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美國絕對不會介入台海戰爭!跟這次烏俄戰爭一樣的理由!

01好好玩 wrote:
其實這兩年全球汽車銷售量尚未恢復至2019年水準 ~
至於汽車芯片缺貨 , 這是歐洲晶圓廠受疫情影響出貨所致 , 與台積電根本無關喔 !

時序來到2022年⋯再來你中國大陸韭菜們的錢包就要因疫情而被「清零」啦!買車這事應該暫時就別指望了,先關注一下自己未來要怎麼才能吃得上飯吧!
cm601212

現在中國到處封城,一顆白菜要70-80rmb,兩毛們猛發廢文,要幾天才買得了呀?

2022-03-28 0:18
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 wrote:
台積電2021年總營(恕刪)


前面不是說過 , 中芯及那些歐洲晶圓廠主要做的是工業用芯片 , 表面上
價格沒有手機芯片高 , 但其實整個產業鏈實質效益可是驚人
呢 !

例如2021年中國出口汽車超過兩百萬輛 , 較過去記錄成長一倍 ! 這用不
了多少晶片 , 但這些車價值不知相當於多少隻手機哩 !

其實不只中國 歐洲 .... 日本也沒有在做14nm以下代工 , 日子不也過得好好的 ?
畢竟絕大多數工業產品對於省那幾瓦電及縮小芯片製程沒太大要求喔 !

這也難怪雖有台積電 , 台灣人民實質薪水還是倒退16年呀 ....
stever2018

美國也沒有做,但是可以進口,中國是可以禁止進口

2022-03-28 0:29
cougar2015 wrote:
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這些汽車王國都來拜託,
因為已經停不少生產線,全為晶片缺貨。(恕刪)


別鬧了 ~ 歐美傳統晶片企業因為疫情是有受影響沒錯 , 但這可不包括
中國喔 !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汽車市場銷售達427萬輛 , 較去年同期又成長7.5%哩 ~~
相較台灣汽車一二月僅不到六萬五千輛的銷售量來說 , 市場規模差距已
達65倍
了 .....

韭菜真是蠻慘的 ~ 快吃些萊豬核食壓壓驚吧 !
01好好玩 wrote:
前面不是說過 , 中(恕刪)


人民實質薪水還是倒退16年這老梗
屁無從18年用到現在
真的時代在進步屁無要學點新的東西

日本沒有晶圓代工產業!
屁無拜託可以小聲點別讓人聽到
好丟人的
日本手上掌握大部分晶圓產業原料技術
這全世界都知道

工業產品對於先進製程晶片沒有需求!
這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不過這也滿符合中國愚民政策

唉以中國人民目前處境
真的無法吸收到太多新的知識跟學問
真的很慘
01好好玩

原本2020年實質經常性薪資為新台幣4萬1538元,超越2003年水準 ~ 誰知2021年又倒退了 .... [大哭][大哭]

2022-03-28 1:15
中國又不敢打,你管美國介不介入?這不是無聊嗎?
guest2000

但,好好玩把無聊當有趣啊!

2022-03-28 13:14
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 wrote:
日本手上掌握大部分晶圓產業原料技術
這全世界都知道
工業產品對於先進製程晶片沒有需求!
這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恕刪)


媒體是這樣洗腦的沒錯呀 !

不過事實上日本幾年前因為慰安婦事件制裁韓國半導體原料 , 誰知韓
國轉而與中國材料商合作 ~~ 所以產能絲毫沒受影響喔 !

重點是武器或汽車上並不像手機對電力消耗及發熱斤斤計較 !
一塊小指甲一半大小的5nm芯片跟一塊性能相同1元硬幣14nm芯片 ,
所耗用功率相較飛機或導彈上的雷達 油泵 以及一堆制動馬達這些耗電
大戶來說根本連渣都不是 ! 然而兩者成本卻是相差好幾倍哩 ~~

再考慮到武器上芯片採購量不可能像手機芯片動輒百萬千萬套 , 為穩定
性也沒辦法像商用芯片這樣集成一堆功能 ~~ 也就是因為軍用芯片功能
單一
, 所以計算能力根本是足敷使用的 ! 當年F-35定型時主控電腦是65
nm的 , 要升級等十幾年後再說吧 ~~
01好好玩 wrote:
媒體是這樣洗腦的沒錯(恕刪)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在今年早些時間傳出,已經與三星電子敲定5奈米製程協議,供應自動駕駛系統處理器,但據韓媒最新消息指出,特斯拉下一代自動駕駛處理器 「Hardware 4.0」將繼續由三星代工生產晶片,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可能依舊無緣。

去年8月有消息傳出,特斯拉與台積電在自駕車晶片上有所合作,指得就是這款自動駕駛處理器 「Hardware 4.0」,將由博通以ASIC形式打造,由台積電7奈米製程,預計2021年第4季量產。但今年以來,大多是聲稱三星拿下訂單,主要是特斯拉與三星早期就密切合作,預料特斯拉會傾向下單給三星。

