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為何抗戰後期 國軍面對日軍也是處在劣勢的情況呢?

cche1079 wrote:
個人的感覺 韓戰的...(恕刪)


代理?

不就美國陸海空直接打的嗎?

舊蘇聯一堆武器號稱人海的對岸不用了解演練忽然就會用了?

Mike H wrote:
根據何應欽著《開戰...(恕刪)


關東軍並不能算入在華的日軍,該軍的主要任務是防備蘇聯與維護東北的安全並不是對華作戰用。雖然經常調派部隊入關或是入華作戰但只要配屬於關東軍司令部轄下該部隊的任務就不是對華作戰,
yoshiyoyo wrote:
國民黨 二戰贏得辛苦 是沒錯
保衛自己的國家也沒錯 但是 不要喊得好像都是自己的功勞

這句話是對的,抗戰成果,不分黨派,全民共享。
蔣&KMT之所以一直成為對日抗戰的主角,必須還原當時的時空。
當時的中國政治名稱叫做中華民國,執政黨是國民黨,不但黨國不分,而且黨大於國,甚且意圖執政萬萬年。
(不准冷笑,那是1920、30年代的事,誰都想當皇帝,我的曾祖還娶了三房)
雖然日本步步進逼(其他列強也沒多好,只是比較客氣,吃完還記得擦嘴)
全國都喊著對日宣戰
但是蔣卻反對,認為國力不足,政治紛亂,無法抵抗日本帝國,所以應先安內(剿共、滅軍閥)再壤外!
(依照歷史的痕跡結語:蔣大哥是對的)
結果在阿共仔的陰謀之下,還鬧了個「西安事變」,逼蔣表態。蔣只能順應輿論,改變策略。
之後就是大家知道的「蘆溝橋事變」,然後就全面開打,然後就全面潰敗(再次證明蔣是對的)
在盧溝橋事變之後,蔣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身分發表「廬山聲明」,就全面抗戰。
在聲明中有一句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我來註解一下
「地無分東西南北」:當時軍閥盤據、派系複雜、各懷鬼胎,國民政府的命令不見得能夠貫徹實施。
「年不分男女老幼」:同上,國民政府基礎架構殘缺,戶政制度不明,人民教育落後,國家觀念薄弱,兵源、金源籌措困難,只能訴之以 民族情感,希望大家無償來當自願役(最好還能自費買槍買子彈),功德箱多捐一點。

總而言之,當時蔣以及KMT的國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無論對外求援,對內管理,只有他了。
所以只要提到二次大戰,中國的代表性人物就是蔣介石,這是史實,你只能不爽,但絕對無法更改(要BACK TO THE FUTURE嗎)錯了是 RETURN TO THE PAST…




這是當時中國各地的軍事勢力,國民政府想要這些人乖乖聽話?!真拚咧!
狗宏 wrote:
落落長,除了臆測,看不到重點!
不過,起碼你知道五十幾天不叫“剛”登島了;林半仙測量的古寧頭也不是正確地點。
你自己都說了:「想由中路突破,進而將金門島一分為二,使守軍東西不能相顧,進而攻佔制高點太武山。」那林半仙不去測量最佳登陸地點-瓊林,去測量古寧頭搞毛呀?
再說:「況且在 後盤山、西山、觀音山、湖尾、湖南高地一帶還布署有第二道防線, 防止中央突破」,勞煩你看一下地圖好嗎?!你說的這幾個地名都在金門島西,是要如何防“中央突破”?


看不懂? 爾豈知根本博只測量古寧頭? 不去測量-瓊林?
李良榮說過
奉代主任湯恩伯之指示:「匪軍登陸點, 必選雞髻頭至古寧頭間廣闊平坦之海岸」
怎麼會沒包括瓊林 ?
共軍三個團是在201師的防線登陸, 如果是瓊林,第118師第354團駐瓊林,防守金門蜂腰部要地,並配屬戰車為機動打擊部隊,之前進行反登陸作戰演習多次。(誰懂步戰協同?)
後來才增援上岸的18軍也在瓊林, 戰車營也放在在瓊林和沙美附近
戰車就是機動行高
沙美距瓊林不過 6.5km
頂堡離瓊林不過4km
戰車就算時速30km, 也只要10分鐘就能到達
由沙美和頂堡,兩方若合擊向瓊林就能展開鉗形攻勢

況且真正登陸地點就是壟口 - 古寧頭
沙灘上已經有戰車,其它戰車由頂堡出發, 迎擊速度更快
所以最靠東邊上岸的244團,是壟口登陸上岸就遭戰車壓制
正因為是在金西登陸,不是在瓊林登陸,第二道防線防止往中央突破

