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055與勃克級的優劣怎麼看!! 055大幅修改原始設計的雷達,產生一堆謎團!!


iantsai74 wrote:
請允許我提醒你:dB...(恕刪)


是是是! 我的錯 dbi dbm! 你比較懂!! 我輸給你! 就算是我們公司的博士副總也很懶得在給我們的簡報中把這些東西標示到這種地步! 而且口語中都用db,從來沒用dbi dbm,我在上海開會上課,清大教授談天線一慮使用db,從沒提過dbi! Intel上海工程處處長獎WIFI未來發展講功率也只用db!
就是你最了不起,分的清這些,別人都分不清!!

Charlie2020 wrote:
是是是! 我的錯 dbi...(恕刪)


你們公司博士副總沒有把你教會、教通,不是Mobile01網友的錯,何必惱羞成怒遷怒在網友身上?


-------------------------------

我很佩服你有足夠的知識和信心、勇氣,願意分享觀念、並且自起主題讓大家討論。

討論區會遇到各種個性的人,有人講話酸、有人講話老實卻很傷人、也有人會不斷附和你只因為特定立場想找人取暖。

既然你都有勇氣開主題討論了,何不放開心胸,試著在一堆看似傷人的言論中學會對自己有用的資訊?


人呀! 不可能都樣樣通,樣樣精,對吧!?
dB:無量綱數,不是功率單位;
dBi:也是無量綱數,不是功率單位;
dBm:一般在討論無線電的時候,省略瓦特這個單位,其實是指dBmw,功率單位,但在某些場合也可指dBmV或其他單位,看具體描述有不同。

dBi是指某種天線對比理性全向天線(點狀天線)的增益,和dBd(指某種天線相對理想偶極子天線的增益)放在一起說的場合還有。說起某種天線的增益是5dBi或者5dBd,兩者之間會有2dB左右的差別。

但把dBi和dBm並列放在一起講的話,好比把千克和千米、光年和光速放在一起講,只能說對這些東西完全不理解。沒有人講功率的時候會用dB做單位,恐怕你確實是弄錯了:要麼對方說的不是dB,要麼對方說的不是功率。








你剛才前面說的什麼“台灣也有另一家(可惜不是我們公司)專做無線電的廠商也是用2.4G 20db發射功率下可以傳送18Mbit/s data 達40公里,而且只用5db Dipole antenna! 總經理與副總經理都是無線電專家! 太厲害了! 可惜沒去中科院!”,也是一句錯誤的表述。我猜你說的應該是指那個系統使用的天線相對dipole antenna(偶極子天線)有5db增益。

世界上不存在什麼“5db Dipole antenna”,dipole antenna相對於理想全向天線的方向性增益是2.14dB,而理想全向天線已經是方向性最低的天線了,如果dipole antenna相對某種參考天線能有5dB增益,難道這種參考天線是吸波材料做的?








此外,在2.4GHz頻段,20dB發射功率可以傳送18Mbit/s data 達40公里之外?如果你說的“20db”是指20dBmw,那麼這個指標極為驚人,我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

40公里距离之遠,20dBmw發射功率,使用5dBd天線,传送18Mbps速率的数据,可以做到?請告訴我,你的頻譜帶寬,你的接收機靈敏度是多少?信號不會淹沒在熱噪聲之中嗎?還是說你的天線和接收機浸在液氮裏面工作?此外你的天線要架設在多高的塔上才能保證第一菲涅爾半徑內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物?

要理解我的質疑是什麼意思,需要理解電磁場理論和通信學原理,增益、損耗、白噪聲、信噪比、鏈路預算、菲涅爾半徑等等一系列概念...

