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台灣正常岸防,敵軍在第一時間一定會對岸邊進行飽和攻擊,我不認為有任何一種戰車能在那種攻擊下存活,就算沒爆也會嚴重受損.
所有的砲陣地也都可能會受到類似的攻擊,甲車雖然不耐打,至少可以承載步兵並且快速移防至掩體,等後反擊.
甲車和戰車一定要搭配才能有100%的表現,只是若國軍只重主力坦克,輕乎甲車這一塊,我覺得是很可惜,M1A1在這種情境下,到底能發揮多少,我個人是存疑的.不是M1A1不好,而是舞台不是哪麼恰當.
用坦克當岸砲做反舟波射擊.只能是在我軍取得海空雙優勢的情況進行下(敵方戰艦無法對灘岸攻擊,空軍也無法執行炸射).
若無法達成取得海空雙優勢的情況,只能用長程火砲如工蜂火箭,雷霆2000 和 M109-A2/A5/M110 進行反舟波射擊,阻斷並殲滅灘頭或是渡海中的敵軍.
正常情況下,躲過反舟波射擊並存活下來的敵軍,其裝備及火力,用現役坦克應該足以應付,就算是要買M1A1來替換舊的M41/T48或是M60A3. 也不需要全買坦克, 應該也要替換甲車,增加步兵存活率和提高快速部署能力.
大概是不能接受城市被打爛?當然枱面上不能明講!
從電影衝出封鎖線可以發現,低空飛行的飛機是很危險的F-18 vs SAM
所以共軍取得空優後應該是在高空進行戰略轟炸(如果台灣沒投降的話)
至於灘頭作戰,有一例是硫磺島戰役,讓出灘頭給敵軍進行全島玉碎作戰
比較經典的是諾曼第戰役,戰前隆美爾就指明敵人若成功佔領灘頭,德軍必敗
因為作戰是進攻與防守部隊互相配合的,像人的兩隻手,一手出拳一手收拳(休整)
同盟軍成功建立灘頭堡,攻守兼備,德軍卻因希特勒在睡覺太晚出動甲部隊而失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