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帥將軍來分析台灣造潛艇可能嗎?

dailoan wrote:
IDS原型艦在潛艦專用廠房內舉行下水典禮,並不是將原型艦放入海中,而是代表六個船段壓力殼封殼塗裝並加上帆罩,先在廠房內進行下水前全系統的整合測試,一切達標後,才會下水進行HAT(模港測試),完成HAT後才會進行SAT(出海海測),要完成這些測試至少要1到1年6個月;換言之,IDS原型艦要交艦給海軍進行各項作戰測評最快也要到2024年9月以後。


當初沒有看到這一篇 還真的是澳洲模式 唉 下水本來就是要"下水"

骨子裡面其實還有很多工作沒有辦法真正下水 希望不要學澳洲用木板充數

本來軍方就有時間餘裕給工作單位 請不要過度趕工讓工程人員有太大壓力
純陽掌

與澳洲不同的是台灣一開始就找洛馬啊,呵呵

2022-11-08 1:18
peterpan200206

一開始很多業餘軍事評論家都不看好澳洲棄日本、挑法國技轉潛艦,法國軍火甚至工業本身都很多問題,又如何教人呢?

2022-11-08 4:31


海軍:潛艦國造依合約 預計113年5月下水
2022-10-31 19:06 中央社/ 台北31日電
潛艦國造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朝野立委關注潛艦國造進度。海軍參謀長蔣正國今天說,按照合約期程,下水時間是113年5月,台船有意提早,但仍會以品質、安全為優先;另外,沒有所謂3000億元特別預算的案子。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邀國防部長邱國正等人列席,審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關於國防部主管收支公開及機密部分。

國民黨立委溫玉霞在預算協商時指出,明年9月原型艦才要下水,但外傳國防部將編新台幣3000億元特別預算用於潛艦國造,是否請韓國指導系統整合。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則說,關於潛艦國造洩密最多的就是軍方和軍火商,面對外界有疑慮的部分,國軍應說明清楚。


蔣正國表示,按照合約期程,下水時間是113年5月,台船有意提早,當然會以品質、安全為優先,都沒問題才會到下水的節點,也沒有所謂3000億元特別預算的案子;對於軍備商所提的都是參照媒體報導,跟事實有很多不符。蔣正國說,海軍推動潛艦籌獲已逾30多年,不是這幾年才開始,是建軍長遠政策,也是建構不對稱戰力重要項目;從106年到現在,在國防部、中科院、台船、國內產官學界努力下,有相當成果,目前建造都是依計劃進行、進度正常。蔣正國指出,受限於國際環境及中共打壓,原型艦建造過程遭遇很多挑戰,專案團隊一一克服困難,這兩年是潛艦國造裝備交貨的關鍵年度,重要裝備依照計畫已陸續抵台。

蔣正國說,預算部分,海軍跟專戶銀行、台船有簽署三方協議,海軍編的每筆預算都會由第三方公正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審認後才會撥付,潛艦預算都是專款專用,絕對不會有不法的事。因朝野立委對潛艦國造預算沒有共識,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委、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說,潛艦國造部分會再以秘密會議進行處理,沒共識的話就挪到第二輪再協商。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當初沒有看到這一篇 ...(恕刪)


這種說法不對喔,一般軍艦不明顯,但是下水不等於是可以出海測試,最明顯的就是航空母艦的下水。

拿兩艘航母做例子,福建號到現在應該都還沒出海公開航行吧,從下水典禮到現在幾個月了。

美軍的航母也是,比如甘迺迪號,2019年12月下水典禮,但是全部安裝系統完畢已經兩年以後去了。

甘迺迪號的艤裝工程是在一個碼頭上繼續,真的是在海上,但是造船工程是在船塢裡面。

造船廠OS:船塢是我的財產,你一艘航母這麼肥,一直佔用我的船塢是怎樣。

不過潛艦因為是封閉的,可能大部分的設備在焊接前都要進船體了,下水典禮和出海測試的時間差距應該不是很大。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期待那天到來
不過我感覺做什麼都會被對岸文攻武嚇
期待IDS早日服役
但國防部可以不要那麼政治正確嗎?
一直在報進度給老闆湊政績,建潛艦像在蓋蚊子館一樣一直放送
就向對岸說的:B格都掉了
聯合報 / 記者高凌雲
2022-11-12 07:30
國造潛艦原型艦船段組合工程完成前,現在正在趕工進行各個船段個別油漆工程,等待船段組合後,船段焊接處拋光後,還要再進行一次潛艦全艦身的油漆工程,潛艦外殼的油漆為特殊材料,有防蝕,降低聲納偵測,降低噪音的效果,海軍對相關塗料的資訊,都是高度保密。

台灣潛艦國造電力採新設計 無逆變器不會出現韓國故障問題

南韓海軍KSS-2孫元一級潛艦,出現潛艦上逆變器(inverter module)都出現重大瑕疵,逆變器是提供交流電與直流電轉換的機構,台灣的潛艦國造工程,從一開始規畫設計時,經過長時間研討,國造潛艦的電力結構設計,沒有裝置逆變器,改採全新設計,對外採購的各項裝備,在使用電力規格方面,都必須配合台灣國造潛艦的電力規格,韓國潛艦目前面臨的逆變器故障問題,不會發生在台灣。
TW Energy wrote:
這種說法不對喔,一般軍艦不明顯,但是下水不等於是可以出海測試,最明顯的就是航空母艦的下水。

