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對未來12年的海軍艦隊[實際]想法

chrischenslayer wrote:沱江級後...(恕刪)

所以呢?根據之前的經驗,造太快會造成所有的船在同一時間要退役、更換,這在我國造經國號和買幻象戰機時就學到了。二來,本來這個造艦計劃20幾條船,是要分20年預算分攤。我們國家還醒照顧人民。不像維尼皇一樣,寧願北京低階人口踢出去餓死也要造一堆船。你覺得造船快比人民重要,我就認輸呀。這有什麼好爭的呢? 要不要來討論一下,他會在位多久,你們可造多少船呀?
另外,拿美軍規範來也不錯呀。多了點依據,大家可以討論。我們不會像某國一樣,就算明明問題一堆也是花民脂民膏給他搞下去。其他國家的新東西本來就會有問題,就某個國家完全不會有。好強哦。
chrischenslayer wrote:這是2005...(恕刪)

你講這個沒錯、台灣海軍實在拖太久了。我們最近會開始趕上。謝謝你
莊孝爺 wrote:
看到二戰德軍機車側掛...(恕刪)

很棒的圖和創新的想法,但是在舊船上花太多錢不划算~~
Charlie_H wrote:
Chris! 原先台...(恕刪)

我覺得台灣軍備最大的問題,就是法國,美國,台灣的飛機或軍艦沒有辦法互相連線,請問台灣的新軍艦,在功能的選擇上,要選台灣的 Link 14 還是美國的 Link 16
之前不就已經買了好幾套Link16?
newshunshan wrote:
我覺得台灣軍備最大的...(恕刪)
BUCK wrote:
之前不就已經買了好幾...(恕刪)

我的問題是,台灣既然買好多好多的 Link 16 ,那台灣自己的大成 Link 14還要發展嗎?我想兩個系統不能互通,還是多大或多小的船,適合哪種系統

就是台灣的眼鏡與腦袋可以留,但嘴巴要全換嗎

_____________

海軍「大成」系統

「大成」系統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目前已建成了由海軍作戰中心至戰區中心、海軍聯絡組、中程雷達站、技偵系統、岸基飛彈、主要作戰艦聯結而成的C4ISR網絡,能及時獲取情報信息,全面監視台、澎、金、馬等海域動態,迅速下達作戰命令,統一指揮對海作戰。

1.「大成」系統實現對海上作戰力量的自動化指揮

「大成」指揮中心設在台北「海軍司令部」作戰中心,共分為情報收集與處理系統、指揮控制系統、數據傳輸系統等三個系統,由中央控制電腦及戰情分析操控台、戰情顯示操控台、指管信文操控台等「大成」系統指揮控制設備組成。指揮中心具有「海軍司令部」作戰中心至戰區作戰中心、海軍聯絡組、中程雷達站、技偵系統、岸基飛彈、主要作戰艦艇的「指揮、管制、通信、情報」一體化的網絡,並與「國防部」的「衡山」總體系統、陸軍的「陸資」指揮系統、空軍的「強網」系統以及各戰區、防衛部實現聯網。通過該系統,可以掌握台灣海峽及沿海軍事動態,顯示海峽海空目標,協助指管參謀人員判斷狀況、下定處置決心;查詢雷達站資料、飛彈基地資料、各重要港口基地靠泊圖、防空責任區及各地區艦艇、支隊、艦隊動態與任務資料和最新氣象資料等戰情和戰略資料;通過「大成」系統數據鏈路可以保密快速傳送中英文命令與信文,平時協助在航艦艇實施無線電靜默航行以確保艦艇與電偵安全,同時連接武器系統提供超視距目標的早期預警,進行艦岸通信狀況顯示及管制。「大成」系統根據所獲戰情資訊,平時監控台、澎、金、馬海域目標動態,戰時還可對艦艇部隊、岸艦飛彈部隊等實施「全盤海戰的指揮管制」,管制海上艦艇,統一指揮和協調海上作戰。

2.「大成」系統具有完備的對海監偵系統

「大成」情報偵察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岸基觀通系統、技偵系統和艦載雷達情報探測系統。岸基觀通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偵察、搜索、監視海上目標,並為進出港及艦艇航行進行導航。台灣海軍岸基觀通系統指揮部下屬6個雷達中隊計41個雷達站,其中21個雷達站部署在台灣本島,20個部署在澎湖及外島。

台灣海軍觀通雷達系統主要用於對海上和低空目標實施警戒,警戒重點是台灣海峽主要航道和海峽兩岸的主要港口。因此,觀通雷達的部署原則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對進出海峽的海上和低空目標的及時發現和連續跟蹤監視。台灣海軍始終把大陸海軍視為最主要的作戰對象,因此其觀通雷達的部署是以嚴密監視大陸艦船和低空目標為主要任務。該系統監測能力較強,可較準確地掌握大陸海軍艦艇進出港及航渡情況;同時,派駐空軍管報單位的遠程作業組負責協調海空雷達情報,藉助空軍警戒搜索雷達偵測海上目標,其主要任務是搜索、監視海上目標動態,為進口港和海上航行艦船導航等。艦載雷達探測系統是台灣海上和防空預警探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海防警戒雷達一起實現整個台灣海上防空預警探測,用以監視海峽廣大海域和空中目標。艦載雷達共裝備120 部左右,其中對空搜索雷達約50部,主要裝備在主力驅逐艦和護衛艦上。對海搜索雷達約70部,主要裝備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部分裝備在兩棲戰艦和小型快艇上。台灣海軍技術偵察系統對台灣周圍海洋的無線電通訊和雷達信號的監控範圍較大,北起日本海、南到太平洋,並具有較強的監控能力,可較準確地掌握我軍艦艇進出港及航渡情況,能對我海上艦艇活動、任務等情況實施先期通報。「大成」指揮系統基本實現了岸艦、艦艦、艦機的數據通信聯網和海上作戰情報的信息共享和綜合指揮控制。
airbear wrote:
4500噸, 機電...(恕刪)


