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Wen wrote:
你挺愛凹的嘛,整串防空系統連防空飛彈都啞火了
你預警用的曬衣架完全被干擾到吱都不吱一聲就被炸了,這樣就不算干擾成功呀
那怎樣才算干擾成功呢?全員舉白旗才算?那還真的挺難達成的
干擾只是SEAD或做戰計畫的一環,能夠抑制對方偵測、射控雷達達成做戰目標就算成功
還是你以為要像殲十C的雷達可以烤肉,把對手雷達烤到爆才算干擾
偵測和預警雷達的工作, 是偵測, 和預警.
打不打得到又關這個雷達甚麼事?
這個雷達是用來發射防空飛彈的嗎? 是射控雷達嗎?
它預警了有戰機飛來, 鎧甲就一定不會被干擾嗎?
現在的問題是旁邊的鎧甲保護不了它, 而不是它有沒有被干擾呀!
Derek2025 wrote:
中國機更新換代快,並不需要耐用。能白菜價大量生產反而更適合
那你說說為什麼大群的殲七殲八還在PLAAF的序列裡?不是白菜價隨時大量生產?
現代戰機成本最高的早不是機身還是引擎而是電子系統
貴國殲十機上也塞了不少高單價的電子設備以適應現代做戰環境
身價是比不上F-16V,但也早已不是古老的殲七殲八可比擬
即便中國手上有錢,也還做不到全面以新式戰機汰除老舊戰機
別在講甚麼白菜價還是不需要耐用這種說不通的藉口
這藉口之前伯爵就已經用爛,也被打臉打爆N次了
事實就跟你們俄爹一樣冶金技術跟不上,導致機身、引擎不耐用就這麼簡單
既然你說你是工程師,難道不知道一樣的藉口不能一用再用?會被K爆的
麻煩換個新的說詞,好嘛
Daniel Wen wrote:
這不是在坳嗎?
飛彈卡車上的飛彈不需要其他雷達幫忙搜索、識別、中段攔截位置更新就能發射?
就算你PL-15真有200km射程,沒有戰機上的雷達做上面說的事
飛彈上的小雷達有辦法看到鎖定200km外的目標?還姑且不論IFF問題
還沒開啟尋標器的飛彈花2-3分鐘飛到攔截空域
沒有中途更新目標位置,你確定目標還在飛彈上小雷達搜索範圍內?
這樣要坳雷達不是關鍵不會太勉強?
你還是不明白嗎?
我是說導彈卡車的雷達不是關鍵, 因為還有五代機的雷達.
我並不是說, 雷達不是關鍵.
由始至終, 我是在談台灣F16的角色, 所以有美軍在的時候, F16的雷達不是關鍵.
這裡你就明白了嗎?
少少題外話, 當空戰無人僚機可實戰部署, F16V的優勢就更少.
若有朝一日, 空載激光系統可實戰部署, 四代機就可真正退役了.
Daniel Wen wrote:
那你說說為什麼大群的殲七殲八還在PLAAF的序列裡?不是白菜價隨時大量生產?
現代戰機成本最高的早不是機身還是引擎而是電子系統
貴國殲十機上也塞了不少高單價的電子設備以適應現代做戰環境
身價是比不上F-16V,但也早已不是古老的殲七殲八可比擬
即便中國手上有錢,也還做不到全面以新式戰機汰除老舊戰機
別在講甚麼白菜價還是不需要耐用這種說不通的藉口
這藉口之前伯爵就已經用爛,也被打臉打爆N次了
事實就跟你們俄爹一樣冶金技術跟不上,導致機身、引擎不耐用就這麼簡單
既然你說你是工程師,難道不知道一樣的藉口不能一用再用?會被K爆的
麻煩換個新的說詞,好嘛
其實, 那些"別稱"為甚麼會落在我身上, 我也有興趣知道. 但簡單講, 請指出我那裡, 何時, 有說過我是工程師.
殲10和殲20, 若不是在等引掣, 早就可以量產了.
看海軍下餃子的速度, 這不是白菜價是甚麼?
美軍的F35這麼貴, 大量生產都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殲20和殲10算甚麼?
當然, 若你喜歡聽的話, 我也不介意說. 是的, 中國的引掣技術未到達美國的水平. 又如何? 夠用便可.
中國有的是錢, 多買幾個引掣, 又可振興研發產業, 有何不可?
而且, 無論是預警機又好, 光刻機也好, 外國禁甚麼東西, 我們自己遲早也可以造出來.
我們的航母起了兩架, 三哥那架還在船塢, 美國則要裁掉兩架.
甚至, 我們已經在研發變循環發動機了.
引掣的問題, 不會拖太久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