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真的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補給,那戰場的局勢早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在當時,其實大家對這句話並沒有太大感觸。
但是僅僅過了幾個月,這句話的含金量就開始不斷上升了。
印巴5.7空戰證明了,如果中國援助俄羅斯,烏克蘭的F16還能這麽猖狂?
早就被一百多公裏之外飛過來的大棍子給敲下去了!
6.1俄羅斯轟炸機遇襲證明了,如果中國援助了俄羅斯,那些來襲的無人機早就被中國的激光攔截系統給攔下來了,怎麽可能丟這麽大的人?
6.13伊朗的軍隊高官被一鍋端證明了,如果伊朗進口了中國的防空系統,怎麽可能被打得這麽慘?
中國如今的航母、高超聲速導彈、反衛星武器、六代機也已經證明,中國在軍事上的建樹已經獨步天下。
如果中國像美國以色列那樣侵略成性的話,恐怕世界早被中國打了一遍了。
所以人類真的應該慶幸,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的。
1 軍工克蘇魯之威
最近,網上有個段子。
有一個烏克蘭的網友問中國網友:現在全世界都在打仗,你們中國人憑什麽能享受和平?
中國網友說:算了吧,你們這也叫戰爭?小孩子過家家罷了!
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其實當前世界並沒有所謂的真正戰爭,你們烏克蘭那裏發生的只能算是低水平的武裝沖突。
要是哪天,真等中國發動戰爭的時候,海洋都會熊熊燃燒。
讓海水沸騰,讓群星墜落,讓銀河燃燒,那才是真正的戰爭!
這個段子,很形象地描述了中國的軍事潛力。
說實話,現在很多人,可能對中國的軍工水平缺乏一個感性認識。
覺得俄羅斯一天空襲上百個烏克蘭目標,就算大空襲了;
以色列出動幾十架戰機轟炸加沙,就不得了了;
伊朗發射200枚導彈去炸特拉維夫,就算大場面了。
但在中國人眼睛裏,這都算個P啊!
我們看一組數字就知道中國軍力的可怕了。
我們都知道,這幾年因為俄烏戰爭的原因,155炮彈消耗非常大。
俄烏雙方每天都要打2萬發炮彈,把雙方的庫存都打空了,結果雙方被迫滿世界找炮彈。
俄羅斯找朝鮮搞來了400萬發庫存炮彈,西方世界呢?
美國一年29萬發,歐洲諸國加起來是50萬發,加起來只夠烏克蘭打兩個多月。
為此,無論美國還是歐洲都在拼命擴產,使盡渾身解數,想把年產量提高到100萬發。
但就算真能實現,也要到2026年了。
那麽問題來了,中國的155炮彈產能是多少呢?
這個倒是沒有官方數字佐證,不過我們可以算筆賬。
50到80年代那30年間,中國總共生產了2億發大口徑炮彈,平均年產600萬發。
但是註意,這並不能代表當前中國的炮彈生產水平。
一方面是那個年代中國工業技術落後,自動化生產線少。
另一方面是中國和外國並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所以軍工產能屬於「收著」的。
哪怕到現在,中國的炮彈產能,也處於被嚴重抑製的狀態。
道理很簡單,中國又不打仗,庫存的炮彈還沒用完呢,生產那麽多炮彈幹嘛?
不過,中國一旦敞開了生產炮彈呢?能生產多少?
一枚155空炮彈(不含炸藥和引信)大概是40公斤,那你知不知道唐山鋼鐵一年產能是多少?
1億噸。
也就是說,僅僅一個唐山的鋼鐵產能,一年就足夠生產25億發炮彈!
把烏克蘭從地球上抹掉都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你光25億發空彈藥有啥用?能生產出足夠的炸藥嗎?
不好意思,還真的能。
一枚155炮彈的炸藥大概是8公斤,那你知不知道中國僅僅硝酸銨的產量是多少?
