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潛艦(IDS)海鯤號潛艦進度延宕,此時又有前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請辭國安會諮委獲准,引發外界對IDS案的質疑。立場相異的前海軍人士昨天口徑一致指出,海鯤艦遲遲無法潛航測試,是系統整合出了大問題。
海軍退役上校郭璽,曾被黃曙光聘為顧問,參與IDS計畫。郭璽說,黃曙光請辭,代表終於被現任海軍司令唐華氣走;前總統蔡英文力挺、黃曙光推動的海鯤號,「如今被賴清德任用的唐華玩完」。郭璽宣稱,海鯤艦的整體載台管理系統(IPMS)有問題,下潛攸關數十條人命,所以不敢測試。例如戰鬥系統指令無法傳給魚雷管,南韓來了三批工程師都無法解決。他也表示,國防部呈報後續艦預算兩千八百億元,但當初是七艘一起報價,後來改為先造兩艘,廠商要求重報,結果只能買原先不到六成的裝備;賴清德也不敢要求追加四成預算,因為國民黨不會答應。
另位海軍退役上校黃征輝,曾與郭璽合作,後來鬧翻。黃征輝質疑,黃曙光待遇比照部長,若非迫於外力,不應此時請辭。海鯤七月三日結束浮航測試,回港立即進塢長達六十一天,如此罕見狀況,顯示問題嚴重;如今台船總經理承認,九月不可能完成海試,外行人也看得出困境。
黃征輝說,台船從未建造潛艦,系統整合能力不足,必須依賴技協。但先前聘的直布羅陀GL與南韓SI兩家公司,不僅名不見經傳,甚至從三年前韓籍顧問披露的錄音檔,顯示一個是詐騙集團,一個使用假資料。台船明知被騙,卻不敢說出實情。
黃征輝說,IDS喊停的政治風險沒人能承擔,後續應把握安全優先與風險控管,尋求真正具備經驗的國際團隊,若實在不可得,當年我國採購海龍、海虎潛艦,海軍曾派監造團隊到荷蘭學習整合技術,這批人部分仍在國內,可透過海軍協調投入。
海軍至昨晚截稿前,並未回應郭、黃的說法。
htt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3042445&ref=mw&from=google.com
記者蘇晏男/台北報導
海軍原規劃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9月底前完成海測,但海軍前顧問郭璽今(30日)指出,該艦的「整體後勤管理系統」問題未解,連戰鬥系統都沒辦法整合,甚至整體整合、動力系統、風力系統等,全部都是測試時人員用無線對講機溝通,但國防部前參事邵維揚兩次簡報都掩蓋事實,所以總統賴清德、國防部長顧立雄皆得到錯誤訊息,以為可以做好,「我跟各位報告,根本不可能今年交船」,所以為什麼他說要海軍司令唐華趕快滾蛋。
郭璽30日上午在海軍司令部正門舉辦「唐華開心了!終於氣走黃曙光 海鯤號被玩完了!IDS壽終正寢」記者會。郭璽表示,唐華是海軍「大瘟神」,任期本來2年,但已經當了2年半,結果一事無成,只會罵人,是一個無能的侏儒;黃曙光在唐華接任司令後辭去潛艦國造召集人,但問題是海鯤號的岸測、海測等2個重要測試節點要由專家才能做,但唐華對潛艦沒有任何專長跟知識,造成潛艦「迷航」2年。
郭璽說,原來海軍跟台船簽的合約是今天完成海鯤號海測,再交給海軍做戰術評估,但至今為何不可以正式進入海測,是因為岸測做不完;岸測基本上最重要是各個裝備要連結在一起,讓每個功能都能發揮出來,但「整體後勤管理系統」(IPMS)有問題,他簡單說明,就是中樞神經要指揮四肢動作,但之間連結的語言是透過印度話與英文溝通,所以永遠對不起來,造成中樞神經指揮手去抓球,但手完全聽不懂。
郭璽也爆料,海鯤號到現在為止連戰鬥系統都沒辦法整合,該系統是美國洛馬公司賣給我方的,可是海鯤號的魚雷管,「是我們現在唯一可以發射的武器系統」,魚雷發射不出去,因為接受不了訊息;洛馬公司跟台船說,「我是按照你們給的訊號做」,但現在戰鬥系統根本無法指揮武器系統。
