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對未來12年的海軍艦隊[實際]想法


imshi47 wrote:
看起來,除了買派里...(恕刪)
沒錯!差不多就是這樣啦!不需要花太多錢在舊船身上啦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imshi47 wrote:
看起來,除了買派里...(恕刪)


噸位以艦艏聲納為考量的話就不可能小到哪

濟陽的艦艏聲納就已經差不多是越格級別了

真要容納大聲納,建議詳細看看史普魯恩斯級的開發始末,那個噸位就是為了容納大型艦艏聲納所必須的付出
eclair_lave wrote:噸位以艦艏聲納...(恕刪)

濟陽級用的 SQS-26是 基隆級用的SQS-53前身。不知道 Size有沒有一樣?新艦就儘量把艦首弄到可以把53裝下去,當然吃水量就會增加。
成功級量產結束後近二十年在大型作戰艦艇研發上可以說是完全停滯,如今要補這一塊只能從頭慢慢練,這段空白也不是砸錢就能立即補回來的,設計、驗證、再修正……,保守估計第一艘原型艦形成戰力至少還要五年以上,而第一批量產型服役又是更久了,康定級升級涉及法制戰系也就是要面對親中(或是恐中?)的法國政府,因此成功級升級應該是最快且阻力最小的,8艘中可以挑選艦體狀況較佳的4艘(或者更多),將原本戰系換裝中科院研發的訊聯系統搭配自製相位雷達+TC-2N,讓它在服役15年,畢竟這是唯一錢砸下去短時間內可以形成戰力的,至於版上多位前輩提到的節省經費留給新艦,這就要考驗政府願意拿出多少錢出來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了,二十年前李登輝也是編列特別預算一次採購三型二代戰機換來往後十幾年的空中優勢,如今面對兩岸軍力嚴重傾斜如果還是拘泥在節省經費堅持拉長採購時程,恐怕對岸不會給我們二十年依“計畫”慢慢補足戰力
Wetey夜 wrote:
成功我覺得先裝SQR...(恕刪)
acdx wrote:二十年前李登輝也是編列特別預算一次採購三型二代戰機換來往後十幾年的空中優勢...(恕刪)

除非編列特別預算排擠5年內的其他支出,不然作不到。但是李老在當總統時是經濟起飛、一黨獨大、也不需要考慮到選舉的年代,有機會買就一次砸錢下去。現在有那個執政黨敢這樣子作,包準選舉慘cc。

acdx wrote:
成功級量產結束後近...(恕刪)

問題是海軍計畫2020年開始升級康定
這時候成功也不可能再拿去升級
以現在台灣海軍的巡邏方式看,超過四艘以上出航應該要有基隆級加入,台灣的小型巡邏艦隊(3-4艘出航巡邏)並不需要每艘艦都是小區域防空艦,但是這些有限的防空艦必須要能面對飽和攻擊,如果拉法葉有AESA雷達與主動雷達的海天劍II,要保護小區域內的友艦,只要飛彈安裝的數量夠,兩艘保護四艘應該不是問題,在新一代AESA巡防艦服役前暫時撐起一把小區域防空的傘。
升級成功級的時間點可說是非常尷尬,拉法葉搞完升級,過不了幾年新一代AESA巡防艦也將陸續進入服役,這些新一代的巡防艦的防空武力一艘應該可以抵兩艘AESA加持過的拉法葉,到底該不該花錢在成功級上,實際上我認為應該已經不必了。這件事更台灣現在所研發的新一代海軍訊聯指揮作戰系統有極大的關係,訊聯系統不只是指揮一艘軍艦的武器,訊聯可以把所有艦隻的雷達資訊與本島上的地面雷達資訊一起整合,並可以遠端指揮控制各艦的防禦與攻擊,不只是你射我導,可以直接控制各艦的防空飛彈接敵先後與順序,不會重複攻擊同一目標,四面八方的不同威脅分配給最適當的軍艦攔截,我認為海軍應該把具備聯網作戰的新作戰系統裝入到所有的軍艦上,並把所有的艦上武器都整合到能自動控制,把成功級的反潛功能做足,讓它在反潛上能發揮,整個艦隊需要每一艘船去做反潛! 讓SM-1可以被具備AESA雷達的艦隻指揮與海天劍當作小區域或是說內圈的防空飛彈,共同來防禦整個艦隊。如果訊聯作戰指揮系統能及時完成,各艦的飛彈都會被整合起來,整體防衛力量就完全不同了!


