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中科院證實研發下一代戰機 第一階段進度超前

yoshiyoyo wrote:
這引擎 算了 你是當(恕刪)

首先,我主要目的是反駁,有人以為台灣連自製直列式四汽缸引擎能都缺乏的問題,而不是說台灣引擎技術很強,切勿矯枉過正。

第二呢,每款引擎設計目的都有異,豊田PRIUS用的1.8公升自然進氣引擎、與RAV4 2.0版僅相差200cc,但馬力卻相差超過一倍(綜效99PS與純油173PS),就算同樣2公升的日系引擎,不同車廠馬力都可相差超過30 PS。Benz同樣2L Turbo的A220僅190 PS、與A45 AMG的421 PS,馬力都差了超過一倍。納智捷的U6 GT,亦出現1.8T版的202PS、比2.0T版的191PS高的怪理象,純以馬力而言,以納智捷的定位,與同級相比合格有餘了,亦看到華擎一直都有進步。

第三呢,日本車廠與德國車廠的測量方法亦不同,一個是直接在引擎曲軸處測量、另一個是在車輪測量的,兩者誤差可達30%,而我不知納智達和華擎用那個方法比較。
peterpan200206 wrote:
首先,我主要目的是反(恕刪)

並不是矯枉過正
拿PRIUS來比較 那是不對的 那是插電式油電複合車 汽油引擎主要是拿來對自己的電瓶充電用

拿BENZ的兩款來比 那也是失真很大 兩者渦輪打的增壓數 差很多 前者可能不到1bar 後者可能快2bar
增壓值不一樣 後者的引擎結構要很強

後面 納智傑 增壓值不同 出力也不一樣
重點是 較先進車廠 渦輪引擎的扭力高原 轉數很低就出現 配合變速箱齒比 就很好開很省油
納智傑的渦輪車扭力高峰要比別家晚了600到800轉

現在很多車廠搞渦輪增壓車 分為兩方面 經濟性跟大馬力
經濟性是做輕增壓 追求的是扭力高峰1千多轉就能出現80%到90% 這樣變速箱可以跳到更低的齒比
來達到省油性
大馬力就是高增壓 兩者追求的不同

不要混為一談
yoshiyoyo wrote:
並不是矯枉過正 拿PRIUS...(恕刪)

我並無混為一談,我原本就是要帶出不同定位的引擎設定都不同,根本不能一概而論的意思。

PRIUS要指定款才有插電混能,而且其動力系統設計是當電動系統動力不足、或者電瓶電力不足時、會自動啟動引擎介入,並不是像Nissan那種光用來充電用,我駕駛過PRIUS一段時間(一個月,亦不是最新款),對這系統有點親身體驗。

納智捷的華擎引擎相對日本一線廠落後我從不否定亦不想否定,但看參數亦遠未致於某人形容其動力不足、幾乎想形容到連引擎都不算是吧?
peterpan200206 wrote:
我並無混為一談,我原(恕刪)

對民用商品來說

銷售量已說明一切
macross_sato wrote:
航一所管 博 士 : 仿 效 已 成 熟 發 展 的 發 動 機 進 行 比 例 提 昇 設 計 (Scale-up) 是 最 有 效 益 的 方 式

例如以TFE1042-70為藍本比例放大設計,除了燃油控制外,結構和氣動力方面都不需重新設計。
另在試驗方面,亦可省略各組件之機架試驗,直接進行全發動機試驗即可,
可以縮短研發時程近一半,並可降低研發成本及研發風險,提高可行性。
..........
所以當時要升到F125X也許卡在volvo比較多一點.......................


沒錯,所以照TFE1042-70(F125)下去修改,
現在IDF的F125約是6千磅,F125X約8千多磅,F125XX約1萬磅,
按照樓上貼的新聞說要到1萬磅以上,
那基本上就是要把F125升到F125XX的水準,
1萬磅水準....大型引擎F404也不過1萬1千磅

但實際上比較不希望政府花心思在這小型引擎上,
但是從新聞上來看,這次只是單純的想把6千變1萬以上,
尺寸依舊是小型引擎........
現代的軍用的教練機和戰機,大多都是用大型引擎搞定的,
教練機和輕型戰機就用一顆,重型戰機就用兩顆,
花太多資源在這小型引擎上並不值得.....
就算是放大TFE1042-70並改進也好
yoshiyoyo wrote:
對民用商品來說銷售量(恕刪)

所用的車的銷量不好,所以連帶此品牌車子用的引擎都不算是引擎?有的很多批評者甚至連華擎機械工業都未聽過。

這和對岸那些小粉紅說比天河一/二號、神威大湖之光慢的超算都不算是超算有何分別?現在中國沒有一部電腦比日本富岳快、那中國又不算是沒有超算?

