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爽!我中華民國要啟動下一代隱形戰機研發了!


pk-king- wrote:
當初做決策都應該去死才對

當年的最高高層對IDF可是嗤之以鼻,
另一個對IDF不屑一顧的,還是下一任最高高層.
JasonQ wrote:
問題在於: 量產規模.(恕刪)


量產規模無論是對軍事或民間商品都不是問題,只要我們回復70年代的,007手提箱衝國際市場精神,而不是民選政府之後的"單一市場"政策。市場不怕多,只要有機會就要進,同時不同市場有不同需求,反而彈性大。

台灣近年來無論軍事或民間商品會有量產規模的考慮,是因為沒有"007手提箱衝國際市場精神",要不就只看國內市場,要不就在"對岸" 或(or) "南向" 的單一市場情懷中糾結。

就軍事商品而言,我們可能無法輸出到先進國家,但落後國家呢?

我們以前也有輸出火炮等等,大陸也在輸出軍事產品到落後國家,除政治目的也可有商業利益。

所以,量產規模以世界為市場的視野,不會是問題,以單一市場為考量,會是問題。

主要的障礙還是人民,是人民的意識型主導政治由"007手提箱衝國際市場"轉到選邊站,其實,歸根究底就是經濟發達後,人民政府都懶散,投靠單一市場比較簡單,可保持以往的作法,無須升級,但,007手提箱衝國際市場,要不斷的變化及提升。

個人淺見

西歐北歐發達國家都被隱形機難住了,沒有能力繼續發展~
但是東亞各小國看到中國做出來后,紛紛覺得自己也能搞!
聯合國五常估計都在暗自偷笑😂
說那個 IDF = I Don't Fly的嗎?
cckm wrote:
當年的最高高層對IDF可是嗤之以鼻,
另一個對IDF不屑一顧的,還是下一任最高高層.
開始做就對了,一堆人在那邊唱衰,不做永遠買不到美國的飛機啦

不要想攤提成本,日本可是年年砸大錢下去,他們跟美國關係比我們好吧,難道人家是傻子,連f35都要求自己組裝,潛艦每年下水

錢的問題,一堆攤商違法不繳稅,炒房族賺爽爽稅只交一點是不會去課喔(媽的 上班族繳到死)
rockliang wrote:
國防部在進行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潛艦國造的政策後,國防部還有一項對國人承諾,就是要研發新一代隱形戰機。...(恕刪)

雖然經濟效益不高,但培養相關能量是必須的。
不指望能從頭到尾開發出一台新的,但可嘗試新造匿蹤版的IDF,也許門檻較低,而且不要急著整批做完就解散。
例如:F15之沉默鷹、F18之沉默大黃蜂。
ก็็็็็็็็็็็็็็็็็็็็กิิิิิิิิิิิิิิิิิิิิก้้้้้้้้้้้้้้้้้้้้

Youshouldreborn wrote:
量產規模無論是對軍...(恕刪)


"就軍事商品而言,我們可能無法輸出到先進國家,但落後國家呢? "

以我們的武器生產來看,輕武器出口數量不少,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沒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預(中國、美國...)

但是,若是以戰機、坦克、裝甲車....等等完整武器系統,極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的干預(中、美....)。


一旦如當初的漢翔模式透過成立私人企業承接相關軍武研發,就會面臨到國內需求用量是否足以支撐此公司的營收的問題。


不管是哪種模式,關鍵重點還是在主政者的態度是否願意認真、長期持續投入相關研發經費與人力,而不是為了選票與鎂光燈焦點而胡言亂語的錢坑。
今天不做
20年後連大聲喊話的機會都沒了
最基本思考
臺灣20年後要靠什麼戰機飛上天空

qzz1129 wrote:
西歐北歐發達國家都被隱形機難住了,沒有能力繼續發展~.(恕刪)


本日最好笑,發言前,請好好利用搜尋引擎,穴穴。
JasonQ wrote:
以我們的武器生產來看,輕武器出口數量不少,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沒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預(中國、美國...)

但是,若是以戰機、坦克、裝甲車....等等完整武器系統,極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的干預(中、美....)。
(恕刪)


美國的干涉疑慮,個人是存疑,因為賣的產品/市場區隔不同,除非是有技術外泄的可能,沒有利益競爭的考量,否則輕兵器也不會同意。甚至從政治立場考量,買台灣的比買中國的好吧? 所以個人覺得,無需先自我設限。

JasonQ wrote:
一旦如當初的漢翔模式透過成立私人企業承接相關軍武研發,就會面臨到國內需求用量是否足以支撐此公司的營收的問題。.(恕刪)


漢翔模式,也許有時空背景考量,但並不是一個好模式。

之前已提到,這是白手套的獨門生意,也就不會有純民間企業在市場求生存、求發展的壓力,自然就落入我之前已提到的單一市場考量,也是您說的"面臨到國內需求用量"。

不要期望獨佔/寡佔的市場/企業會進步,因為自私/懶惰是人的天性,無須學習與改進,這是全球的驗證。走到市場經濟是抑制及糾正自私/懶惰的天性,透過公平競爭,強迫企業進步,否則淘汰,如此,市場才會有正面的循環及成長,也才有代代新菁英出頭。

JasonQ wrote:
不管是哪種模式,關鍵重點還是在主政者的態度是否願意認真、長期持續投入相關研發經費與人力,而不是為了選票與鎂光燈焦點而胡言亂語的錢坑。(恕刪)


是的,但台灣最不缺的是正確的觀念,最缺的是人民的反省及務實的結果論。在傲慢與偏見的眼光之下,何嘗不永遠是對方 "為了選票與鎂光燈焦點而胡言亂語的錢坑"? 若一直以此種心態看對方,萬事停擺。

身為平常百姓的你我,難道不知,不可能事事完美? 在職場中,我們的計畫還要競爭者拍手、讚美與同意,而不是考慮我們的現有與潛在客戶?

各產業的市場中,不是也很多下流競爭者的攻擊、謾罵,當然也有不滿的客戶的抱怨、回饋等等。對有智慧的企業團隊,這些都是"資料收集",用來研判是否能幫助提升。即便是攻擊、謾罵,若能幫助提升,也是靜靜的去改良,心中還會說:謝謝您,笨蛋,讓我知道,我的弱點。

有哪一個隨競爭者風向球的企業能成為領導企業? 相反的,國際中哪一個領導企業會看競爭者風向球做事?

作為選民如同股東,就看營運績效,決定是否加減碼。

這道理應該很簡單,最高領導人不知,老百姓不知? 但知易行難,因為要克服自己傲慢與偏見。就像市場經濟在經濟學來說,很容易了解利弊,但在實務上來說,很少國家能確實做到,因為要克服人的自私/懶惰。

其實,對真正了解"市場經濟"與"公平貿易"的人來說,川普是準備以激烈手法打一場 "市場經濟 vs. 保護經濟" 及"公平貿易 vs. 不公平貿易"的仗。至於一般人,尤其二岸,當然就簡單的幫老美戴帽子。不過,川普是帶頭,日後會越來越多,若是本身是保護市場,對方就也保護市場,如果本身玩貿易障礙,對方也會製造貿易障礙。

簡單說,吃免費午餐的日子,結束了。孰是孰非,大家各自認為,但其實可以免走到這一步。

說多了,一時感慨。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