2000萬噸,足夠填充25億發炮彈。
別總說硝酸銨威力小,事實上2024年烏克蘭有一半的炮彈裝的就是硝酸銨。
而且,炸藥可不止硝酸銨一種啊,還有TNT、黑索金等等,這些產能還沒算呢!
有人說,就算你有足夠的原料,那工廠擴產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搞起來啊。
你看,這就又小看中國的裝備製造業和機械臂生產能力了。
還記得比亞迪三天從無到有造出口罩生產線嗎?
這還只是比亞迪一個廠子的成績。
把南方那些搞自動化生產線的企業都動員起來,炮彈生產線擴產是問題麽?
所以,就算25億發是個理論數字,我們除以100,剩了2500萬發,照樣是個恐怖的數字。
足夠俄烏雙方打上三年了。
這也只是中國軍工產能的冰山一角而已。
6月初,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了一個新聞——
說中國每月可以生產50萬架FPV無人機,戰時可提升到70萬架,引起美國和盟友恐慌。
本來吧,俄羅斯發這個新聞,可能是想嚇唬一下西方,我背後有中國產能。
結果中國網友看了之後,紛紛破了大防,你TM看不起誰呢?
中國一年生產手機16億部,平均每天生產450萬部。
中國一年生產電腦3.61億臺,平均每天100萬臺。
中國每個月生產汽車300萬輛,平均每天10萬輛。
註意,以上也不代表中國的全部產能,而是根據銷量而組織的產能,實際最大產能要在上述數字上翻幾倍。
FPV這種小玩具,就一個註塑機架、4個電機、一個電路板,難道比汽車、手機和電腦更難造嗎?
俄羅斯這個數字,大概是從南方財經的報道算出來的。
因為在 2024 年,廣東民用無人機的產量接近 694 萬架。
這樣折算下來,每個月就產量是57萬架,其中不少賣給了俄烏。
但請註意,這是消耗量,而不是中國的產能!
限製產量的不是產能,而是俄烏的支付能力!
信不信,如果中國爆發戰爭,那產能會有多少?
我們可以看一下口罩的數字。
2020年1月25日,中國的口罩產量為800萬只.。
2月29日,產能擴大到1.16億只。
然後從4月5日至4月30日,這26天一共製造了239.4億只口罩。
三個月時間,口罩日產能從800萬,提高到了接近10億,增長了一百多倍!
而且這還是在社會基本停擺的情況下完成的。
而且後續也不是沒有擴產能力了,而是全世界消耗不了這麽多口罩了。
那麽,如果中國全力生產FPV無人機會如何?
要知道,生產無人機的可不僅僅是廣東!
放眼全國,浙江、江蘇、陜西、北京等地,那也是無人機企業紮堆,各個都是產能大戶。
而且,FPV這種東西,中國的產業鏈非常成熟。
像激光紅外探測頭、小型高功率電機、通信模塊裝置、飛控系統等等。
中國不僅全都有,而且技術水平在全球都處於領先位置,一點也不用擔心卡脖子。
只要國家需要,各省開足馬力,一天生產1000萬架無人機一點問題也沒有。
就算是小摩托無人機那種復雜一點的,對中國來說並不難。
早些年中國可是日產100萬輛摩托車的!小摩托無人機總沒有摩托車復雜吧?
更關鍵的是,中國還掌握全球最先進的無人機飛控技術,蜂群作戰能力獨步天下。
因為現在不打仗,只能搞無人機表演玩。
真要打起仗,密密麻麻的無人機飛過來,那效果簡直不敢想象,誰看誰都麻。

每天超過100萬臺小摩托24小時不間斷的轟炸下烏克蘭能撐幾天?
有人可能會說,這些玩意都是俄烏那種低水平戰爭用的。
未來中國的作戰對象可能是天下第一的美軍,那中國的高科技武器產能夠嗎?
我們再來舉個例子——
前一段在印巴空戰中大放異彩的PL-15空空導彈,這總算高科技武器了吧?
5月15日,央視新聞曝光了PL-15的柔性生產線,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軍工的驚人實力。
該產線可以做到24小時無人自動化生產,1天極限可生產100枚。
100枚啥概念?
