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如果二戰德國不打蘇聯,日本不偷襲珍珠港


guggy50 wrote:
世界不知道變的怎樣呢...(恕刪)


就算是日本不偷襲珍珠港 美國早晚原子彈也是會轟下去的

因為如果全亞洲都被日本統一了 哪對美國來講還的了

看現在美國就知道 他自認是世界強權 任何國家大小事都要管一下

這種國家怎可能讓別人做大呢 !!!!!

如果台灣民政府在二戰就出現,那應該能建造台灣的無敵鐵金剛,一掃宇宙
二戰後日本昭和天皇為何沒有被押解去東京審判當戰犯被告???判處絞刑???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詔書可是裕仁蓋章的喔...為何現在日本皇室依舊存在..作為穩定日本國的重要支柱???不是日本軍國餘孽嗎???..當時英國.荷蘭.中國是要求絞死裕仁的..事實上..有嗎???日本有無條件投降嗎???
今夜NGC:
希特勒的秘密擊鼓行動 (3月4日24:00-01:00,近期唯一重播)

官方節目介紹:
1941年,希特勒向美國宣戰。德國潛艇艦隊指揮官卡爾鄧尼茨上將認為時機即將到來。鄧尼茨策劃突襲美國大西洋沿岸,代號為「擊鼓行動」。美國東岸遭遇最嚴重攻擊的經過,世人僅知一二。本節目將揭露這些德國潛艇如何攻擊目標,利用先進的高畫質無人水下載具、水平掃描聲納和立體影像,拼湊出擊鼓行動的戰術、交戰過程、英雄人物和惡棍。

(台灣首播時間約為2012年9月)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
有點跳躍的聯想...

前面有網友說俄日之間還沒真正締結和平條約,理論上"中華民國"與日本之間的情況
比俄日之間還糟.

老美採取聯中抗俄路線後,日本為巴結對岸,片面廢止原先與中華民國的中日和約,之後
再與對岸重新締約,和約中聲明同意將台灣交還對岸...

片面廢止和約,並宣稱對"非本國領土"之權益及處置,老德在二戰前也是這麼肆無忌憚
玩心跳.

無奈,日本背後有中美當靠山,台灣只有裝傻不表示意見的份.




-----
對岸在這份和約也只得了面子.

日本買空賣空完全只出一張嘴,反而老共為表示大度,比照老蔣免除戰爭賠償,事後日本對中
給予長期援外低利貸款.

但老共大概萬萬想不到,貸款不只是要還錢,要接受監督.

戰略情勢轉變後,這一筆筆貸款逐漸成了日本對內滿足施捨的優越感,及刁難嘲諷老共的機會.



sp0609 wrote:
印象中1941年的ABCD包圍網,
原先就打用把日本餓死的方式逼迫其退兵,
其中石油與廢鐵是關鍵中的關鍵,
當時日本進口歐美大量的廢鐵作為主要的鐵材來源,
此外還從美國與荷屬東印度進口佔總量90%以上的石油,
所以禁運開始的時候日本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石油儲備量.
換句話說在此之前日本侵略的資本實際上是美英歐各國給的,
一旦掐斷這些從美英歐進口的資源,
日本將在一年內不再有繼續進行任何戰爭的能力,
(恕刪)


大大說的對~
從甲午到日俄
背後都是英國在暗助

之前日本侵略的資本實際上是美英歐各國給的
逼日本就範
日本只好開戰

但以結果論
有開戰與沒開戰
結局是一樣的
只是開戰的結局更慘~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sp0609 wrote:
印象中1941年的ABCD包圍網,
原先就打用把日本餓死的方式逼迫其退兵,
其中石油與廢鐵是關鍵中的關鍵,
當時日本進口歐美大量的廢鐵作為主要的鐵材來源,
此外還從美國與荷屬東印度進口佔總量90%以上的石油,
所以禁運開始的時候日本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石油儲備量.
換句話說在此之前日本侵略的資本實際上是美英歐各國給的,
一旦掐斷這些從美英歐進口的資源,
日本將在一年內不再有繼續進行任何戰爭的能力,
所以偉大的白人們認為這種封鎖禁運,
應該能讓日本這個亞洲黃猴子乖乖的投降不在胡鬧,
(恕刪)


小弟曾在01也發過一篇幻想文
如果二戰前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
二戰前
東北有煤鐵無石油
日本人也曾在東北探勘過石油但無功而返
可能是因深度等技術不足
讓日本有錯誤的判斷
不敢說大慶油田夠不夠日本用
但若是在東北挖出石油
侵略東南亞直接與歐美起衝突的可能就會減少一些

不過德蘇不互打
兵力東移後
蘇聯遲早會對日本動手
日本那些鐵皮罐頭可不是T-34可以比的~
蘇聯遲早會要回東北的控制權
吊詭的是
說不定美國與歐洲列強還是會像以前一樣暗助日本

太多的假設,看看就好~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歷史的得失,
有時要很久後才看得出來.

如果二戰後中共沒有立刻取得政權,
日本在東北的利益一定會被蘇聯接收,
今日中國的老母雞頭會不見,
退回唐宋明等傳統漢族政權版圖.






Funnyshow wrote:
1938年10月日軍...(恕刪)


基本上,日本拿下武漢後,差不多沒有氣了.人力,物力已經到達了極限!以兵力保住目前的佔領區已經不錯了!

之後1938到 1944 一號作戰前,兩軍基本上都在四川前面的湖南打.你無法肅清湖南前進四川,我也無法再度收復失土,很大的關鍵是薛岳將軍打了三次長沙大捷!


也有一說,最初是日軍輕敵,對中採取多路侵略,各自為戰導致戰力分弱.

抗戰後期日軍改採集中調度兵力與補給,各戰線協同作戰,國軍因此屢遭重挫,
幸好日軍這幾波攻勢為時已晚...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