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迅聯戰鬥系統首次成功整合MK41海軍新造小神盾艦核心突破

你說的我大多認同
但不收Ticonderoga 沒有備案
頂多再要滿兩艘說好的派里
自主巡防艦要成軍遙遙無期
硬要中科縮在4500噸目前也造不出來
造出來可能萬萬不能
如果今天已經一艘原型在海試那另當別論...
等到說好的六艘成軍又是十年
成功級就差不多四十年要換了

又以美國不太妙的砍海軍
未來如果發生多處區域性軍事衝突
美軍說你好自為之怎麼辦
disappearstar wrote:


南森級目前自己裝...(恕刪)
fque wrote:
你說的我大多認同但不(恕刪)


" 好自為之 " 這點倒是不太可能

美軍現在的戰略已經是刻意要著重亞洲,資源都投下去了沒5年10年的就跑掉不太可能

至於你說的海試問題我沒這麼悲觀,沱江不也橫空出世嗎....
fque wrote:
基本上被反艦飛彈打到或是重型魚雷打到什麼材都不會差太多

老共的新艦船殼比老美的強七倍,您拿什麼打?
線導重型魚雷追不上目標或尾流干擾,斷了線脫了靶不是先死自己?
怎麼會沒差? 看看老美的航媽還會搞戰術動作---高速急彎。
再來,老共隱密的造浮島式航母,您是打算怎麼個沒差法,到時別吃驚就好。
fque wrote:
我們自製版本要縮到1F(恕刪)


你覺得4500噸震海案如果可以裝到SPY-1F的尺寸和重量會很差嗎?

要知道那是20年前的技術。就算今天中科院現在做不到GaN amplifier和LNA,但是5年後呢?

沱江艦原型艦是2014下水,中間測試了4年才量產,震海艦等到定型都2025以後的事了。

根據雷神的資料,同樣的尺寸下,SPY-6 GaN的雷達比現在GaAs的效能提高了15~20db,也就是效能在32~100倍左右。光是LNA靈敏度就3db多了一倍。

就算TX power沒有增加,靈敏度的增加也會讓雷達距離增程。所以4000噸裝Seafire才會宣稱到500公里400空中目標追蹤。

這已經是SPY-1D的等級,先別說它虎爛廣告,可見時代差距擺在這。舊款的SPY-1D只公開325公里+,0.03m^2是135km。用4500噸如果Seafire可以做到現在的伯克級雷達,表現會很差嗎?

正常的造艦不會是全部一樣,尤其海軍開出了15艘巡防艦。只要後面中科院持續投注預算,未來巡防艦量產絕對可以進入小神盾雷達,只有差在火力。

要知道台灣不只海軍需要AESA,陸基移動式雷達也需要。中科院絕對有理由和足夠的利益,驅使整個雷達技術繼續發展。

未來陸軍可以整合5G系統、發展單盾的移動雷達。降低功率需求直接上拖車,再透過軟體整合多基雷達戰鬥系統。

台灣的問題不是技術不夠,是雜音太多。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disappearstar wrote:
南森級目前自己裝的是8(恕刪)


我沒說南森級飛彈有很大量,同樣的我也沒認為台灣海軍希望震海案有大量飛彈。我反而希望台灣巡防艦按照現在海軍規劃,而且不要帶海弓三,要帶海劍二。

現在的爭議點就是,大家都希望4500噸神盾化然後艦體放大,可是海軍就不是這樣規劃。

我直接說了吧,如果未來有艦隊出海,反潛巡防艦分佈在艦隊前後左右各5km甚至是10km,這時候遇到大量匿蹤反艦掠海飛彈來襲,請問位於艦隊中間的神盾艦能否偵測到20~30公里外的匿蹤反艦飛彈然後啟動反制?

沒有匿蹤版本的反艦飛彈大概是0.5m^2等級,匿蹤之後的反艦飛彈是多少?我合理猜測一個0.01m^2以下的數字。

佔在前面的巡防艦如果沒有盾,要靠後方的神盾艦自保?等後面的防空神盾系統鎖定飛彈,前面的巡防艦可能都快要變廢鐵了。

有AESA就一定要是神盾艦嗎?不是這樣的思維吧?全面導入四面AESA並不代表海軍就要大噸位帶大量長程飛彈。未來反艦飛彈勢必壓縮反應時間,能把盾雷推出去,就能幫助艦隊防空啊。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disappearstar wrote:
這批船沒比基隆年輕到哪裡去,而且跑的里程可能是基隆的3倍以上
這跟KIDS、KNOX這種僅使用2X年的船相比,老化的程度更加嚴重
而且投資SM-3對我們來說...不覺得太大材小用了嗎?



要跑多遠?台灣也只是近海防衛
短期目標來看
台灣需要的是(現成戰力)應付2024~2030初的中共威脅
美艦(濟陽級)當初也是先租用再說要買
簡單來說能撐過10年就夠了

長期目標來說
再說自行研發神盾艦是目標
但不一定成功
加上弓三有啥通天本領
當初試射6中2也的成績是事實

加上海上使用環境跟陸地比更艱難也更麻煩
以最近期的各種飛彈試射來說
海箭二(射程短外)目前問題也多多
陸射飛彈改改就能保證能在軍艦上使用嗎?

採用美軍現成飛彈的SM-2(150km).SM-6(400km)
才有域防空甚至區域外的防空能力

我可沒說要買SM-3喔
lordkon wrote:
要跑多遠?台灣也只是(恕刪)

弓三試射6中2又是哪邊觀落陰出來的數據?
就個人來說,還是贊成有機會就要拿堤康德羅加(當然很明顯,這是美國自己養不起,要盟國幫它養)....不過在數量上我有點保守,四艘是極限,低標是兩艘...
理由是退役的這批年紀大、又操的兇,就算不升級只延壽,一樣是一大筆錢....而且可能只能再用10-15年。所以不宜養太多排擠預算。
買堤康德羅加的作用,除了提升防空戰力外,重要的是買到門票,為下一代系統做準備....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意義,看能不能從一點五級盟邦,提升到一級盟邦....(好像有點難,畢竟內部.....嗯哼)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海面杂波影响是不是 安装位置太低了。
4500吨,真的是做梦,6000吨才是合理的,等几年看看成不成
SM-3人家也不賣啊
lordkon wrote:
要跑多遠?台灣也只是...(恕刪)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