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俺幫各為五毛的軍盲科普各位五毛學過物理沒?作用力跟反作力學過沒?中正式步槍就是手動退膛,手動上膛的舊式步槍。。。往後拉的時候就是把上一顆彈殼退膛,往上推的時候就是把下一顆子彈上膛。。。。五毛這樣懂了沒?三八式步槍俺沒摸過,但是看資料也是拉一打一的構造。這種槍的優點就是能量能充分釋放火藥能量推進子彈,射程遠點,穿透力高點。。。缺點是,打一發還要手動退膛,還要上膛。。。遠距離,人數比敵人多的時候無所謂,但是近距離時,缺點就出現了。所以美國海軍陸戰隊跳島時拿著M1跟衝鋒槍,就佔了優勢。(還刺啥槍?人家一發一個人頭,掃射好幾個)有些五毛說。。。美軍都不玩刺槍術。。。五毛也看看世界槍枝演變史。。。從以前前膛槍裝設彈藥要幾分鐘時間,演進到現在一秒射出十幾顆。。。。你爸 你爺爺 你曾祖父是沒辦法才裝上刺刀肉搏。(因為子彈還沒裝好)再來談談半自動步槍或是全自動步槍,M1或是M14(五七式步槍),基本上這種設計就是射擊出子彈,其反作力讓槍膛退後,讓彈殼藉著彈夾的彈簧推出槍枝外,等到反作用力消失時,再用槍膛尾部的彈簧將下一顆子彈上膛。不用人力。缺點是,有部分能量用於退膛 上膛,射程跟穿透力,自然差點。現代M16跟AK47的子子孫孫,基本上延續半自動或是全自動步槍,講究短小輕。。。連槍托都用塑鋼,用來打人哪裡夠力,又那麼短。。。
再來談談半自動步槍或是全自動步槍,M1或是M14(五七式步槍),基本上這種設計就是射擊出子彈,其反作力讓槍膛退後,讓彈殼藉著彈夾的彈簧推出槍枝外,等到反作用力消失時,再用槍膛尾部的彈簧將下一顆子彈上膛。不用人力。缺點是,有部分能量用於退膛 上膛,射程跟穿透力,自然差點。 這上面形容的是最簡單的反衝式 (blowback) 槍枝並不符合 M1 Garand 和 M14 採用的氣動式 (gas operated) 設計彈頭動能來自子彈擊發 推進藥燃燒產生的高壓氣體在氣動式槍枝上 這氣體一小部份用於在彈頭離開槍口後 解鎖槍機容許槍機後退拋殼 並推下一發子彈上膛理論上損失一點能量 實際上根本無感
愛。回。家 wrote:再來談談半自動步槍或是全自動步槍,M1或是M14(五七式步槍),基本上這種設計就是射擊出子彈,其反作力讓槍膛退後,讓彈殼藉著彈夾的彈簧推出槍枝外,等到反作用力消失時,再用槍膛尾部的彈簧將下一顆子彈上膛。不用人力。缺點是,有部分能量用於退膛 上膛,射程跟穿透力,自然差點。 請問你有碰過這兩種其中一種嗎?要不然怎沒提到瓦斯缸管部分我只有碰過M14,美造和國造都碰過
愛。回。家 wrote:再來談談半自動步槍或是全自動步槍,M1或是M14(五七式步槍),基本上這種設計就是射擊出子彈,其反作力讓槍膛退後,讓彈殼藉著彈夾的彈簧推出槍枝外,等到反作用力消失時,再用槍膛尾部的彈簧將下一顆子彈上膛。不用人力。缺點是,有部分能量用於退膛 上膛,射程跟穿透力,自然差點。 錯誤不少,前面有人點出來的就不多說了拋殼是槍機上的抓殼勾把彈殼拉出後,頂針頂出來的,和彈匣彈簧沒半毛關係M1 M14的復進簧在槍身中段,說槍膛尾部怪怪的
氣動式槍枝,以M16為例槍機+子彈上膛,,槍機頭有個退彈爪,彈簧打開,卡進彈殼凹槽扣板機,撞針打底火引爆火藥-彈頭出槍管,,子彈後方真空狀態帶動氣體在準星下方有一回復孔,連護木內管路,通到槍機----迫使槍機後退,將彈殼拉出槍機拉彈爪單側施力-拉出後有一角度向側後拋,,,槍機後退再經槍托復進簧回復,,同時彈匣頂上子彈,槍機再上彈藥室
在準星下方有一回復孔,連護木內管路,通到槍機----迫使槍機後退,將彈殼拉出 長行程活塞動作由廢氣推動活塞 解鎖並帶動槍機後退M1 Garand 和 AK-47 是代表作至於 M14 和 T65 槍系 則是短行程活塞動作活塞僅負責解鎖槍機後退的能量 來自槍管內剩餘廢氣槍機拉彈爪單側施力-拉出後有一角度向側後拋,,, 拉彈爪 (extractor) 只能將彈殼直線拉出藥室拋殼由拋殼挺 (ejector) 單側施力以下是 AR 槍族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