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天劍C實彈測試


piwu0536 wrote:
事實上美軍現在一年要採購兩三千枚精確遠火哩 ! 綜觀近年預算報告書中 , 沒有看過
其他精導武器有這種採購量的...(恕刪)


我只是比較好奇
美軍 這幾年都有一定數量的遠火採購
相信因該有不少使用在戰場上

可是
......這些遠火
好像看不到明顯的戰果
上前打機場 用的也是巡戈飛彈

話說美軍一年採購3000枚遠火
就金額來說只是美軍預算的九牛一毛
說不定只是消耗預算的一種方式
價格不高
也打不死人
更不會有重大的戰局變化
養廠商
消耗預算
簡簡單單的事
..........結果被拿來吹
遠火無敵


rsteapwos wrote:
我只是比較好奇 美...(恕刪)



巡弋飛彈威力小 飛行高度低無法以指向天線輕易對抗敵方干擾 飛行速度慢
有打擊時效性問題 再加上易被擊落 , 美國近年已幾乎不再採購囉 ~ 不過之
前庫存已不少屆期 , 找機會把它消化掉這很正常呀 !



至於單一90公斤等級彈頭 2.5馬赫末速動能遠火的威力嘛 ..... 影片中120mm
戰車砲跟它相比 , 簡直是撓癢癢 ~~~




GMLRS戰場視頻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vB-bie_Oo
實際上不同的武器就是為了因應不同特性的目標而生的 向是巡弋飛彈就是透過低空慢速 沿著地形起伏巡航 來規避敵方防空網 並利用低油耗的渦輪引擎實現長距離打擊 優點是打擊精度高 可以中途改變打擊目標(部分比較後期型的巡弋飛彈才行) 缺點就是由於巡航速度過慢(大約只與一般民航客機速度相當) 導致無法打擊一閃即逝的目標 例如 高價值的飛彈車隊/載運人物車隊 或是突然有重點目標出現的建築等

因此具備高速以及高精度的ATACMS或是GMLRS就能發揮其效用 從發射到擊中僅需數分鐘的時間 可以將對方的防禦時間壓縮到最短 但其缺點就是僅巡弋飛彈1/10的射程 變成說 除非能將部隊部屬於衝突區附近 否則無法攻擊 無法像巡弋飛彈一樣能從公海上發射後深入內陸打擊 再來就是無法中途改變打擊目標

第三種就是美軍最常用的 由飛機攜帶精準導引炸彈進行攻擊 不但作戰半徑可自由調整 能同時打擊更多目標 可同時攜帶不同種類的導引炸彈以因應不同目標 任務彈性最大 而且搭配導引組件的空用炸彈成本遠低於上述兩者 缺點就是必須承擔飛行員深入敵方的壓力

所以對於什麼目標 因當用什麼方式來打擊 受制的因素非常多

戰斧飛彈的威力並不弱 其彈頭重量為1000磅
另外美軍並沒有停止採購戰斧飛彈 只是降低產量(從年產196枚降至100枚) 而且美軍還投資更多經費來升級現役的戰斧飛彈 使戰斧飛彈具備打擊移動的海上 陸上目標的能力
美國海軍打算在2019財年開始為戰斧巡航飛彈換裝這種具備反艦能力的多模式導引系統等部件(含主/被動導引 且飛彈的導航與資料鏈系統會一併更新)並進行再認證 在2020年起對現有的戰斧Block IV飛彈展開延壽工程(延長15年壽命)以及第三階段升級計畫

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內 戰斧飛彈仍是美軍最為銳利的矛頭(尤其是美國海軍)

piwu0536 wrote:
巡弋飛彈威力小 飛行高度低無法以指向天線輕易對抗敵方干擾 飛行速度慢
有打擊時效性問題 再加上易被擊落 , 美國近年已幾乎不再採購囉 ~ 不過之
前庫存已不少屆期 , 找機會把它消化掉這很正常呀...(恕刪)


這視頻 上次不是已被打臉不是遠火
就算是 原視頻內的討論串
都有人說 那個不是 遠火的..

另外
依最後的垂直彈道方向
及視頻的建物大小與彈藥大小相比
你沒半法分辦這不是遠火
rsteapwos wrote:
這視頻 上次不是已被打臉不是遠火
就算是 原視頻內的討論串
都有人說 那個不是 遠火的..

另外
依最後的垂直彈道方向
及視頻的建物大小與彈藥大小相比
你沒半法分辦這不是遠火...(恕刪)




可是這些照片洛馬官網裡也有耶 ! 你們幾位專業網友真的要打臉洛馬 ?

咳 ... 現在教改下的大學生 , 專業能力真是不可小看呀 !!