我並不是在故意挑你說的話中的疏漏,而是希望進行相對專業的辯論。

你的發言顯示你確實不是無線電專業人士,對無線電的基礎概念並不理解。這種情況下,你這樣轉述你聽來的,且自己並不怎麼理解的言論,並且拒絕別人指出你的錯誤,是有很大問題的。
有通信學知識的人都知道,發射功率、天線增益、數據速率、傳輸距離、接收機靈敏度這幾個指標是關聯的,要實現上面所描述的“用2.4G 20db發射功率下可以傳送18Mbit/s data 達40公里,而且只用5db Dipole antenna”系統,這個系統所需的接收機靈敏度已經遠遠低於正常使用環境下的白噪聲了。

作為無線電行業從業人員,如果要我打個比喻的話,聽到“用2.4G 20db發射功率下可以傳送18Mbit/s data 達40公里,而且只用5db Dipole antenna”這句話,大約類似於軍事版網友聽見有人說某某步槍射程100公里。以常識而言,理論上是做不到的。

JasonQ wrote:
你們公司博士副總沒...(恕刪)


了解!! 感謝提醒!!

iantsai74 wrote:
有通信學知識的人都...(恕刪)


我們公司為了想參與第四代無線基地台標案,特地花大工夫研究一堆solution IC與各式無線電!
我親自參與測試親眼看到這個模組的測試,打開來看到一個超低噪訊比的重要機密組件,老美做的,他們因為承包某專案所以可以購買這個組件,所以可以做到這麼低的噪訊比!!應該是軍事等級的小玩意!!

驚訝吧!!
Charlie2020 wrote:
我們公司為了想參與第四代無線基地台標案...(恕刪)

公司連人事費都想省,有錢買機密組件?應徵工讀生可以摸到嗎?

找暑期工讀生,怎麼找?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5203129
Charlie2020 wrote:
我們公司為了想參與第四代無線基地台標案,特地花大工夫研究一堆solution IC與各式無線電!
我親自參與測試親眼看到這個模組的測試,打開來看到一個超低噪訊比的重要機密組件,老美做的,他們因為承包某專案所以可以購買這個組件,所以可以做到這麼低的噪訊比!!應該是軍事等級的小玩意!!

驚訝吧!!

我們生活的環境溫度是300°K左右,在這個溫度下,即使周圍沒有任何其他干擾信號,無線電器材自身也會有一種叫做“熱噪聲”的東西,會干擾信號的接收。任何通信系統接收到的信號,都必須大於熱噪聲才能被捕捉識別。

你所描述的“台灣也有另一家(可惜不是我們公司)專做無線電的廠商也是用2.4G 20db發射功率下可以傳送18Mbit/s data 達40公里,而且只用5db Dipole antenna”,如果是真的,那麼它的無線電接收機必須能捕捉到比環境熱噪聲還要細微得多的信號。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用液氮甚至液氦進行冷卻,讓接收機的環境熱噪聲下降許多個數量級。

所以:

1. 你描述的這件2.4G通信設備不可能存在,因為它於違反基本的物理學法則,無法實現。有神秘的軍用技術也不行。

2. “第四代無線基地台”也就是4G設備或者LTE設備,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我見過四個廠商十種以上的型號。已知的實用4G通信設備絕對不會用到液氮冷卻技術,也絕對不可能用到什麼“軍事等級的小玩意兒”,都是100%純民用技術。

3. 你說你們要“參與第四代無線基地台標案”,所以買來Solution IC做研究,那麼你們是4G設備廠商嗎?現在世界上知名的4G設備製造商只有這幾家:華為、Ericsson、Nokia、中興,餘者皆碌碌,就我所知,台灣並沒有什麼知名的4G設備廠商。電信業是典型的“贏家通吃”型市場,運營商採購都是以億元為單位發標,小公司根本拿不到訂單,也不可能存活。
iantsai74 wrote:
我們生活的環境溫度是...(恕刪)


不錯! 你確實是懂這個,我相信你懂,東西是真的只是發射功率不是20,距離也遠多了,細節是機密,就不說了,你們也不敢提那幾個敏感雷達,是怕被國家的執法單位整肅嗎?所以只能隨那些政治宣傳起舞嗎?我想我可以瞭解,祝你一切順利!

不過我還是會繼續在這小鳴小放。

iantsai74 wrote:
我們生活的環境溫度是300...(恕刪)


你再怎么费劲给他解释,也没有用的。

他所谓的数据,什么什么的

都是谷歌黏贴过来的。

再加上点自己的估计。

和他扯只会越扯越远。他自己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说不过就让大家自有公论去。。。

其实按他的特地立场,要说解放军不行。

只要有点基本的军武的知识,也不至于这么难堪,非要找些高端的,自己都不明白的东西

去网上搜点观点,然后加上自己的见解,然后说什么什么装备不行。

随便一戳,就爆了。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