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七逃 wrote:那刊物是中科院自己新新季刊給中科院各院所同仁看的我是用關鍵字找到的。 然後你給的那幾頁既沒有說明彈徑也沒有說明重量······所以你所說的小10cm彈徑,還有重量方面的數據,具體是從哪裡來的呢?會比我從中船重工713所的刊物看到的更具說服力嗎?
TW Energy wrote:Daniel. 你...(恕刪) 我有看,兩者所引用的Jane's大多提到的是應用與沿革諸元部分只有雄三有提到射程(還是錯的1500km,要看參考資料內文才是正確的200km)基本上我覺得二者帳面數據的優劣比較意義不大性能相近,尋標頭能力無法比較(雄三有尷尬的驗證紀錄)雄三真正意義上的優勢是在台海戰爭中的整體戰術運用面進攻方無可避免的需要向防禦方進軍當PLAN船艦在四處找國軍艦艇決戰時,或登陸船團進入攻擊範圍台灣可以用艦射與陸射反艦飛彈正面飽和攻擊或四處放冷箭雄三的高速可降低目標船艦的反應時間,不易防禦,提高攻擊成功率體積較小,部屬限制較少,重量低,轉移快(陸基),再裝填快(陸基)
萊七逃 wrote:首先有鷹擊12有拋...(恕刪) 加速到超聲速拋加力器你要人給影片?那麻煩你幫我找一下標6或者標3拋加力器影片吧你總不會相信他們的加力器都是死重吧?另外看到有人說扯到空射型講尺寸,那麼就來用艦射型的照片估測咯。如果彈徑分別取有人提到的詹式0.6公尺,和英文維基0.76公尺。那麼此時去掉加力器的估測彈長分別是1.00x0.6x13.67=8.202公尺1.00x0.76x13.67=10.3892公尺加上加力器的長度(火焰畫面影響這數字就更粗略了)1.00x0.6x16.39=9.834公尺1.00x0.76x16.39=12.454公尺如果諸位真相信鷹擊12加上加力器是10~12.5公尺,拋掉也是8~10公尺,那小弟也沒辦法。如果以這兩個數字反過來看閱兵式上展出的一比一模型。給車下小哥一個一般般的頭身比,如此估算,他的身高大致是8.202/17.42x5.25=2.472公尺。或者9.834/17.42x5.25=2.96公尺。或者拿車上那位距離飛彈更緊的小哥頭部到臀底尺寸估算,因為身體彎曲這裡計算是實際少了很多哦。他的頭部到臀底距離高度至少是8.202/17.42*2.36=1.11公尺,或者9.834/17.42*2.36=1.33公尺。諸位對身高有自信的可以量一下自己頭部到臀底有多少公尺(你屁屁開叉那裡啦)小弟身高177,方才用捲尺大致量得95cm左右。所以如果詹式0.6彈徑或者英文維基0.76彈徑是真實數據,那麼解放軍都是從阿凡達裡面征那麼多長人當兵的嗎?
萊七逃 wrote:雄三就有 鷹擊12...(恕刪) 有嗎,我倒是蠻感興趣的,可以發給我看一下嗎?至於我用軟件做估測有沒有意義。我覺得比簡單敲幾個字就認為自己講的都是對的要有意義。從你的回復也看得出來你根本沒看我估測的尺寸是基於去掉加力器的閱兵彈尺寸,否則車下小哥身高會變成4公尺的···沒有耐性就事論事的話您請便。我知道對於有些人來說哪怕假裝理性也是一種折磨的。
103FDI wrote:即便是對比賬面數據...(恕刪) 基本上,我無意/無法與你討論YJ-12還是雄三誰比較優秀還是誰重誰輕,因為對我這沒意義,純吵爽的應該比的是戰術運用彈性,與命中率,破壞力,穿破對方防禦的能力甚至戰績只是這都沒有資料或實戰紀錄難以直接比較(只有雄三有一筆"極"精確命中紀錄)PS:YJ-12本體直徑我傾向於依士兵頭部(成人>30cm,以30cm計)比例約60~65cm雄三在展覽上目測彈體直徑約45cm左右
Daniel Wen wrote:基本上,我無意/無法與你討論YJ-12還是雄三誰比較優秀還是誰重誰輕,因為對我這沒意義,純吵爽的...(恕刪) 這一點,你可能需要回到1樓。看下本貼開樓大大他給這樓定下的基調是什麼。其實我們認真討論反而有點對不起人家開樓的本意呢。雖然稍微認真一下就可以推算出解放軍小哥身高輕鬆超過兩米這種驚悚結論蠻有趣的。
103FDI wrote:有嗎,我倒是蠻感興...(恕刪) 你自己去看 Youtube 一堆雄三發射5秒脫節加力器影片。鷹擊12空射影片加力器有拋棄脫節嗎?沒必要去看軟體預估數據,要就討論有所本數據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