你這樣解說,我就非常支持! 我依我所知道的事解釋我的觀點。

你聽過光華計畫,不知道是否聽過忠義計畫,談忠義計畫必須要看一本書 "海風泱泱:從忠義計畫到拉法葉艦的故事"

十多年前看這本書時,流了好幾次淚,海軍建軍的一頁血淚! 下面是它的章節節錄

第一部:忠義計畫

第一章 序曲:一甲子陽字號
台海老兵互道珍重
美軍的側翼
「陽字號」步上歷史舞台
光榮歷史和辛酸記憶

第二章 從「武進」到「忠義」
海戰新殺手
以色列合作祕辛
「精裝計畫」打頭陣
第一個建軍盛世
自強小組成軍
尋找外籍顧問
麻省理工的先期訓練
掌握軍用規格
初次領教紀德艦

第三章 國旗下的派對
中華民國第一個設計團隊
三個單位的菁英
簽訂設計合約
國旗下的派對
跑程式尋找「母船」
做中學、學中做
睜大眼看福克蘭戰爭

第四章 林□生一語成讖
《八一七》的緊箍咒
中華民國的朋友
忠義艦雛型初現
直升機大論戰
踏不出去的下一步
忠義案叫停的始末
最後的收穫
附錄推手小傳:林□生及忠義案的外籍顧問

第五章 二代艦最佳配角──神鷹機
遊走三度空間的鬼魅
追蹤潛艦的方法
直升機對反潛的助力
500MD開先河
神鷹案登場
兩岸同時採購
代理商勾心鬥角
水磨工夫談構型
有進帳的採購案

光從這些章節上就知道台灣跟美國取經如何設計軍艦,這些人散步在海軍與船舶設計中心,還有台船,他們馬上就在未來的10年內會全部退休完畢,國艦國造要將這些經驗傳承下去,不做就完全斷了。

各位應考慮去圖書館借這本書看看就知道台灣有沒有能力設計軍艦。

看看下面這些東西多少可以了解光華計畫之前,台灣另一個軍艦設計計畫"忠義計畫"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F%A0%E7%BE%A9%E8%A8%88%E7%95%AB
http://mdc.idv.tw/mdc/navy/rocnavy/pfg1.htm

當時中船從來未曾造過軍艦,軍方高層放棄忠義計畫,不過後來引進成功艦,這批人重出江湖,海軍,中國造船公司與船舶設計中心,修改所有就派裡級的問題,並加裝40砲與雄風飛彈,解決重心昇高問題,就成了現在的成功級。武夷號油彈補給艦(AOE-530)為中華民國海軍的快速油彈補給艦,由中國造船公司承造,艦體設計由美國海軍亨利·J·凱瑟級油料補給艦改造;不過因噸位縮減、功能增加的因素,兩者在外觀上(艦島一個在前、一個在後)較看不出血緣關係。磐石號快速戰鬥支援艦由中華民國海軍造船發展中心以及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共同設計,外型上納入了匿蹤考量,具備向內略為傾斜的船體,因此較武夷艦外觀更為簡潔洗鍊。補給裝置設計與武夷號相同,同樣是左右舷各2具液態油水傳輸裝置及1具高速自動傳輸梭車(FAST),在航行期間能同時為2側各1艘船艦進行油料與彈藥物資的補給,此外,艦尾設有縱向的加油裝置。 磐石號的艦首甲板與艦舯各有一對起重機,用來裝卸物資;右舷艦身中段增設一座車輛出入口,使補給艦除了一般油彈補給外也具備額外的運輸功能。

這一大批人都是使用老美的標準在進行設計,損管,測試.....
如果沒有老美在後面幫忙,台灣這些建軍計畫真的很難成真!


可以去查2015年的對台軍售,其中有一項是提供台灣船艦通訊/Data link的技術包裹~

當時被外界認定,主要是用於台灣新一代國產艦艇上

畢竟目前二代艦艇,普遍在2006年前後都已經加裝Link16 data link~

newshunshan wrote:
請問台灣的新軍艦,在功能的選擇上,要選台灣的 Link 14 還是美國的 Link 16
cche1079 wrote:
可以去查2015年的...(恕刪)

謝謝,可能沱江艦與飛彈快艇還是用大成就夠了,你認為呢,畢竟自我防禦的能力差,反艦飛彈發射完就算成功了
夠不夠要看海軍怎想

大成這玩意很好用留著不會虧(對小噸位的而言),管它小船自己看不看的到,反正只要連上大成就能討到射控相關資料去丟飛彈了...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