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為什麼國防部說F16V可以對抗殲二十


xupoz wrote:
F16V的雷達跟F35...(恕刪)


現在老美的軍武媒體說新的F-16V RCS只有0.5! 這與J-20就真的可以拼一拼了。

況且空中攔截通常都不是頭對頭,對岸的戰機往東飛出海後,我方多半是從側向南北方向攔截,此時攻擊機此時攔截的戰機是頭指向J-20,而J-20的側方RCS可就大多了!
Charlie_H wrote:
在這裏我是有一點疑...(恕刪)


為什麼國防部說 'F16V可以對抗艦20'? 樓主提出 'F16V雷達對匿蹤可偵查距離應會小於殲20飛彈射程, 這樣有危險' 的質疑, 如此而已核心的問題很好! 也證明: 台---灣---人---人---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 不是 '官方餵什麼, 就信什麼'; 與---五---毛---自---幹---五---呈明---顯---對---比。

關於樓主的問題老頭個人腦補獻醜如下:

現代空戰是4或8架一個作戰組合。 以4架小隊作戰為例: 三四號機在機隊左右高空掩護佔位, 一二號機左右直接迎敵。 如此就對頂頭的殲20或其他敵機有4個不同方位的雷達偵測視角。 如果戰機雷達後半端運算能力夠 (F16V換新任務電腦及整套運算配件) , 4~8機回波影像套疊 + 地面雷達及其他偵測單元傳來的資訊, 殲20根本與裸奔差不多!

要知道: F16V雷達偵蒐距離已提高30% (這點暗示: F16V雷達偵蒐距離>160km), 整體感知能力提高220%, 加上台灣戰管雷達偵蒐距離都在400km以上, 殲20還沒看到我機, 咱們F16V已清楚知道她在那裏而進行包圍, 那容得她有射彈的機會? 海龍王那兒很快就魂滿為患。

關鍵在於那新裝的任務雷達系統的能力高超! 老美肯賣我們這個及AN/ALQ131A FMS電戰莢艙, 還追加Auto GCAS, 完全突顯她 '以中為敵' 的國策!

giga giga wrote:
為什麼國防部說 'F16V...(恕刪)


因為雷達及其他偵蒐科技的進步

匿蹤機已經從縮短被發現距離的功用
轉為縮短被鎖定的距離了

現在所有的匿蹤機,除了B2以外
面對大功率的陸基雷達
或是面對VHF、UHF這類長波雷達
根本就已經失去匿蹤的功能了
只能針對火控雷達常用的X-band產生縮短被對空飛彈鎖定距離的功能

另外
空對空飛彈的最大射程與發射時戰機本身速度有極大關聯
一樣是AIM-120C7,在肥電上的最大射程,一定小於愛撫娘娘
是因為兩機在最大空速上有相當大的差距

空對空飛彈最大射程假設是100公里的話
有效射程一般都是一半左右
不可脫逃距離一半大約都是1/3
30-40公里左右,坦白說,匿不匿蹤差距已經不是那麼明顯了
畢竟所謂匿蹤機的所謂最小RCS值
都是指機首正前方
想一想,空戰中兩機正面對衝機會到底有多大

匿蹤機面對有完整區域防空的國家,其實優勢並不明顯
面對沒有完整區域防空的國家
戰機有沒有匿蹤,區別也不大了

坦白說
老頭認為
現有匿蹤機,與其說是戰力提升
不如說是國力與科學技術展示
反而是肥電的區域連結能力,才真是五代機精髓所在



一品老百姓 wrote:
因為雷達及其他偵蒐...(恕刪)


我也認為如此, F35最優勢地方在其電子資訊區域整合能力! 這像是 '分佈式殺傷' 的空中版雛形。

我以為: F16V作戰電腦應也擁有部份這種能力-----至少在戰區影像統整匯集方面。 若真如此, 匿蹤的功能性就大降了。
Siberian wrote:
用你相同理論,只要...(恕刪)


別作夢! 福建因為丘陵地, 峯頂高度相差不大, 中間又無高大山脈可阻擋, 雷達波會相互干擾, 所以只能設置現有的那2~3個戰管雷達站 (別把氣象與海軍的拿來充數)。

你以為解放軍高層都在混吃等死, 不曉得要增設戰管雷達站?

是不能也, 非不為也! 雷達站不是車子, 愛多少, 擺多少。
台灣的進步,能趕上中共的步伐嗎?

"近日,解放軍就公佈了一則全新的招標文件,在文件中透露出一個重大信息。在招標文件中,明確提到:“二元矢量噴管隔熱屏加工”和“二元噴管隔熱屏壁溫熱分析計算方法及程序研究”。我們知道,殲-10配備的WS-10B矢量發動機,明顯地遵循了俄式三元全向軸對稱矢量技術。而二元矢量發動機技術主要由美國所主導。這意味著,中國在掌握俄式三元全向軸對稱矢量技術後,又開始進軍美式二元矢量技術!