這麽算吧,以色列空軍所有的戰鬥機都加上,也只有350架。
中國的一條空空導彈生產線開4天——註意僅僅是一條生產線的產能,以色列空軍就全滅了。
如果你要保險一點,采取常用的二打一戰術的話,那也只需要一個星期。
可是以色列空軍,是全世界排名第七的空軍啊!就這樣被中國一個星期給滅了?
這種恐怖的產能,中國直接讓美軍體會什麽叫絕望!
這種產能帶來的是什麽樣的結果?
是軍隊超強的持久能力。
前幾天以色列和伊朗互炸,伊朗的防空攔截彈消耗非常快。
箭3已經被消耗殆盡,薩德也快用完了需要美軍調運,只剩鐵穹去瞎貓碰死耗子。
但這種原本用於攔截火箭彈的防空系統去攔截彈道導彈非常吃力。
所以我們會發現,最近幾天伊朗導彈的突防率和造成的損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這種問題其實美軍也存在。
美軍雖然強大,但問題在於,美軍更像一支「一次性軍隊」,全靠軍事儲備來打仗。
對伊拉克、阿富汗等弱國還湊合,一波流這些國家就跪了。
但碰上有韌性的大國就完蛋,一旦戰爭曠日持久,美國的軍事裝備如何快速補充?
這種差異在戰時,將轉化為殘酷的算術題:
五角大樓重啟M1A2坦克生產線需18個月準備期。
中國恐怖產能生產的海量軍事裝備瞬間就足以將美軍那點可憐的現有裝備淹沒掉。
美軍是如何打贏二戰的?不就是美國超強的工業產能麽?
現在呢?超強工業產能,到了中國一方了。
除了產能之外,中國現有軍事實力,也已經可以吊打除了美國之外的所有軍隊了。
中國一個重裝合成旅,光99A主戰坦克就有112輛,一個英國陸軍,主戰坦克也只有150輛了。
也就是說,中國兩個重裝合成旅,相當於整個英國陸軍。
這樣的合成旅,中國有29個。
再比如五代機,中國第五代戰鬥機(殲-20、殲-35等)的總數量約為300-450架。
其中殲-20作為主力機型已列裝超過300架,殲-35艦載型也在近期量產並逐步服役。
美國的五代機呢?
F-22只有182架,F35雖然不少,但這種更側重於對地攻擊的飛機要是打空戰的話,就是被虐菜的命。
所以中國目前有全世界最強大的隱身空戰機隊。
殲10+PL15已經獨步天下了,殲20+PL15會是多可怕的存在?
100多公裏外你看都看不見對手就被擊落了。
還有海軍艦艇,中國目前海軍總噸位是300萬噸,雖然比不上美國海軍,但中國的軍艦都是新銳戰艦。
未來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徹底量產後,徹底超過美國也不是夢想。
你以為這麽恐怖的實力已經是上限了?
並不是。
中國軍隊近年來正在進行一場脫胎換骨的改革。
除了軍事體製改革之外,中國還在探索未來適合中國的作戰新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不再靠人去拼命,而是使用大型無人裝備來碾壓敵人。
這麽玩有什麽好處呢?
一方面可以減少傷亡,但更關鍵的是,是將中國巨大產能直接轉化為戰鬥力。
分裂分子還想和解放軍打巷戰麽?沒用!
只有俄軍才會笨到一個據點一個據點啃,要是解放軍出手,直接飽和式無人機+機器狗+無人坦克就上了!
美國人還想和解放軍打空戰?沒用!
解放軍的忠誠僚機掛著PL15就過去了,發射後根本不用管,後方400公裏外的預警機直接就引導了。
這種拼盡全力卻無法對對方造成傷亡的作戰模式,足以讓任何軍隊士氣崩潰。
更可怕的是,中國如此強大的力量,是用1.5%GDP的軍費實現的!