郭璽也說,此外到整體整合、動力系統、風力系統,全部都是測試時用無線對講機講,「然後指揮在各部位的人去動作」,根本不是系統在指揮裝備動作。
郭璽強調,指揮系統能整合完畢的路程還很遠,「明年能完成,我都已經是遲疑」,因為他一年半前就說IPMS有問題,要請專家診斷,但邵維揚兩次簡報都掩蓋事實,所以賴清德跟顧立雄等所有主管得到錯誤訊息,以為可以做好,「我跟各位報告,根本不可能今年交船,因為系統管理根本無法指揮枝節裝備,怎麼敢出去下潛、浮上來」。
郭璽說,海鯤號可以潛下去、浮起來,都是個別做,「個別做可以,但要整體整合完畢,系統可以直接指揮各裝備」,但按照現在的唐華是不可能的,所以為什麼說唐華趕快滾蛋。
至於為什麼說潛艦國造(IDS)完蛋,郭璽表示,因為以前編2300億元預算來造後續的2至8艘潛艦,結果唐華改成先做兩艘看看,且裝備上跟台船簽的備忘錄全部作廢,要重新報價,在這情況下,每條船單價逾350億,但裝備只買齊50幾%,如果要買齊,就必須再提高整體預算,可是國民黨會讓海軍裝備款再提高40%嗎?在這情況下,根本沒辦法進行。
郭璽進一步說,台船在海軍還沒核准預算簽約前,已經跟中鋼競購海鯤號船殼,一些已經做好了卻要作廢,因為現在裝備改了,第2、3艦要改成英國主機,「英國主機是兩個大的,原來海鯤號是6個小的,瑞典6個小的主機」,影響到所有設計圖、施工圖、配置與重量,所有施工標準程序(WPS)全要重新做,但每一個WPS至少要兩個月,這樣子成本將暴增。
郭璽又說,再來現在台船要做第2艘潛艦,已經跟裝備商簽真正合約,但卻簽不了,因為台船財務部告訴他付不出任何一筆頭期款,錢已經發光了,「我說你們不是可以跟合庫借嗎?」他說合庫借台船的錢今年度已經花完了。郭璽表示,所以這樣的話,要等到明年才能支用一部分預算或貸款,所有裝備款都要往後移,裝備製造要往後移半年,在這情形下,所有裝備不可能2028年到位,所以整個第2、3艘做不下去。
郭璽表示,第一、成本做不了;第二、錢不夠;第三、當初海鯤號累積下的經驗都要更改;第四、造海鯤號的所有人,包括技協專家、台船當初焊接工人走了大半,留下來的大部分都不知道當初怎麼做的,且最困難的是,海鯤號錐形段,花了多少人的智慧時間一一排除問題,到現在為止,鋼板卻必須改變,全部重頭來過,保守估計3至4年,這樣到立法院是不會被同意的,所以現在台船一籌莫展。
江湖問路不問心 wrote:
載台管理系統(IPMS)有問題,下潛攸關數十條人命,所以不敢測試。例如戰鬥系統指令無法傳給魚雷管,南韓來了三批工程師都無法解決。
陸地上沒有進入實驗室整合測試是否能連線就直接裝進船裡封殼焊死,工程上出現嚴重愚蠢錯誤。
江湖問路不問心 wrote:
郭璽表示,因為以前編2300億元預算來造後續的2至8艘潛艦,結果唐華改成先做兩艘看看,且裝備上跟台船簽的備忘錄全部作廢,要重新報價,在這情況下,每條船單價逾350億,但裝備只買齊50幾%,如果要買齊,就必須再提高整體預算
原型艦無法通過測試前,一艘量產的錢都不應該花,不應該簽約。
唐華處置算是犯小錯,若是按照軍火商郭璽的搞法一次簽約8艘潛艦,花的天價幾千億元通通完蛋!
江湖問路不問心 wrote:
因為現在裝備改了,第2、3艦要改成英國主機,「英國主機是兩個大的,原來海鯤號是6個小的,瑞典6個小的主機」,影響到所有設計圖、施工圖、配置與重量,所有施工標準程序(WPS)全要重新做
這非常不應該,造成第二艦也是原型艦,要承受失敗的風險。
這是瑞典被中國施壓不敢賣了,還是英國透過政商黑金壓力搶標?
江湖問路不問心 wrote:
第2艘潛艦,已經跟裝備商簽真正合約,但卻簽不了,因為台船財務部告訴他付不出任何一筆頭期款,錢已經發光了
原來還沒簽約?萬幸!一旦簽約付款,除了軍火商又賺一筆錢,買進來的呆料又無法整合,損失巨大!
原型艦 1號機無法解決問題前,不管軍火商瞎扯什麼,千萬不可以再花錢買更多呆料丟在倉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