24日上午兵團部召開會議,湯恩博肯定語氣結論:「匪不登陸金門則已,如登陸金門,則必在東西一點紅之間,演習時希確實認真。」

國防部的戰史說:
正當前線戰火熾烈時,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將軍,電話指示李良榮司令官「將金門所控制之機動部隊,均歸第18軍軍長高魁元統一指揮,努力殲滅犯匪」(把戰車交給高魁元),0340時高魁元軍長奉命後,命令第118師第354團向觀音亭山方向攻擊,使共軍第244團意圖擊破第201師第602團陣地,攻占金門蜂腰西側諸高地的作戰完全失敗。
(湯恩伯將軍,電話指示李良榮司令)? 當時根本博就在湯恩伯旁邊

JommyWoo wrote:

阿不是說日本兵若戰敗都是自殺? 說好的切腹自殺勒?

herblee wrote:
聽過所有日本時代的長輩,對於國府軍和日本軍的比較 , 日本軍人一定是軍服筆挺 ,軍紀嚴明。
戰地指揮官若未戰死, 全都是切腹自殺
聽過太原500完人的故事吧! 那些幫閻錫山守城,最後城破自殺的, 是戰後留在當地的日本軍人

「太原500完人」是偽造的。太原500日本兵是真的?
從"全都是切腹自殺" "最後城破自殺" 到最後一路變成"500餘人被俘"
感覺您的功力還真一點不比某黨的差
某黨若當初有找您去我看這"太原500完人"也不用湊數湊的這麼辛苦了


看不大懂上面的"排列組合"要表達什麼?
這只是基本邏輯
P→Q 並非~P→Q
亦非 Q→P 或 ~P → ~Q

如果您不想了解, 請繼續不必改,本來就沒有日本兵,也沒有自殺,
原泉福 和 晉樹德 是日本指揮官嗎?
太原綏遠公署 的指揮官是 原泉福 嗎 ? 還是「晉樹德」?還是閻錫山?
反正 晉樹德 在圓山已經奉祀被拜了很多年,那裏本來就是日本神社

閻錫山當時是用一個瓦楞紙盒裝了500顆氰化物毒藥膠囊供記者拍照,
http://www.life.com/celebrity-pictures/50640679/hsi-shan-yen
「這是標準的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士兵,我讓他們跟隨我的左右,
以便在危急的時候,將我打死。這個任務,非日本人不能完成。」

當時的情況下,沒有 脇差 ,沒有介錯, 要如何切腹?

某黨? 那一黨? 只有閻錫山,蔣介石有日本兵嗎? 共產黨更多
《人民日報》表示解放軍中日籍官兵約有3萬人,關東軍東北投降後加入解放軍第4野戰軍
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林彌一郎主任教官。培養出解放軍第一代160名飛行員


JommyWoo wrote:
狗宏 wrote:
張自忠陣亡於棗宜會戰,你的啥子“台灣軍波田支隊”又沒有參與棗宜會戰,怎麼死於手下?
還是國軍當年有十來個叫張自忠的上將,這支隊不巧碰上了其中一個?

那是連原作者都已經說明是自個創造的假故事
張自忠死於台灣軍圍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OdqGo4nQc
真假歷史
http://sniper99.pixnet.net/blog/post/97975725-2013-%E7%9C%9F%E5%81%87%E6%AD%B7%E5%8F%B2
轉貼的是"張自忠死於台灣軍包圍",號稱張自忠被台灣軍改稱飯田支隊中的高砂原住民殺死。原FB轉貼者還上了"真實故事"的標語呢。但好笑的是原作者自己在底上也回應了是自己創造的故事,原FB轉貼者不看就轉貼,而此社團也是不查看就轉貼,鬧劇一場。原作者底上已經有人貼出關於台灣軍的史實資料。
基本上當時駐守在台灣的日軍部隊叫台灣守備隊,之後台灣守備隊抽出一部分加入戰場。一開始依指揮官名叫重藤支隊,後有波田支隊、飯田支隊之稱,之後改為臺灣混成旅團,最後在1940年擴編為第48師團。所謂的台灣軍是一個冠台灣之名的日本部隊,如同關東軍/朝鮮軍一樣。台灣人最早在1937只有翻譯跟軍夫等非戰鬥人員。台灣志願役在1942開始應徵,而1945年改為強制性。早期新兵主要是補足第48師團留守部隊的空缺,之後才有跟戰鬥部隊到南洋戰場的例子。高砂義勇隊則在1942年開始應徵,投入戰場都在南洋。而張自忠死於1940年,不但碰不到台籍日本兵,連高砂義勇隊也碰不到。
沒想到就這麼給連查證都懶的拿去二次加工一路轉貼了又轉貼
就這樣千里迢迢一路貼到這來了