美國是多少?3.6%。
如果中國也把軍費提高到3.6%,會是什麽結果?完全不敢想了。
所以,中國愛好和平,真的是21世紀人類最大的幸運。
2 組織之神
相比超強的產能和超強的軍力,也許中國超強的組織能力,才是西方國家更害怕的東西。
說個大家都忽視,但其實一直存在的事情——
中國的整個社會體製,天生適合全面戰爭,或者說,中國的體製本來就是為了戰爭準備的。
不信我們隨便找個體製內的朋友問一下:
各級組織、部門、單位是不是一直都有完備的緊急預案?
是不是在樓盤規劃的時候都強製規劃有人防工事(平時用作地下車庫,大家有興趣可以量一下地下車庫鋼門的厚度)?
是不是儲備了超過全國人吃一年的糧食?
是不是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管理網絡,以保證應對緊急公共危機時,指令能層層穿透直達社區網格最後末梢?
所以,一旦發生戰爭,中國從平時狀態轉換為戰爭狀態,那速度是非常快的。
不信我們可以回憶一下,2020年的時候,從確認人傳人到全國居家,用了多久?
從決定建設火神山醫院到建成,用了多久?
從封城到4.26萬醫護人員趕赴武漢,用了多久?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確有必要,中國完成全國總動員所需的時間在人類歷史上都應該是最短的。
而且,這種組織能力,從來都不只是紙面數據,而是新在中國歷史上已經無數次地驗證過了。
在和平年代,觀察國家戰爭潛力的最佳途徑,不是各種軍事演習或者航展軍事博物館;
而是各類突發、毫無防備的天災下,從中央政府到各級地方政府,從軍隊到民間,無論心理還是物理上的動員水平。
1998年,大洪水,一聲令下,30余萬官兵集結在三江流域。
解放軍、武警部隊共計投入兵力433.22萬人次,組織民兵預備役部隊500多萬人,動用車輛23.68萬臺次、舟艇3.75萬艘次,飛機和直升機1289架次。
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後幾個小時,離得最近的解放軍部隊就開始向震中開進。
僅僅6天後,成都、濟南、蘭州、北京、廣州等軍區及海軍、空軍、第二炮兵等部隊就已經投入了11萬3080人參與抗震救災。
後續來自全國各地的誌願者更是超過百萬人,更不要說組織起來的民兵了。
還有2022年的重慶山火,消防員在山上撲救,民間還有無數誌願者往山上送物資。
前線需要什麽,幾分鐘的時間就能籌集完畢。
誌願者搭成了一條「人鏈」,用最原始的方式,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手把手將物資直接傳遞到最前線,甚至消防員在山上還能吃上雪糕。
有部門專門成立了誌願者招募的地方,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招募人力,而且按照專業技能進行分類編組,臨時安排組長,分配任務。
根據重慶市民政局事後的統計,當時共有大足、巴南、北碚等16個區縣21處起火點,共招募到了誌願者高達24,019人次,民間誌願服務組織286家。
當然,這不是只有這麽多人願意當誌願者,而是人太多了山上站不下。
要知道,一個山上湧進去幾萬人,互相都不認識,又面臨隨時可能改變風向的大火。
如果沒有組織,那絕對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可現實是,整個撲滅山火過程中,組織得超乎想象的順利。
山上基本沒有缺物資的時候,蔓延了整個山頭的大火居然4天就把明火撲滅,
而且那麽多人,那麽多車,除了一個誌願者被墜落的無人機砸破了頭、部分騎手摔倒蹭破了皮之外,居然沒有發生一起意外傷亡。
為什麽中國人喜歡看流浪地球?