。。。矢量發動機和傳統發動機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超機動能力。而美式二元矢量和俄式全矢量從本質上說,只是技術路線的不同,不能說誰領先於誰,只能說各有優劣。

。。。由於二元矢量推動技術,對推力的損失較多,因此,美國F-22必須裝備兩台F119矢量發動機,才能保證戰機的動力維持。而單發版的F-35只能採用大推力F135發動機。

也許,未來,中國可以開發兩版殲-20,一版採用全矢量發動機,將超機動性發揮到極致;一版採用二元矢量發動機,將隱身性發揮到極致。"

(https://mil.sina.cn/sd/2018-12-15/detail-ihqhqcir2287795.d.html?cre=tianyi&mod=wmil&loc=1&r=25&doct=0&rfunc=34&tj=none&tr=25&vt=4&pos=24)
連美國人都在擔心,台灣人倒是比美國人樂觀 (還是天真了)。

"隨後的大量網友和專家評論集中在殲-20的操控性和機動上,因為它進行了一系列的滾轉和爬升, 顯示了良好的氣動和機動性。但美專家馬克認為,討論殲20機動性和操控性是跑題了,這忽略了殲-20展最重要的一點:武器系統。專家認為世界更應該關注殲-20的武器系統有多厲害,美國的導彈是否過時了!

當2015年PL-15導彈照片在網上曝光後,美國一名將軍赫伯特·卡萊爾公開擔憂:“看看我們的對手,看看他們在發展什麼,比如PL-15那種武器的射程。美國也必須能夠研發出超過PL-15的新導彈。然而時隔三年過去了,也沒有新導彈面世。

從飛行表演來看,殲-20的側面彈倉裝兩枚PL-10導彈,關鍵抗干擾和近距格殺能力強,PL-10已經成為中國三代機和四代機的標配。它是一種近程紅外空對空導彈,最關鍵能用殲-20頭盔顯示器在90度的離軸發射。現在空空導彈最大的離軸發射角理論上可以達到±60度甚至更大,紅外制導的導彈導引頭是個三自由度的陀螺,自轉軸初始時靠制動鎖鎖住,工作時自轉軸對準目標,所謂離軸發射就是指發射時制動鎖已解鎖,導彈可以在目標位於彈體中軸線以外就能發射,無須對準目標。換句話說,殲-20可以指東打西。

雖然PL-10和PL-15與響尾蛇導彈相當,但美專家馬克憂心忡忡指出,除了迭代性能差異,更大的長期擔憂是據報導PL-10和PL-15後來居上採用最新的抗干擾技術,而AIM - 9X和AIM- 120d開發較早,是十幾年前的技術,越來越容易受到現代電子乾擾技術的影響。雷聲公司從2003年12月開始秘密研製AIM-120D導彈。AIM-120D除了原有的製導系統之外, 還加裝了一個雙向數據鍊和GPS制導裝置,它的精度、殺傷力、射程和生存能力都較強。但畢竟是15年前的技術了。

關於殲-20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包括目前正在開發的WS-15發動機性能還有待觀察。美專家擔心,一旦WS-15與PL-15和PL-10形成完美組合,美國要擔心它和它的一些地區盟友繼續使用老舊過時的中程空空導彈技術。"

(https://xw.qq.com/cmsid/20181215A0I7QW00)
"。。。另外,在航展上,殲-20的首席試飛員對媒體披露,殲-20的操控性和機動性同殲-10相似,這被認為是殲-20機動性能最重要的表述。此前,殲-20的飛行員也聲稱在亞音速是殲-20的天下,超音速也表現出色----這是在安裝現在AL-31F發動機的前提下,如果是新型矢量發動機,可以想像,將會更加出色。

。。。這次中航工業提供的殲-20的介紹手冊也顯示了這點,介紹稱:殲-20主要作戰任務為保持空中優勢、中長距離的快速攔截、護航和精確打擊。這句話中,空中優勢是最優先的選項。

美國人聲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他們此前的分析完全錯了,殲-20是一款空中優勢戰鬥機,除此之外,還能執行比F-22和蘇-57更多的任務,比如中遠程打擊加油機和預警機。"

(https://mil.sina.cn/sd/2018-12-12/detail-ihmutuec8453456.d.html?cre=tianyi&mod=wmil&loc=1&r=0&doct=0&rfunc=34&tj=none&tr=63&vt=4&pos=24)
Derek2025 wrote:
另外,在航展上,殲-20的首席試飛員對媒體披露,殲-20的操控性和機動性同殲-10相似,這被認為是殲-20機動性能最重要的表述。此前,殲-20的飛行員也聲稱在亞音速是殲-20的天下,超音速也表現出色----這是在安裝現在AL-31F發動機的前提下,如果是新型矢量發動機,可以想像,將會更加出色。...(恕刪)


嘿! 嘿! 這根本是媒體記者自己加油添醋,自己補腦說的話! J-20飛行員唯一公開說的話是,該機超音速性能優越,事實上是AL-31F引擎的推力與WS-15相距太大,纏鬥作戰的穿音速性能與推重比根本無法與一般戰鬥機比較,讓人笑話罷了。

既然有手冊把手冊貼上來啊!
Henry_S wrote:
嘿! 嘿! 這根本...(恕刪)


我至少有篇報道佐證,你呢? 你說就是嗎? 你就是那個飛行員?

"既然有手冊把手冊貼上來啊!"

儍的嗎? 要不要飛架j20到你面前讓你飛一遍才可算作實? 你這麼說,要不要叫F16V飛過來給中共摸一遍?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