由於特斯拉上一代的自動駕駛處理器「Hardware 3.0」,由三星 14 奈米製程打造,今年初就有韓媒指稱,特斯拉將委由三星5奈米製程生產自駕車晶片。據韓媒 《韓國經濟日報》 報導,引用多名消息人士說法,特斯拉從2021年初就與三星的晶圓代工部門密切合作,特斯拉打算將下一代產品交由三星生產,似乎已經是既定事實。

三星預計在2021 年第 4 季起,於南韓華城工業區產線採用 7 奈米製程生產晶片,據三星官方數據顯示,雖然5奈米製程較7奈米製程技術更先進,但因為特斯拉自駕車晶片將處理與道路行駛安全相關任務,為兼具效能與穩定性,最終採用三星7奈米製程生產。

另外一個消息指出,為確保新一代電動車在自駕系統的安全性,特斯拉早就與三星談妥使用7奈米製程,預計特斯拉自動駕駛處理器「Hardware 4.0」將依照慣例,延用三星的晶圓代工製程生產。

特斯拉8月19日舉行AI日,執行長馬斯克發佈2項重要產品,一是名為「Tesla Bot」機器人,另外是由特斯拉Autopilot硬體部資深總監Ganesh Venkataramanan宣佈推出的客製化晶片「D1」,為訓練資料中心的AI晶片,處理特斯拉汽車自動駕駛在道路上面臨的問題,為特斯拉Dojo超級電腦晶片的一部分。

特斯拉說明,D1晶片將採用7奈米製程生產,運算效能為362 teraflop,並計畫由25顆D1晶片置入在1個「訓練磚」(training tile),再把120個訓練磚結合,形成1 exaflop (每秒1百億億次浮點計算)的運算架構。

至於Dojo晶片提供客戶訓練AI模型,提供特斯拉影像感測器大量運算判斷學習,供應商包括英特爾、NVIDIA以及新創歐洲AI晶片大廠Graphcore,其中Graphcore與台積電7奈米製程有緊密合作,甚至搶先在3奈米製程,成為台積電技術創新合作夥伴之一,協助客戶在AI運算的服務。至於D1晶片會由誰奪下訂單,目前尚未明朗


車用晶片已經突破7奈米製程,當然20多奈米製程也是可以用,但是精度不足,無人車的進度就走不下去,套在武器上就是俄制武器20%-60%的失誤率,目前中國的武器用晶片比俄國好一點但是也有限,中國會被卡在這一步多少年拭目以待,真的如此微不足道?

01好好玩 wrote:
別鬧了 ~ 歐美傳統晶片企業因為疫情是有受影響沒錯 , 但這可不包括
中國喔 !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汽車市場銷售達427萬輛 , 較去年同期又成長7.5%哩 ~~
相較台灣汽車一二月僅不到六萬五千輛的銷售量來說 , 市場規模差距已
達65倍了 .....

大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估,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可達2750萬輛,同比增長5.4%,其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可達500萬輛,同比增長47%。

14億人口國家這銷售量。。。
--------------------------------------------
2022年1月美國整體汽車銷售量折成年率:15.459百萬輛 | Stock-ai,自由的全球總經百科

美國人口數截自2020年1月28日,美國的人口總數估計約有329,227,746人
懶叫比雞腿
01好好玩

美國大眾交通普及率比台灣及大陸差多囉 ~~ 只能買車呀 !

2022-03-28 2:17
01好好玩 wrote:
再考慮到武器上芯片採購量不可能像手機芯片動輒百萬千萬套 , 為穩定
性也沒辦法像商用芯片這樣集成一堆功能 ~~ 也就是因為軍用芯片功能
單一 , 所以計算能力根本是足敷使用的 ! 當年F-35定型時主控電腦是65
nm
的 , 要升級等十幾年後再說吧 ~~

胡說八道第一
01好好玩

噗哧 ! 你還真以為當年F22 F35定型時是用台積電5nm晶片喔 ?

2022-03-28 2:14
stever2018

所以要升級...但是中國已經到頂點,當然要手機晶片來用也是可以

2022-03-28 16:08
stever2018 wrote:
車用晶片已經突破7奈米製程,當然20多奈米製程也是可以用,但是精度不足,
無人車的進度就走不下去,套在武器上就是俄制武器20%-60%的失誤率(恕刪)


誰跟你說晶片製程跟精度有關的呀 ?

那20年前美國GMLRS遠火及ATACMS導彈的晶片是180納米的 , 失誤率
豈不是百分百 ?

事實上晶片性能與製程毫無關係喔 ! 人家中國超級電腦是國產28nm晶片
組成 , 目前性能世界第四照樣嚇嚇叫
! 只不過以目前眼光 , 28nm製程的每
百萬電晶體單位成本較高 , 體積也較大並不划算罷了 ~~ 但也不是不能用
喔 ! 你要用7納米技術做一片小指甲大小 , 50億顆電晶體的車用晶片價格
是30美元的話 , 用28納米技術可能成本要多五成 ! 不過線程愈寬則較不易
受外界溫度或電磁干擾影響 ~ 要如何取捨就看廠商自己評估囉 !
01好好玩

你騎的勁戰換20W或30W大燈 , 騎起來性能有差嗎 ? [幫不了你]

2022-03-28 9:27
stever2018

重點在於"你騎的"與人工AI騎的....

2022-03-28 16:09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