因為飽和式救援在外國人那裏是科幻,可在中國人眼裏,這就是紀錄片啊。
所以,一旦爆發全面戰爭,全世界都將震驚於一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戰爭機器的誕生:
1.全面戰爭爆發的第一個小時,中央軍委聯合指揮部綜合戰場態勢將向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動員提案,經審議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簽署《全國總動員令》。
2.30分鐘內,國務院向31個省級行政單位下達動員指令,同時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啟動一級動員。
3.1800萬預備役人員48小時內向指定基地報到,按專業分流(如醫療兵補入野戰醫院,雷達兵補充防空部隊等)。
4.通過社保系統篩選符合戰時專業目錄人員(如工程師、卡車司機、通訊工程師、無人機操作手、醫護人員等),社區網格員72小時內完成通知。
5.五大聯勤保障中心中心開啟24小時物流通道,優先保障彈藥、燃油、醫療物資,汽車、鐵路、無人機物流網12小時內送達目的地。
6.工信部向21萬家企業下達轉產令(拖拉機廠轉產裝甲車,對講機廠轉產電臺,化肥廠轉產炸藥等等);
同時各個地方根據《國防動員法》,對具備軍事價值的防彈衣工廠、無人機工廠、壓縮餅幹工廠等等履行軍事征用手續。
7.高鐵網絡移交駐鐵路軍代表調度,民用卡車加裝偽裝網編入運輸隊。
8.國家電網切換「戰備供電模式」,優先保障軍工和軍事基地。
9.520萬基層網格員依托「應急通」APP推送的戰時任務(如防空隱蔽指令、物資領取點),進行緊急情況通知。
10.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誌願者接管社會任務(比如巡邏、物資分發與傷員轉運等)。
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臺龐大而高效的戰爭機器轟隆隆的運轉起來。
任何擋在這臺戰爭機器面臨的敵人只能被碾壓成齏粉!
開玩笑,當年無色無味通過空氣傳播的病毒在一個月都被這臺機器撲滅,至於其它的人類敵人,更是一群渣渣。
以上這些事情,是不是覺得頭皮發麻但又覺得理所當然?
因為這本身就是中國社會運行的一環。
21世紀初期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華,參觀中國國防成就展。
作為藍星軍力第一的國家,本來覺得中國的軍事裝備根本沒啥看的,但是他卻在一個展板前面駐足良久。
這個展板是中國軍事科學院給出的戰爭時期中國軍事動員能力數據——
中國如果爆發對外戰爭,中國戰時可以動員的總兵力是1億人,後方勤務與支援人員是2.5億人,國防軍工以及配套工程人員是3.5億人。
這個數據當場把鮑威爾嚇壞了,所以他再三向中方人員求證上述數字是不是搞錯了。
後來中方人員確認這組數據後鮑威爾久久不語。
為什麽?
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人口也就幾千萬左右,戰時動員情況下,大致能動員不到一百萬人為戰爭服務。
人口上億的國家,大致能動員不到1000萬人為戰爭服務。老美巔峰時期二戰能動員3000萬人為戰爭服務。
而在中國這個數量變成7億!
這是何等恐怖的動員能力,不誇張的說,單挑全世界都沒啥問題。
說真的,全世界真的應該感謝中國共產黨。
一個武德如此充沛、且有高度組織性的民族,是在一個愛好和平的政黨領導之下。
3 周邊國家的應對
看了以上這些軍工潛能和組織能力,大家應該能理解為啥中國和周邊國家總是出現各種糾紛了。
假設你是越南人,身邊躺著這麽一個軍事動員能力幾乎無窮的龐然大物,你害不害怕?你會不會防著?
咱們總是吐槽越南建個高鐵還要找日本人,不用中國標準。
但站在越南人立場上,他們也怕中國哪天突然就坐著高鐵把越南打穿了啊!
雖然中國平時表現得人畜無害,但誰也怕中國突然來一個「勿謂言之不預」啊!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周邊都怕中國,但為什麽他們還總是挑釁中國呢?
