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方稱為高效能艦艇的沱江級艦正快速進入第二批次量產,然而審計部在針對上一年度的決算審核報告中卻點出,首批高效能艦在服役期間偶有使用平面搜索雷達掌握目標易脫鎖、儎台管理系統當機、發電機高溫當機等問題,頻頻送保固維修,恐影響戰力發揮,函請國防部督促檢討。
高效能艦艇是我國「國艦國造」的成功代表之一,其優異機動性搭配大火力成為濱海的反艦殺手,目前第二批次的量產艦也將於明年底結案。不過,審計部近日公布的「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中,卻點名海軍首批量產型的沱江級艦存有出現系統故障影響使用等情形,需頻繁執行戰鬥系統及儎台裝備保固項目,有影響任務執行及戰力發揮之疑慮。
報告中點出,自110年交艦服役起至114年3月底止,首批沱江後續艦於4次保固期間,除例行更換油品等一般檢查項目外,執行戰鬥系統及儎台裝備保固項目分別計有792、540、288及211項,當中包含部分艦艇存有使用平面搜索雷達掌握目標易脫鎖、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當機、葉輪(推進器)損壞致發電機高溫當機等問題。
此外,且間有機側控制面板於112年12月出現故障訊息,但逾1年仍未能有效解決之情事,恐影響任務執行及戰力發揮。經函請國防部督促檢討,並建請海軍司令部刻正研議於相關管制會議提出使用者建議,供海軍造船發展中心精進相關系統設計。
海軍以承海計畫辦理高機動性、大飛彈火力之高效能艦艇籌購案,計畫自106至115年度分2批籌建11艘艦,總金額約763億2309萬元,其中第一批6艘艦已陸續於110年7月至113年3月間接艦。而武器方面,首批艦搭載了8枚「雄二」亞音速反艦飛彈及4枚「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第二批次則進一步改為4枚「雄二」飛彈、8枚「雄三」飛彈。
=============================================================================



早在一年前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就提到:
馬文君指出,兩岸情勢緊張,能夠提早交艦可以正面看待,但要提醒的是,不要為了趕工交艦,而忽略了施工品質及戰系整合上的問題,畢竟塔江艦、富江艦、旭江艦目前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例如雷達波干擾通信的問題。她質疑,第二艘測試的缺失及測評待改善項目,在第三、四艘是否已改善?如此才能看出是不是「為了交船而交船」。


沱江級的原型艦就因為成軍半年就性能衰退 而後續的改進型又發生平面搜索雷達掌握目標易脫鎖、儎台管理
系統當機、發電機高溫當機等問題,頻頻送保固維修 台灣的造船實際水平不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