洛克希德馬丁官網
farefeeee wrote:
P大一直強調國際上...(恕刪)



喔 ~ 我對於雷霆兩千是否有達到作戰需求這事並無意見 , 不過國際上相同口徑
火箭 近年來射程愈來愈遠是趨勢 , 如果15公里射程能達到需求 那二三十公里豈
不更完美 ? 所以中科院現在的高能燃料技術 顯然無法跟上潮流 ~

以前面提到117mm的MK15來說 , 很難想像中科院沒有將它的藥柱成分改成與
MK30及MK45相同 ~ 畢竟國軍購買量那麼少 沒道理這幾種火箭彈不使用共通
燃料 ... 而MK15與國際上同口徑火箭射程達40~50公里一比較 , 差距顯而易見 .

所以台灣固態燃料技術當年(工蜂六年代)曾有一定水準 , 不會與國際水平差別太
大這是沒錯 , 畢竟那時國際上122火箭普遍射程也就只有15至20公里 .

至於現在嘛 ....

farefeeee wrote:
另外美軍並沒有停止採購戰斧飛彈 只是降低產量(從年產196枚降至100枚) 而且美軍還投資更多經費來升級現役的戰斧飛彈 使戰斧飛彈具備打擊移動的海上 陸上目標的能力...(恕刪)



嗯 沒找到最近幾年的報告

不過跟當年曾一年生產四百多枚相比 , 戰斧飛彈輝煌年代已經一去不回了 ~

現在熱門的是遠火 2018年預計生產三千枚 ...








P大 雷霆2000於1997年亮相 2000年執行實彈射擊 代表那時MK-30 MK-45火箭彈就已經研發了 而同時美軍的M26A1/A2於1998年開始服役 MK-45與M26A1/A2之間是完全同性能的 再來就是MK-15火箭彈 MK-15火箭彈的整體重量跟長度只有射程40KM的122MM火箭彈的2/3
然後P大一定要在122MM口徑上作文章? 忽視真正配合雷霆2000研發的是MK-30 MK-45 更何況美軍延長GMLRS射程的方法亦是透過減少彈頭荷載增加推進劑量以及優化飛行路徑來達成

再強調一次 真的不是只有多管火箭會使用到固態推進劑 真的 天弓飛彈 天劍飛彈 這些一枚造價遠比多管火箭高的武器 難道中科院在上面下的功夫還不夠深嗎?
而且目前國際上射程超過150KM的遠程火箭彈 都有酬載比例不高的現象 簡單來說 還是那句話 延長射程的方式無非是減少酬載比例來加長推進段 或是利用優化飛行彈道的方式 這也是最經濟實惠的 高性能的推進劑通常會應用於防空 空對空 中長程彈道飛彈等高價值或是戰略兵器上

參考各國的類似MK-30 MK-45的火箭彈
巴西Astros II MLRS的SS-40 180MM 重152KG 射程35KM
美軍M270的M26A1/A2 227MM 重296kg 射程45KM
以色列LAR-160的Mk. II Rocket 160MM 重110KG 酬載46KG 射程45KM
與之相比MK-30 MK-45並無遠遜於之處 上述火箭仍在多個國家服役中
(照P大的邏輯來看的話 那這這麼說的話美軍的SM-6飛彈跟紅旗9B一樣重 但射程卻是紅旗9B的2倍 難道就證明了中共燃料技術遠遠落後美國?)
farefeeee wrote:
再強調一次 真的不是只有多管火箭會使用到固態推進劑 真的 天弓飛彈 天劍飛彈 這些一枚造
價遠比多管火箭高的武器 難道中科院在上面下的功夫還不夠深嗎?...(恕刪)



這就是令人擔憂的地方呀 ! 由於台灣個別種類武器採購量並不多 , 我是非常懷
疑雷霆兩千 天弓飛彈 天劍飛彈都是使用相同的推進劑以求降低共通成本哩 !!
要不然您以為前面討論為何我會由雷霆兩千的射程來質疑天弓天劍 ?

至於防空飛彈性能算法 未必每個國家都一樣 , 你一枚1.5噸具備高能固態燃料
的飛彈以高拋物線打出去射程輕鬆破四五百公里(SM-6還有彈翼可以滑翔) , 至
於這是否算是有效射程 這就是各方認定問題了 .

這可沒有遠火所謂的"最大射程"那麼直觀
真的 P大 那這問題是無解的 各國對於其國防研發都是保密的 更何況是影響飛彈性能甚鉅的推進劑配方 目前中科院官網對弓三火箭的介紹就是如下的一段話而已[弓三飛彈係單節高能、高燃速之固態火箭,採機動垂直發射。飛彈擁有優異之加速度與速度性能,最大速度可達極音速。] 當然P大可以去看看新新季刊 裡面對於所謂的火箭 精準火箭炮 都有提到 這也代表中科院在這方面都是有再研究的

然後固態火箭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氧化劑跟還原劑的[顆粒跟排列型狀] 會因為該火箭發動機的使用需求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機會把多管火箭跟防空飛彈給切開來看的話 會發覺其推進劑的截面積型狀並不一樣 這也是決定火箭特性的重點因素

美軍SM-6已經實施多次的超水平線實戰測試 其遠程攔截能力已經獲得美軍的認可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