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俄羅斯:東風21D被神話沒經過真實實驗 很難擊中美國航母(來源已標明)

ericjean7 wrote:
其實神舟在2013...(恕刪)


彈道飛彈的動能是要靠擊中目標來釋放的 , 怎可能是像太空船一樣靠空氣阻力摩擦高熱
減速來釋放掉 ? 這樣搞的話一來減低自己威力 , 二來變成對方防空飛彈活靶 ... 哪有人
會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 ?

事實上我貼出的53T6飛彈更是可在三秒內加速到5.5 km/sec(15倍音速) ! 這可是全程
在大氣圈內的 ~ 哪來的黑障及無法通訊這回事 ?

53T6試射影片


如果要達成以彈道飛彈完成命中航行中船建包括航空母艦,
因為在彈道飛彈發射後,航空母艦等仍繼續持續航行,也非常有可能在彈道飛彈發射後,航空母艦即採取不規則方向前進,
彈道飛彈必須在下降時穿過通常在離地球地表高度35KM到90KM之間的黑障,也就是這彈道必須在突破地表35KM後,必須瞬間重新起動偵查或接收來自衛星的指令重新調整目標攻擊。
以東風21D號稱,重新進入大氣層的速度可以達到10倍音速,也就是每秒約3.5公里,這時間到撞擊地面目標不會超過10秒,這10秒間,彈頭偵搜獲接收設備必須重新啟動後(??時間),又必須接收到大量的數字化指令再重新解讀然後執行攻擊,
從東風21D發射到2000KM外的目標,飛行時間可能約30分鐘,這30分鐘內以美國航母航速30節以上,航母已經可以在半徑約45公里以內的各個地方,也就是離開離地表約35KM高度的黑障後,在短暫的重新啟動接收衛星目標資訊再解讀再執行攻擊方位,東風21D必須能有將近超過60幾度以上的攻擊夾角的調整,若非東風21D內裝有第二具火箭引擎,然後在高空滯留,只靠慣性動能可能很難做到瞬間改變這麼大的攻擊夾角。



piwu0531 wrote:
巨大的紅外輻射源...(恕刪)


低軌道衛星 高約100公里
要用低軌衛星 追蹤要一直換軌
傷燃料 衛星 沒多久就gg了

用高軌衛星 又捉不到紅外線訊號

..想靠衛星 追 航母
沒想像中容易

胡不扯 wrote:
因為在彈道飛彈發射後,航空母艦等仍繼續持續航行,也非常有可能在彈道飛彈發射後,航空母艦即
採取不規則方向前進...(恕刪)


所以反艦彈道飛彈飛行在大氣層上方 彈載雷達搜索範圍之外時 , 必須要有像一般衛星或太

空艙一樣接收地面站及衛星傳來資訊遙控變軌能力呀 !

其實現在空間機動控制已能做到十分細緻 , 中國還曾演示過以地面遙控方式指揮天宮太空艙

對接哩 !
rsteapwos wrote:
低軌道衛星 高約100公里...(恕刪)


高度一千公里以下都叫低軌衛星 . 例如當年台灣的華衛二號 , 飛行高度是891公里 .

不過由於並非專職偵察衛星 , 所以解析度只有兩米 .

當然 , 這個高度已經超過目前人類已實驗反衛星武器的最大高度了 .


至於航空母艦 , 由於體積太過龐大 , 所以在同步軌道就可以輕鬆24小時監視了 ~

如果是一般五千至一萬公里高度的海洋監視衛星 , 則要三至四顆才能做到全程監測 .
我在半導體界20年的資歷, 待過晶圓廠, IC設計, 都是該領域世界第一大美商公司. 沒聽過俄羅斯有什麼IC設計或半導體產業, 最先進的晶圓廠是義法半導體的90nm吧. 這一領域拿俄羅斯跟中國比, 根本是XX比雞腿, 幼稚園跟大學生的差別.
胡不扯 wrote:
若非東風21D內裝有第二具火箭引擎,然後在高空滯留,只靠慣性動能可能很難做到瞬間改變這
麼大的攻擊夾角。...(恕刪)


現在大陸很多新型彈道導彈(包括沒有對艦能力的DF15)都是分離式彈頭及具備類似
愛國者三的側向噴氣裝置.. 不過這主要是應對末端反導攔截用的 , 才需要那麼敏捷
的機動能力 .


如果只是單純修正彈道偏差的話 , 其實傳統氣動裝置就已足敷使用了 .
mygadget wrote:
在維基看了一下之前研發的東風21甲和丙型的資料,其精准度是在100-300公尺上下。請問東風21D的精准度是多少呢?...(恕刪)


看看伊朗的反艦彈道飛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iwdzU5elGc
(命中靶船時疑似有人以中文高喊萬歲 ??)

如果是地面目標的話 , 以伊朗當年科技 誤差是不會如此小的 . 所以說 , 很少
有人在討論主動雷達制導彈頭CEP是多少的 ~







如果單指彈道飛彈在外太空要重返大氣層,到撞擊地面,時間一般可能會有將近2分鐘時間,
即使彈道飛彈能順利不受干擾在黑障外順利接收到地面指令,航母也至少有2分鐘的時間航行,所以命中率非常令人存疑。
如果說要硬指彈道飛彈突破黑障後,能夠立刻短暫減速,再重新啟動瞬間接收大量目標指令,再變換軌定方向攻擊,我覺得這不太可能。

piwu0531 wrote:
現在大陸很多新型彈道導彈(包括沒有對艦能力的DF15)都具備類似愛國者三的側向噴氣裝置
不過這主要是應對末端反導攔截用的 , 才需要那麼敏捷的機動能力 .
如果只是單純修正彈道偏差的話 , 其實傳統氣動裝置就已足敷使用了 .
胡不扯 wrote:
如果單指彈道飛彈在...(恕刪)


黑障問題在別篇中已經有鄉民討論過囉 ~ MIRV reentry 因减速幅度小,並不會有黑障問題 .
這就是為何新型彈道飛彈幾乎都是採用GPS GLONASS之類制導的原因 .. 要知道 , GPS訊
號強度可是比雷達波低好幾個量級哩 ! 不過因為MIRV reentry沒有黑障 , 所以並不會妨礙訊
號的接收 .

事實上 ,不要說彈道飛彈了 , 近年美中所實驗的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例如WU14)就是在大
氣層內飛行的 , 如果真需要減速 , 那這類武器效能豈不就要大打折扣了 .


Oceanian wrote:
实际上,美国早有公开论文计算,MIRV reentry因为时间短,减速幅度小,并不会产生黑障。



...(恕刪)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