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a0414 wrote:哈哈,不錯喔,那個年代還能拿出照片,要不要去問一下,能去寫真館拍照的家庭,是什麼樣的家庭, 呵呵呵...一直到劣者讀國中(第一屆)前,各個景區都有專門替人拍攝“到此一遊”照片的專業攝影師。家中若有重大事件,也會請攝影師外拍。這個倒並不稀罕。但是,玩攝影機的,那就非“阿舍”莫辦了。
ura0414 wrote:還工業化咧,台灣當時就是農業社會為主,工業社會是要民國五十年代開始的 其實,整個亞洲,大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前後,都開始了初步的工業化--除了日本,大多都是殖民政權推動。劣者只舉鐵路為例。有興趣的大大請自行估狗。1. 維基百科--臺灣鐵道史,又稱臺灣鐵路史:可以追溯至臺灣清治時期晚期,一般以清朝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於1887年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鋪設臺灣鐵路為開始[1]:27,但其實在1877年時基隆八斗子煤礦便已鋪設了輕便鐵道運送煤礦,為臺灣的第一段鐵路[2]:69[3]:22,但一般客貨運鐵路仍以劉銘傳所倡建的鐵路最早。但清朝時的臺灣鐵路只有基隆經臺北到新竹的路段,發揮的效益有限,且品質亦不符合日本人的標準。目前臺灣鐵路體系的形成主要是奠基於日治時期[3]:4。2. 維基百科--中國鐵路發展史:中國是自19世紀起,隨日本及印度之後第三個修建鐵路的亞洲國家。... ...1876年:中國第一條真正營運鐵路係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由英國怡和洋行擅自舖設的吳淞鐵路(上海~吳淞),全長14.5公里。因當時無論是清政府還是民眾對鐵路都十分保守頑固,視鐵路如洪水猛獸,通車營運一年後(1877年)就被清政府以28萬5千兩白銀贖買,即被拆除。... ...1881年:中國第二條鐵路也是首條清廷主張興建的官辦標準軌距鐵路,是光緒七年(1881年)由直隸總督李鴻章下令舖設的唐胥鐵路(河北省唐山~胥各莊),全長9.2公里。其實,差異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