其實吧,這事要這麽看。
對於中國的真正實力,各國的網絡噴子可能總是滿不在乎。
但作為掌握國家級情報力量的領導層,是非常清楚的。
但問題在於,還有個美國。
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已經發展到了全方位。
也就是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外交,都抱著給中國製造麻煩的態度行事。
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恐懼,恰恰是美國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所以,美國用各種手段,威逼利誘中國周邊國家站隊,在邊境上給中國製造麻煩,分散中國的註意力。
不信我們可以看看,中印邊境、南海、釣魚島、蘇巖礁等等,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
但是呢?周邊國家其實也不傻。
面對中國如此深不可測的戰略縱深和「總噸位碾壓」級別的工業組織力,任何理性國家對其發起大規模常規沖突,無異於戰略自殺。
正是在這種清醒而無奈的力量認知主導下,中國周邊的摩擦才呈現出「烈度管控」的奇特模式。
比如2020年的加勒萬河谷之戰,雖然是印軍第81旅比哈爾聯隊第16營營長桑托什·巴布上校帶領數百名印軍沖入河谷,存心是找茬的。
但你看看他們手裏有步槍麽?沒有,都是棍子。
也就是說,雖然巴布上校立功心切,但大事小事他還是拎得清的。
那就是邊境摩擦歸摩擦,但一旦開槍,那是要出大事的。
結果呢?
因為印軍組織度與解放軍巨大的差距,即便中印軍隊都拿著冷兵器,400名印軍卻被70多名解放軍壓著打。
最後印軍20人被打死,100多人被俘。
就連那個挑事的巴布上校,也死在了解放軍的狼牙棒下。
中方也只有在最開始談判時遭遇突然襲擊時吃了虧,後續的械鬥中做到了零亡。
事後印軍雖然在邊境大舉增兵,但始終不敢再進入加勒萬河谷一步。
這是一種既向國內民族主義有所交代,又能嚴控沖突烈度避免走向全面戰爭邊緣的危險平衡術。
無獨有偶,菲律賓那邊,也同樣學會了「印式挑釁法」。
2024年6月17日,菲律賓多艘船只攜帶非法物資沖擊仁愛礁,然後被中國海警攔截。
雙方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激烈沖突。
結果呢,讓廣大網友啼笑皆非。中國海警直接登上了載滿菲律賓特種部隊的小艇,繳獲了8支AR15步槍。
菲律賓士兵都有不同程度的輕傷,其中一名士兵大拇指都沒了。
菲律賓這可是特種部隊,手裏還有槍,現在居然被中國的海警,拿著消防斧呵斥得一動不敢動?
也有網友戲稱,中國造了這麽幾百萬噸的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兩棲攻擊艦、航母,最後解決問題的,竟然是一把幾斤重的斧子?
你看,當中國在南海以噸位和數量優勢形成實質管控時,菲律賓的實際應對手段極其有限——
背後正是畏懼沖突升級的本能心態。
這是弱者在巨人陰影下能做出的最激烈卻也最克製的抗爭形態,更是中國力量投射所形成的戰略威懾的具體表現。
每次冷兵器沖突,「千萬不能開第一槍」已成為這些國家不約而同的行動默契。
當然,隨著中美博弈的日趨激烈,中國很多時候也不能總指望周邊國家的「行動自覺」。
我們需要走出去,主動「釋放威懾」,迫使一些心懷不軌的國家在被美國說動時,內心也要掂量掂量。
所以,近些年中國海空軍從傳統近岸防禦,不斷走向深藍。
——航母戰鬥群駛入太平洋深處(經宮古海峽抵近關島)已成新常態;
——萬噸大驅在澳大利亞外海實彈射擊;
——轟-6K轟炸機群攜長劍巡航導彈飛躍宮古水道或巴士海峽;
——海軍艦艇利用無害通過權貼近日本、菲律賓海岸四五海裏。
這時候,周邊那些喜歡哇哇叫的國家,再也不吱聲了,而是安靜如雞。
比如2020年的加勒萬河谷之戰,雖然是印軍第81旅比哈爾聯隊第16營營長桑托什·巴布上校帶領數百名印軍沖入河谷,存心是找茬的。
但你看看他們手裏有步槍麽?沒有,都是棍子。
也就是說,雖然巴布上校立功心切,但大事小事他還是拎得清的。
那就是邊境摩擦歸摩擦,但一旦開槍,那是要出大事的。
結果呢?