拿兩艘航母做例子,福建號到現在應該都還沒出海公開航行吧,從下水典禮到現在幾個月了。


所謂下水沒有要馬上出海測試 下水離測試還很遠 我沒有搞錯

但下水的定義表示船段建造完成至可承受水壓浮起 有一定規範要遵守才算下水

至於下水之後當然還要繼續建造 很多東西還要往已經下水的船艦繼續裝上去

但 我講的這個下水 骨子裡就是作秀用的 船段接合就算 澳洲就是這樣搞

船段接合就當是下水 在廠裡測試老半天 才推出去廠外的碼頭測試真的"下水"

這幾年剛好可以去看看西班牙S-81下水後的廠試 港試 其實沒有那樣簡單

執行計畫的人要小心 很多裝備只要裝上去萬一需要更換或修改是要把船段再切開

有些測試與整合真的不能太急
TW Energy wrote:
這種說法不對喔,一般軍艦不明顯,但是下水不等於是可以出海測試,最明顯的就是航空母艦的下水



一般來說下水表示艦體水密完成
一些必須在船台或是打開艦體才能安裝的大、重型設備都已安裝完成(EX:輪機,主軸)
趕快下水,好把船台或乾塢讓出來給下一艘船用
後面還有漫長的港邊舾裝過程
一些不在船台,不用打開艦體也能裝的設備如武器、探測,生活設備一般在此時安裝,以及靜態的系統測試

當然船台或乾塢很閒的話,也可以全部都裝好再下水
不過各早船廠大型船台、乾塢數量有限,時間都很緊俏
這種全部建好再下水的狀況大多只出現在中小型民船上

潛艦要確保下的去還要上的來,在下水後到實際功能驗證之間
有數不清的功能與安全性測試、檢驗要做,應該比水面艦艇複雜許多
首艦更有一堆驗證規範需要確認後建立,自然快不起來
最好也不要硬趕,確實做好每一個步驟以免出大事才是真的
六月牛車

也就是說首艘下水後,空出船台,第二艘艦就可以開始組裝囉?我相信第二、三..艘艦已同步在岸上組裝中...

2022-11-21 8:19


台船用風電工程設備造潛艦 立委爆料讓韓廠商挨告
台船為離岸風電工程,向韓國採購機具建造耐高壓的巨大圓柱。因圓柱體結構與潛艦所需船殼相似,韓國廠商因出售這套商業機具給台灣,遭韓國法院判決敗訴。圖/台船提供


聯合報 / 記者高凌雲
2022-11-19 07:30
協助台船公司設計生產國造潛艦原型艦的韓國S公司,因協助台灣從韓國取得一套商用特殊生產機具,這套設備可建造離岸風電所需巨大圓柱,而風電巨大圓柱體的生產原理與構造,與潛艦所需船殼類似,韓國政府因售台這項裝備起訴S廠,法院一審判決S公司敗訴,台船與主管潛艦國造相關部門,都對S公司判決感到冤屈,因為這套設備早在台船推動離岸風電工程時,已準備採購,台船也轉投資一家離岸風電工程公司,實際執行風電工程,這套設備用在風電工程多於潛艦造艦工程。

=====================



Fincantieri:第一艘意大利海軍 NFS 潛艇的生產活動啟動
11/01/2022 Fincantieri ,意大利海軍, OCCAR , 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 , U212NFS
的里雅斯特,2022 年 1 月 11 日——作為意大利海軍 U212NFS(近未來潛艇)採購計劃的一部分,2 艘新一代潛艇中的第一艘於今天在 Muggiano(拉斯佩齊亞)造船廠開始生產。該計劃還設想了相關的在役支持、2 個額外單位的選擇以及培訓中心的創建,由 OCCAR(Organisation Conjointe de Cooperation en matiere d'Armement,國際聯合軍備組織)領導合作),按照最創新的管理程序,通過生命管理和風險管理。

該項目是與德國 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 合作開展的 U212A 計劃的演變,該計劃為意大利生產了 4 艘潛艇——“Todaro”、“Scirè”、“Venuti”和“Romei”,由 Fincantieri 交付2006 年至 2017 年間——德國為 6 次。根據高度可靠的分析,這些不依賴空氣推進潛艇的技術含量決定了戰後核潛艇與常規潛艇之間平衡的轉變。

新潛艇將具有高度創新性,並進行重大設計修改,所有這些都將由 Fincantieri 獨立開發。U212NFS 計劃預計在 2027 年和 2029 年交付前兩次,以響應確保足夠的水下空間監視和控制能力的需要,考慮到未來複雜的水下作業場景以及 4 艘“Sauro”級潛艇的使用壽命,目前正在服役,臨近。它還旨在維護和進一步發展 Fincantieri 獲得的戰略和創新工業知識,以及鞏固公司及其供應鏈、主要行業和該行業的中小企業所取得的技術領先地位,

這些潛艇每天為社區的利益執行許多不同的任務,在意大利參與的最重要聯盟、北約和歐盟的框架內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防禦。它們的範圍從純粹的軍事任務到與航行自由、反海盜、保持能源供應路線安全(由於海底資源或水下基礎設施的存在)、遵守國際法、打擊恐怖主義、保衛外部邊界以及保護海洋基礎設施,包括重要的近海和水下基礎設施,尤其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 10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