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gamer wrote:
豪洲有在產油賣油的嗎?
袋鼠國是天然氣出口大國啊.

澳洲將在2020年成為最大天然氣出口國
牛奶伯 wrote:
好吧, 查了一下, M1的油箱1900L, 就算只是怠速, 也撐不了兩天. 打仗不會10小時就打完, 省油一點撐久一點總是好事.
...(恕刪)
所以用柴油就可以撐3天? 重點不在撐幾天吧!
如果因此改了柴油引擎, 馬上變成特仕版, 先不說那顆德製引擎能不能順利引進,光是補保系統跟美軍不同就夠累人了, 先前自製(組裝)的 M-48H 就是一例, 雖然首發命中高比 M-60高, 但是妥善率就比M-60低
Edison
edison01 wrote:
雖然首發命中高比 M-60高, 但是妥善率就比M-60低...(恕刪)
陸軍是花錢買經驗! 也不懂的談判與要求! 現在都是先出錢要求兵整中心或中科院做出一台原型車測試,確認性能怎樣後才要走下一步!
最新的說法是要國車國造以M1A2為藍本,但是改柴油引擎,還是國防部長說的! 因為他是陸軍裝甲兵科的喔!
我看先買兩輛M1A1回來研究一番再說吧! 目標是要生產幾台? 1000台,自己造就很划得來了,100台就是白癡決定!
有許多東西要研發與外購
有一個東西是買不到的,就是最先進的裝甲,這個必須自己研發!
戰鬥與狀態感知系統,這個基本版已經裝在雲豹II上了,但是還沒有全盤態勢感知的資料鍊系統,就是把友軍的GPS資訊互換,把所有友軍戰車標示在戰情顯示台上,更進一步是用瞄準鏡觀瞄時就可以標示敵我。這個必須自己來! 並不難就是了! 對岸都在做了!
那個120砲與射控系統到是可能全部外購,研發成本是很貴的,向美軍購買相對便宜! 也有可能火砲穩定系統與射控可以由中科院研發,只買砲管是可行之道,因為中科院對於陀螺儀已經很懂了,這種機電整合相對簡單!
設計一個履帶載具並不是太難,難在沒有實戰經驗,應該要請以色列軍方當顧問,才能把東西做對! 美方經驗都是以大欺小,不切實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