我還記得這幫小粉紅連超級電腦和超算的關係都傻傻分不清,跑出來對我們說教結果還要我反教回他們,最後還是被扛台灣沒有超算(自己是國際資訊文盲、自己沒聽過所以就是沒有),還真令人啼笑皆非。
peterpan200206 wrote:
所用的車的銷量不好,(恕刪)

先提一下prius 我說真的 你拿這個引擎來比 我承認
以舉例來說 我輸了 我真是輸給你了 可以拿這個來比較

再來華擎的引擎 剛出來時 2.0 1.8(好像還有設計1.6的)都是自然進氣設計 那時候的出力規格我都看過
不然我不會說出力低於同時期的日本普通規格引擎 我沒拿什麼TYPE-R這類來比喔
就是常見的自然進氣車種 例如ACCORD K9 我不會拿個PRIUS這種另類來比
也不會拿K20 TYPE-R來比(拿這個引擎來比我也可以說市面上一半的渦輪輕增壓車種 渦輪是加心酸的)

更再來 我親戚有一台納智傑U6 我問過耗油量怎樣 真的不怎麼樣
跟我的3.0 自然進氣六缸車幾乎一樣 U6 6速自排 我的3.0車 還是5速自排
我都少一檔了 耗油量還是差不多
耗油量市區 高速都差不多 但是我的240匹馬力 0-100加速7秒多 小勝
六缸車運轉特性細膩 勝
唯一敗筆 每年多奉獻5千台幣給國家 但是 爽度 我甘願

講到同是渦輪車 人家CRV 1.5T 賣辣麼貴 在台灣 每個月還可以賣1千多輛
消費者都是爬帶嗎?

各位軍迷們 跑題了 多包涵
rukawa1 wrote:
沒錯,所以照TFE1042-70(F125)下去修改,
現在IDF的F125約是6千磅,F125X約8千多磅,F125XX約1萬磅,
按照樓上貼的新聞說要到1萬磅以上,
那基本上就是要把F125升到F125XX的水準,
1萬磅水準....大型引擎F404也不過1萬1千磅



什麼是中型引擎?

推力大小?

外徑?

長度?

改軸流增長還是小型?


如果scale-up放大外徑到1.4倍, 還算小型?

不用去想太多這種文字問題.

而是航一所需要知道, 在拿到什麼推力與推重比下

不要追逐某些性能榨乾空氣動力.
lin_0507 wrote:
NoNoNo,民進黨是先拿錢再畫大餅(2、3頁的預算報告),畫大餅可以畫不成,但錢是一定是要先拿進口袋的。

你們中國除了共產黨還有甚麼黨
macross_sato wrote:
航一所管 博 士 : 仿 效 已 成 熟 發 展 的 發 動 機 進 行 比 例 提 昇 設 計 (Scale-up) 是 最 有 效 益 的 方 式

例如以TFE1042-70為藍本比例放大設計,除了燃油控制外,結構和氣動力方面都不需重新設計。
另在試驗方面,亦可省略各組件之機架試驗,直接進行全發動機試驗即可,
可以縮短研發時程近一半,並可降低研發成本及研發風險,提高可行性。


問題就在此,管博士的知識領域在哪裡?

噴射引擎才不是管博士所說的按比例提升就可以達到期望值,他這根本是胡說八道!

一維尺寸放大20%,面積放大1.2X1.2=1.44倍,放大率是44%,而體積是1.2X1.2X1.2=1.728倍 放大率是72.8%

整個熱力學推導的計算全部要重來,就跟計算一個新引擎完全一樣! 一個博士居然會說這話,讓我很不敢相信,他是個政治咖吧?

真要談增加引擎的動力,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增加渦輪前燃燒溫度,在一定的溫度區間變化下,後渦輪還不用修改,但是這個增加的推力還是有限的推力,要增加到15000磅推力,幾乎必須要修改燃燒室與後渦輪,漢翔是否可以造出這種單晶葉片也還很難說,外購也需要政府許可,而且第一段壓縮葉片直徑也許都需要放大。
macross_sato

管博士"渦輪引擎研發計畫" 專案主持人及熱氣動力學組組長

2021-04-19 1:37
macross_sato

管博士接受專訪時2014年, 可以推測2016年所謂織女星的方向

2021-04-19 1:42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