因為印軍組織度與解放軍巨大的差距,即便中印軍隊都拿著冷兵器,400名印軍卻被70多名解放軍壓著打。
最後印軍20人被打死,100多人被俘。
就連那個挑事的巴布上校,也死在了解放軍的狼牙棒下。
中方也只有在最開始談判時遭遇突然襲擊時吃了虧,後續的械鬥中做到了零亡。
事後印軍雖然在邊境大舉增兵,但始終不敢再進入加勒萬河谷一步。
這是一種既向國內民族主義有所交代,又能嚴控沖突烈度避免走向全面戰爭邊緣的危險平衡術。
無獨有偶,菲律賓那邊,也同樣學會了「印式挑釁法」。
2024年6月17日,菲律賓多艘船只攜帶非法物資沖擊仁愛礁,然後被中國海警攔截。
雙方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激烈沖突。
結果呢,讓廣大網友啼笑皆非。中國海警直接登上了載滿菲律賓特種部隊的小艇,繳獲了8支AR15步槍。
菲律賓士兵都有不同程度的輕傷,其中一名士兵大拇指都沒了。
菲律賓這可是特種部隊,手裏還有槍,現在居然被中國的海警,拿著消防斧呵斥得一動不敢動?
也有網友戲稱,中國造了這麽幾百萬噸的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兩棲攻擊艦、航母,最後解決問題的,竟然是一把幾斤重的斧子?
你看,當中國在南海以噸位和數量優勢形成實質管控時,菲律賓的實際應對手段極其有限——
背後正是畏懼沖突升級的本能心態。
這是弱者在巨人陰影下能做出的最激烈卻也最克製的抗爭形態,更是中國力量投射所形成的戰略威懾的具體表現。
每次冷兵器沖突,「千萬不能開第一槍」已成為這些國家不約而同的行動默契。
當然,隨著中美博弈的日趨激烈,中國很多時候也不能總指望周邊國家的「行動自覺」。
我們需要走出去,主動「釋放威懾」,迫使一些心懷不軌的國家在被美國說動時,內心也要掂量掂量。
所以,近些年中國海空軍從傳統近岸防禦,不斷走向深藍。
——航母戰鬥群駛入太平洋深處(經宮古海峽抵近關島)已成新常態;
——萬噸大驅在澳大利亞外海實彈射擊;
——轟-6K轟炸機群攜長劍巡航導彈飛躍宮古水道或巴士海峽;
——海軍艦艇利用無害通過權貼近日本、菲律賓海岸四五海裏。
這時候,周邊那些喜歡哇哇叫的國家,再也不吱聲了,而是安靜如雞。
這些國家深知,在中國絕對占優的情況下,開火代價幾何?
這些鋼鐵力量的每一次出動,都在無言訴說著一個真相:
正是這柄懸於天際的和平之劍,才讓躁動的周邊國家沈靜下來傾聽理性的聲音的真正原因。
4 全世界的幸運
恐怕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什麽中國擁有震撼全球的工業體量與高效社會動員體系,卻仍然如此低調?就連軍事威懾都是點到為止?
原因很簡單,中華民族對和平的摯愛,絕非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這源於悠久文明所孕育的「以和為貴」的倫理根基,經過近代屈辱對「落後就要挨打」的痛苦體認。
更建立在中國對自身所掌控力量的深刻自覺與理性克製之上。
人類應當慶幸,當今世界最具力量掌控能力的國家之一,正是和平信諾最堅定、和平實踐最誠懇的國家。
而不是嘴上喊著要拿下諾貝爾和平獎,轉頭卻要轟炸伊朗的那個國家。
在這個霸權思維與沖突陰霾仍未散去的時代,人類何其有幸——
最和平的民族手握最堅利的劍,卻以最冷靜的手約束劍鋒的方向。
這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道路選擇,更是動蕩年代,全世界人民享受和平的定海神針
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1468886&s=fwzxhf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