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l_dick2 wrote:我以前就在想,現今...(恕刪) 這個前面有提過飛彈應該是打不爛大和除非全部命中同一個區域,但魚雷有機會只要確保全部打在同一邊這艘鐵王八應該有機會沉下去。而被大和打到也不一定會沉,這個實戰中就有經驗如果大和打的是穿甲彈那砲彈會直接穿過去不要被K到彈藥庫應該都還能活著回家。
waffe wrote:這是實戰經驗的反饋...(恕刪) 我覺得4號會繼續再戰是德國沒資源了無法再大改 4號了T-34/58 的砲塔正面厚度都到了 90mm不過車體裝甲45mm相當於85mm左右的厚度不管是車體與正面裝甲都比早期 T-34/76 厚到了4號J根本只剩手搖砲塔好口憐............德國根本就是捉襟見肘不過虎王正面真的是夠威砲也超威......砲徑(71)比豹式還長(70)德國戰爭後期只剩這個,跟 Me262可看而已,喔!還有22行潛艇
老闆是神XX wrote:我覺得4號會繼續再...(恕刪) 71 那是倍徑 ,不是炮徑 ! 一個是88mm 71倍徑 6.248 公尺 的砲管長一個 75mm 70倍徑 5.25 公尺的砲管兩種坦克 用的是同樣700匹馬力的發動機!虎王坦克 的發動機常常必須全力發動 ,所以常常燒掉....
evil_dick2 wrote:我以前就在想,現今...(恕刪) 先不說20分之1大的巡防艦單挑主力戰艦問題至於現今雄二/雄三是否能擊沉二戰的大和級戰艦,這個只是從古至今矛與盾的比較問題,不同的需求發展出不同的武器。對現今穿甲武器能力來說,要打穿大和的裝甲鋼板已不是問題(因此現今的艦艇設計已不再講究鋼板要多厚,甚至還大量運用鋁合金減少重量及重視隱身。),所以若有需求,那更換雄二/雄三彈頭應也不難,另外就射程與速度來說,對付大和用多枚雄二齊發就有機會了,應還不需要用到雄三,雄三的威力主要是以超音速突破現代的防空近迫武器。而76砲、40砲打大和號??? 就別浪費彈藥了,那是打小艦艇用的。再回來說成功艦吧,它是由美派里級圍藍圖製造,派里級巡防艦是美海軍造價非常低廉的大量生產的艦艇,主要任務為艦隊外圍防衛,也就是當沙包來用的,主要武力只是防空(飛機)及防潛,因任務用途不同,戰力也沒法跟價格超超昂貴大和號主力戰艦比。但到台灣把它當成便宜又大碗主要軍艦,將原載台加裝了一堆對海作戰武器。至於一發主砲要轟掉成功級的問題嘛! 畢竟成功級不是用二戰時的火炮,需要冒生命危險貼近才能發砲,只要遠遠的打完就脫離戰場
老闆是神XX wrote:我覺得4號會繼續再...(恕刪) 德國可憐?老實說二戰最可憐的兵種非俄國戰車兵莫屬了這裡就以您提的T34/85來論述一下,有一大堆書籍、網路資料不知道是不是閉著眼睛互抄還是刻意的追捧都把這東西寫的像花一樣,來看看他是花還是草1.裝甲T34各系列標準備配應該都是45mm傾斜60度的裝甲,當然有很多有戰地自行的加裝。這裡一樣不提動物用的變態砲,以4號戰車的7.5 cm StuK 40 L/48戰車砲為例裝配Pzgr39就能在1公里的距離對T34/85的正面裝甲造成威脅(就是有機會打穿),而若使用Pzgr40APCR(次口徑高速穿甲彈)那這個距離可以拉到1500公尺(當然打穿不會爆傷害小很多)。而德軍教範中要求射手如果攻擊T-34的正面要瞄準駕駛艙蓋與前車機槍座中間的區域射擊,因為這是T-34前方最大的弱點,製造時直接切出駕駛艙與機槍座的洞導致這裡最脆弱。所以砲塔裝甲加厚基本不影響德軍的攻擊方式,他們根本不往那打。而德軍的報告中提到以虎式的88砲可以在800-1000公尺的距離正面打穿T-34而且可以一直穿到水箱然後引爆。所以砲塔裝甲加厚?其實最大的改變是砲塔外型變得更容易產生跳彈。而若碰到動物那T-34/85更是發了,因為大腦袋的T-34/85正面被彈面積比T-34/76多了20%也就是中彈的機率增加但一樣擋不住。若換成側面爽度更大因為面積多了超過30%。2.機動任何的車輛設計都有一個重點,平衡。一旦平衡作的不好車子就難開,T-34/85不但多了一個大腦袋而且往腦袋裡塞很多東西,塞一門更大的砲、一個人、還有將近30發的備用砲彈,雖然多出不到3噸的重量但導致T-34/85重心整個拉高這對於機動能力與射擊精度的影響都很大。重心高火砲射擊後車體會晃比較久不利於下一發的修正,而且對砲彈出砲口時的穩定有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德國人要弄那個複雜的交錯式陸輪的一個原因,一個穩定的射擊平台能提高遠距離的命中率。另外重心高野外高速越野的速度會降低(馬路沒差),車體會嚴重的前後搖擺。3.火力T-34/85最大的改變就是加裝了一門由M1939 85mm高射砲演變的ZiS-S-53戰車砲,這也是最大的亮點但有個數據很少被引用到那就是射擊速率。原始的M1939 85mm射擊速率是一分鐘10-12發(88砲是15-20發),但ZiS-S-53的射擊速率是一分鐘5發.....也就是12秒才能打一發。為什麼差那麼大呢?因為完整的M1939塞不下去,沒辦法只好縮小製退復進機,但製退復進機用的液壓油技術又不夠到位導致開完砲後砲管需要大約8-10秒的時間才能從後座狀態恢復成正常狀態。所以俄國戰車兵都能見到一個世界奇觀,就是火砲射擊後砲管迅速的後座然後慢慢的往前歸定位(火拼中看到這一幕應該都很想死了)。而德軍戰車平均射擊速率比這門砲快上3倍以上,所以只要T-34/85開一砲沒中那等到下次開砲前最少都會被德軍打上3砲。可以去YOUTUBE打88砲搜尋就能看到88砲發射時砲管迅速的後退然後一秒內回復原狀,找的到虎式開砲畫面的也是一樣。瞄準設備就不用多說了德國光學設備水準是世界第一,射擊平台又不穩加上打砲還比別人慢三倍所以當俄國戰車兵真的會很想死.....德國人的命比教精貴他們要當砲灰(有沒有想到金包銀這首歌)但這西些問題也換來了能對動物產生嚴重傷害的成果,我射速慢人3倍?沒關係我用10台去圍所以捉襟見肘應該是俄國吧?這也是為什麼T-34系列有巨大的生產量加上巨大的被擊毀量,基本上就是用淹的將德國人淹死。而這也是為什麼德軍內部有一派人傾向不要生產5號與6號戰車頃全力生產4號戰車(或是魔改4號)的原因,因為4號戰車容易生產而且機械無敵可靠(全部由德國工業以戰前最成熟的技術所生產的部件組成,簡單講就是做到爛了),而且性能上對上各型的T-34也不落下風,最重要的是能短時間滿足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