完全看不懂? 前面有說高砂義勇隊嗎?
再看一下您的文字
當時駐守在台灣的日軍部隊叫台灣守備隊,之後台灣守備隊抽出一部分加入戰場

1896年-1897年編成的臺灣守備混成旅團 → 1907年成立的臺灣守備隊 → 1919年 擴充而成為 臺灣軍
臺灣軍司令部
地址為臺北市中正區博愛路一七二號。
就是現在的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

台灣軍成立時,共管轄台灣步兵第1聯隊(台北),台灣步兵第2聯隊(台南),台灣山砲兵聯隊(台北),基隆,馬公重砲兵聯隊,台灣高射砲隊等總兵力14419人。

1937年,為了增援日軍上海派遣軍,台灣軍以台灣步兵第1,第2聯隊和台灣山砲兵2個中隊組建成支隊,由台灣守備司令重藤千秋少將擔任支隊長,因此稱為“重藤支隊”,赴上海作戰。
1938年支隊長由波田重一少將擔任,因此也叫“波田支隊” 波田重一升中將後掌19師團 離開
波田支隊原台灣步一聯隊長石本貞直組成的石本支隊和池田直三組成的池田支隊仍留在11軍華中戰區。
石本支隊和池田支隊(原台灣軍步兵第1聯隊) 都 參加 1940年的宜昌作戰(棗宜會戰)

有進步了,起碼你又知道古寧頭戰役第二條防線和防止中央突破沒一毛關係!
herblee wrote:
看不懂? 爾豈知根本博只測量古寧頭? 不去測量-瓊林?
李良榮說過
奉代主任湯恩伯之指示:「匪軍登陸點, 必選雞髻頭至古寧頭間廣闊平坦之海岸」
怎麼會沒包括瓊林 ?
共軍三個團是在201師的防線登陸, 如果是瓊林,第118師第354團駐瓊林,防守金門蜂腰部要地,並配屬戰車為機動打擊部隊,之前進行反登陸作戰演習多次。(誰懂步戰協同?)
後來才增援上岸的18軍也在瓊林, 戰車營也放在在瓊林和沙美附近
所以最靠東邊上岸的244團,是壟口登陸上岸就遭戰車壓制

朋友,這是你的原話:「8月18日由台灣渡行至廈門。化名「林保源」中將
還帶了 吉川源三、岡本秀俊,先測量古寧頭地形,海流潮汐,研判共軍登陸地點」
聽起來,就是林半仙判斷古寧頭是登陸地點,不然你為什麼要特別提“測量古寧頭地形”,而不提別的地方?

再說:「匪軍登陸點, 必選雞髻頭至古寧頭間廣闊平坦之海岸」←這不是廢話嗎!
雞髻頭至古寧頭,這已經是整個金門北面海岸線,不從北面登陸,要從那裡登陸?料羅灣嗎?
所以你認為又是你的林半仙的高見了?真是高~呀~~~(拉長音)

講到步戰協同,我看書古寧頭戰役有些戰車單位抱怨步兵單位沒有和他們協同作戰。
照你的說法,一定又是你那個很“懂步戰協同”的林半仙又亂教了!

戰車營1連(缺第三排)在沙美配屬第118師第352團,戰車3連(缺第三排)在頂堡配屬第118師第353團。
就是沒有配屬在瓊林,金門蜂腰部的第354團,而且萬一不幸配屬了戰車,共軍沒被風吹散,和壟口一樣一上灘頭就被壓制了,那如何實施林半仙「源自於日本戰國時代有名的" 嚴島合戰"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 毛立元就以劣勢對抗陶晴賢大軍的 反包圍戰誘敵深入上岸,再以優勢海空軍炸毀其機帆船, 斷其後路 。」的大絶招,豈不可惜!
herblee wrote:
國防部的戰史說:
正當前線戰火熾烈時,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將軍,電話指示李良榮司令官「將金門所控制之機動部隊,均歸第18軍軍長高魁元統一指揮,努力殲滅犯匪」(把戰車交給高魁元),0340時高魁元軍長奉命後,命令第118師第354團向觀音亭山方向攻擊,使共軍第244團意圖擊破第201師第602團陣地,攻占金門蜂腰西側諸高地的作戰完全失敗。
(湯恩伯將軍,電話指示李良榮司令)? 當時根本博就在湯恩伯旁邊


一段不相干的官式文章,你都能看出根本博就在湯恩伯旁邊!
那你是如何確定湯恩伯旁邊的是根本博,而不是小澤瑪莉亞?

