是妨礙美國海軍的自身既得利益,
台灣從美國取得整船的機率很低很低,
所以派了一些人來傳話,
說台灣要買整船不可能,
希望台灣自行建造,
美國會提供一些協助,(言下之意就是你要買次系統或武器也可以讓我賺,聽說潛射魚叉不是已經賣了嗎)
這樣兩大造船廠既可以不得罪美國海軍這個最大客戶,
又可以賺台灣一票,
兩全其美.
做軍火也是個產業,
也是需要賺錢的,
不能老是吃稅金,
所以當然要外銷,
特點自然跟消費性電子產業完全不同,
十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
何不學學看韓國綁住美國利益的做法來共創互利雙贏做外銷,
或是一些特別創新的想法由美國出面當品牌商, 台灣當代工商外銷,
還可以轉賣技術給民間企業賺錢,
或是再設子公司賣商用產品也很好啊,
如果美系的台灣武器打入傳統上"非美系"武器的市場,
我想美國應該很樂觀其成(包含戰略與經濟利益的考慮,美國不方便直接大搖大擺進入的市場)
雲豹甲車可不可以外銷賺錢?
步槍可不可以外銷賺錢?
有人會說影響人家地區安定....等等
想說的是: 你不賣別人也會賣.
衡量過不太影響大國利益的就不用在那邊裝客氣,
因為其他國家就是這樣幹的----都是趕快賺錢要緊.
最近不是爆出新聞說中國山寨零件進入美軍裝備嗎?
人家山寨都可以,還沒出意外,
這外銷實力其實蠻厲害的不是嗎?
就我看是值得欽佩的,
強啊.
還有人說第一次做的不可能達到德製209或214的標準,
那是一定的還用說嗎?
也有人說追不上對岸Kilo,
但我想潛艦主要的價值應不在於跟對方的潛艦PK對幹,互射魚雷,
而是你只要"有許多潛艦",
攻擊方就多了很多麻煩---要找,要防備,
大幅牽制住攻擊方艦隊進攻速度,
這就達到主要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