安溪靖惠侯 wrote:
成功級的標1年限差...(恕刪)


你知道一組8聯裝的MK41 VLS發射器報價要一千多萬美金嗎?

光2組MK41 發射器就要2千多萬美金, 還沒算改裝成本和飛彈(垂發的跟架上發射的不同型號)

而且大改的話, 船體結構要不要翻新? 機電要不要一併檢修?(涉及結構/重心和供電)

投入幾千萬上億美元後, 要服役多久?

我是覺得可以學土耳其一樣, 將一艘成功拿來該裝訊聯的戰系, 訊便驗證(反正UYK-7學土耳其留著當冷備援)

SPS-49改良到最新型號, SM-1多目標接戰能力看海軍要不要升級

成功級的40快炮我是覺得可以拆除換成遙控武器站

艦體結構跟發動機要進行翻修, 換掉耗材

一些電纜線路可以換成光纖(減重跟省電), 新雷達也能拿到成功級上做驗證測是跟訊聯系統的整合效果

關鍵還是看預算跟造艦排程, 土耳其的改良計畫值得參考



新艦我覺得起碼要5000噸級, 分成反潛強化和防空強化兩型

雷達的話, 都用4面相控陣雷達太貴了(也耗電), 只要防空強化型裝4面雷達版

反潛型裝單面旋轉雷達, 搭配一具SMAT-S MK2等級的雷達

下一代新艦用的都是主動導引飛彈, 所以雷達有上下資料鍊, 可以省略專用射控雷達

火炮要看精度, 若下一代S波達有神盾的精度, 可以學美國用SPY-1直接射控火炮

若是不行, 還是要保留一部射控雷達射控火炮

反潛型只需要16管的 MK41, 防空強化型才需要裝32管VLS(混搭標準/海弓三/海劍二)

反潛型可以裝5吋艦炮, 防空型裝76快炮即可, 大型艦艏納只裝在反潛型




Charlie_H wrote:
以現在台灣海軍的巡...(恕刪)


康定級是台灣海軍麻煩的一艘船

水下靜音性能不如預期, 先天體質不良

除非能拿到藍圖跟法方授權支援

否則我是不看好康定級大改(執行難度高)

我也不看好海軍的規劃和執行能力

光是開出的規格和建造時程安排, 就知道很外行

所以這個計畫艦體建造才一直流標
(規格不明確, 預算編過低, 船廠風險高)




這是2005年自由時報報導,報導中宣稱

明年(2006)起六艘拉法葉艦,每艘艦將部署十六枚「天劍二型」艦射型防空飛彈,

極速約四馬赫,並將在艦上部署相位雷達,已具備「台灣神盾」的雛形

首艘改裝 預計97年完成

據了解,海軍六艘拉法葉艦將陸續進行改裝,第一艘配置劍二飛彈後,

仍採傳統四聯裝斜背發射式部署,並進行飛彈、發射系統與雷達鏈結等測試,

預計九十七年(2008年)完成;第二艘到第六艘則將部署「垂直發射系統」。

======================================================

2006年已經過去了13年了 2008也過去10年了

2008年南韓第一艘宙斯盾級驅逐艦就已經服役了

2008年新加坡自己建造的第一艘可畏級也已經服役了

今年已經是2018年了

而拉法葉艦還是四根小牙籤擔任防空任務,連傳統四聯裝斜背發射式部署

都還不見蹤影

那所謂對未來12年的海軍艦隊[實際]想法不過就是清談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