Maria ~~ Maria ~~~(隨著音樂搖擺)

herblee wrote:
台灣軍成立時,共管轄台灣步兵第1聯隊(台北),台灣步兵第2聯隊(台南),台灣山砲兵聯隊(台北),基隆,馬公重砲兵聯隊,台灣高射砲隊等總兵力14419人。

1937年,為了增援日軍上海派遣軍,台灣軍以台灣步兵第1,第2聯隊和台灣山砲兵2個中隊組建成支隊,由台灣守備司令重藤千秋少將擔任支隊長,因此稱為“重藤支隊”,赴上海作戰。
1938年支隊長由波田重一少將擔任,因此也叫“波田支隊” 波田重一升中將後掌19師團 離開
波田支隊原台灣步一聯隊長石本貞直組成的石本支隊和池田直三組成的池田支隊仍留在11軍華中戰區。
石本支隊和池田支隊(原台灣軍步兵第1聯隊) 都 參加 1940年的宜昌作戰(棗宜會戰)


棗宜會戰的石本支隊是日軍第40師團抽調轄下單位組成的,池田支隊則是第6師團轄下單位組成的,和台灣步兵第1聯隊有毛關係?

到二戰結束,台灣歩兵第1聯隊都存在,在第48師團轄下,既然沒解編,何來的“原”台灣軍步兵第1聯隊?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樓亂了 我來恢復一下

1937-1938年國軍加共軍的數量 VS 日軍加上偽軍(應該很少吧)

1944-1945年國軍加共軍的數量 VS 日軍加上偽軍(應該很多了吧)

雖說大多數的偽軍都是人在曹營心在漢 但是更多的偽軍都是撐到最後跟日軍一起投降

真正國軍能打的部隊 1937-1938年都打完了 1944年根本就沒有太多能打的部隊

不然搞甚麼十萬青年十萬軍 唉 別說武器與彈藥不足 連可用來作戰的人都有問題

當初老蔣的想法是要沿著黃河軸線反攻 由河南向東進攻想辦法打到出海口 迎接美軍的登陸

捷一號作戰根本就亂了套 到最後用空運的方式 把人從西安運到貴州去防衛重慶

後來等到這個計畫可以實施 那時人家都投降了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DESIGN 777 wrote:
之前有看過一本書 老蔣讀軍校的日本老師對老蔣評價很低的...(恕刪)


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有沒有在馬伕蔣統一中國,打敗日本之後再去問問看他對馬伕蔣的評價???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地獄貓 wrote:
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恕刪)


大大可以參考一下搂 我看的那本書叫做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ラスト・バタリオン 蒋介石と日本軍人たち





書中對於蔣介石評價沒說太多,比較感興趣的是白團的故事,有興趣可以看看瞜
中國抗戰一直處於劣勢,但是勉強可以依靠地利而守,

蔣介石盼望已久的國際戰爭已經爆發,當然就盡量隔山觀虎鬥,配合美國攻勢就可以了,

而為了國際聲勢、國家面子,以獲得國際支持,就只好派剩下的一部分最精銳的部隊打遠征軍,

另外美國勝利已經指日可待,國內的統治權之爭已經山雨欲來風滿樓,各方也準備內戰,

所以日本已經不是最大的敵人了,想辦法獲得日本軍隊的配合比較重要,而不是殊死戰!

中國本來就是沒有統一,只是大敵當前,只好勉強休兵共同抗日,但是其實各懷鬼胎,所以除了必須配合盟軍而派出部隊作戰外,

不必與日軍進行大規模戰爭,沒有必要浪費力氣,準備內戰奪取統治權比較重要,

不必因此而特別污衊蔣介石,情勢如此,大家都是如此而已,

你我大家在當時,大概恐怕也都是如此!

黨國體制有其時代背景,黨是統治者當時可以掌握的力量,國家機器還在混亂狀態。

觀自在,一般人性大多觀的到別人的醜陋,卻看不見自己的魔鬼.................

喊打貪污最用力的,取得權力後,卻是最貪污的,真的是諷刺.................
cche1079 wrote:
個人的感覺 韓戰的...(恕刪)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