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gar2015 wrote:
而最早只斯拉夫人,是內部吵架鬧分離造成
他們不是吵架
是當時斯拉夫分成十幾個公國
俄羅斯公國是其中一個有
也是舔蒙古共主最厲害的那個
就順利當上了領內
所有斯拉夫公國的代理收稅人
慢慢壯大起來打跑了蒙古人
但俄羅斯公國卻從蒙古原主子那裡
學來了蒙古那套殺人越貨佔土的本事
後來更因為宗教把自己抬到了所有斯拉夫民族之上
所以,你今天看到俄羅斯
連自己週遭十來個斯拉夫國家都討厭
根本原因都出在俄國人自己身上

1969 wrote:
因手上有點事.暫先回你這段看法
美國從小布希開始.就有將目標轉向中國的趨勢
只不過在2001年911恐攻後
須將重心放在反恐上.尋求中國的合作支持
而當時的江澤民也致電小布希.表示全力支持反恐
加上2001年中國入世貿組織
歐美各國希望中國能以經濟帶動政治改革
進而融入國際社會組織.因此採行接觸政策
正確來說這政策從柯林頓就開始了
所以才會給中國永久最惠待遇國
到了2008年歐巴馬上台也想要扭轉局勢
因此才有推動重返亞洲計畫
但當時的美國深陷在伊拉克與阿富汗兩場戰爭中
即便想要對付中國也是力有未逮
直到川普上台後才真正動手將目標轉向中國
先由貿易戰開始.拓展為經濟.政治.科技的全面包圍
川普下台後由拜登接手.並且延續其抗中政策
寫了這麼長一段都沒提到俄羅斯.為啥 ??
因為老美知道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的俄羅斯
若將其手中核武撇開不談
其綜合國力早江河日下以不復當年.宛如夕照餘暉
何況當時蘇聯共黨垮台.俄羅斯推行政治改革
老美深知此時的中國正如旭日東升
與俄羅斯相較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中國的國土面積.人口及政治結構
若是以此任由其繼續發展.終有一日將成為美國大患
1969 wrote:
既然美國是這麼看中俄兩國的未來
為何又會發展至今日局勢
回首看轉類點.就從2008格魯吉亞戰爭開始
2014俄羅斯以精心的設計迅速的吞併了克里米亞
也插手中東局勢及敘利亞內戰
力挺阿賽德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幹
不斷的將俄羅斯的影響力向外輻射擴散
在國內普丁則是不擇手段打擊異己
修改憲法保障自己未來的執政地位
表面是俄羅斯仍是民選制.但實則與專制無誤
至此美國明白中國若是明日心腹大患.俄羅斯則是今日眼中釘
但顧忌俄羅斯即使國力不復以往.仍是核武大國
更何況冷戰時的蘇聯帝國形象深植人心
不免投鼠忌器深怕有所差錯
直至普丁自認順風順水慣了.想再嚐次克里米亞甜頭
哪知身處層峰久了.終會與現實脫節
入侵烏克蘭並未如他所料幾天內結束輕鬆拿下
反倒是頑強抵抗且越戰越勇
這點不僅是普丁就連西方各國也是大感驚訝
這對美國來說這可是天賜良機
扳倒普的的機會終於來了
拜登才會在視察波蘭美軍基地時提到
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該讓這人再繼續掌權執政
都在暗示著美國的決心與接下來的行動
可以說這坑是普丁自己挖的.怨不得他人
國際局勢錯綜複雜.很難以寥寥數語概要說明
先談至此.有時間我們再接著討論
個人學識有限敘述倉促.
有失誤或不足之處歡迎補充指正
cougar2015 wrote:
我就知道的先回應這段。
川普上台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第一位到白宮拜訪的人,
他帶了一大堆資料圖表拜訪川普,說明中國共產黨崛起會怎危害世界,
第二點是川普的覺醒,是在北京拜訪習近平,
會議中李克強提出,你們設計其他由我們來做。
一句很普通的話造成川普的心中一震,
我的國家變成什麼?

1969 wrote:
先回這段.以下是我個人對川普的看法
他是個商人.商人在商言商.利之所趨是天性
前總統雷根對他的影響頗大.算是雷粉吧
經濟上的作法.頗有效法當年雷根經濟學之路
包含減稅.加強投資.增加就業.提振收入.降稅等一連串措施
川普政治素人出身.沒有傳統政治人物的包袱
這暨是缺點也是優點.是現實也是務實
不會只喊高大上的民主.自由.人權等空洞口號
但只要有價值啥都能買賣.他的信念就是"利益"二字
就任美國總統對他而言就如同接手一家
債務纏身的老牌公司
檢視美國經濟狀況發現.很多的債務及收入問題
例如各國的駐軍軍費.貿易關稅等等
在他看來這些都該做個了斷或是調整
這也是他與主要經濟體及歐盟各國產生齟齬之處
其中對中國的貿易往來更是個大破口
每年數千億的美元源源不斷的流向中國
這也導致了後來兩國的貿易戰
進而升級到經濟.政治.科技的全面圍堵
不諱言川普的行事作風有著兩極化的評價
在西方領導人的眼中.他直來直往將本求利的特性
覺得他粗俗.沒文化.沒有政治涵養.活生生就是個暴發戶
但在對手的眼中他不按牌理難以預測.是個頭痛的人物
雖然對他的褒貶不一.但有一點不容否認
因為他的不按牌理出牌.反而跳脫了傳統政治的禁錮
也加速的促成了數十年來美中關係的改變
這兩大國關係的變化對世界的影響深遠
個人認為川普對美國有兩大影響
一是讓美國從新認識到基礎工業對一個國家的影響
在此之前因為奉行全球化主義
很多的製造業不是外包就是放棄
改採追求利潤至上的金融業.服務業為主
殊不知唯有扎實的製造業才是國家的基礎
這點可從中國近30年的高速成長中得到印證
二是重新定義中國.並且聯合盟友在各方面圍堵
或許這並不是他一開始的本意
但卻是在他任內跨出了最大的一步
當然這也多虧習總的全力配合.
有他頑強的抵抗並倡導一帶一路.
高喊中國強起來了.企圖展現影響力與美對抗
認真來說倡導一帶一路是有遠見的作法
錯就錯在羽翼尚未豐滿前不該大肆張揚
這不擺明了就是跟老大說.下來吧!位置該換人坐了
在不濟也得平起平坐吧.看在老大眼裡作何感想
可惜習總耐不住寂寞.自認是強人需要個舞台粉墨登場
就這樣你情我願雙方一拍即合.合演了這場天下圍中的大戲
若至今依然奉行鄧小平政策.韜光養晦廣積糧緩稱王
相信再過個三十年.累積的國力會讓美國吃足苦頭
屆時老大的位置誰坐還真不好說
真不知鄧小平若地下有知作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