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府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近期發表一篇專文,直指儘管台海衝突頻傳,中國至今遲未出手的根本原因,並非單靠軍事嚇阻,而是台灣有三項深植全球經濟的非軍事變數,使北京對武力選項持保留態度,不敢輕舉妄動。
「護國神山」威力讓全球都不能失去台灣
若台海爆發衝突,晶片供應中斷將直接重創全球產業鏈,美中皆無法倖免,彭博研究更指出,一旦台灣晶圓廠受損,全球GDP恐在首年萎縮10.2%,經濟衰退可能持續十年以上,即使美國積極推動台積電赴亞利桑那設廠,但先進製程仍集中於本島,無法短期內取代其全球地位。
台灣海峽不只軍事熱點,更是全球貿易命脈
其次,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夾在台灣海峽與呂宋海峽間,為全球海運樞紐之一,台灣港口處理的貿易總額在2022年達到5860億美元(約新台幣17兆元),而經由台灣海峽的航運總額更高達2.45兆美元(約新台幣78.7兆元),不只台灣,連中國自家港口也高度仰賴這條路線。
若發生軍事衝突或封鎖,不僅船舶必須繞道,還會使中國東部沿海港口失去轉運與維修功能,造成連鎖效應,打擊全球供應鏈與中國本身的出口貿易。
經濟疲弱壓力大,北京難承受戰爭代價
第三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中國本身正面臨經濟成長放緩與內部困局,中國經濟處於高度脆弱的狀態,據統計,中國GDP有37%來自出口,貿易與台灣晶片依賴程度極高,台灣供應就占其晶片進口的60%。
若動武造成國際制裁或貿易中斷,將會對中國自身構成巨大的反噬,而中共政權的正當性,很大程度也依賴經濟表現支撐,一場導致經濟崩盤的戰爭,極可能動搖其統治根基。
文章也指出,即便中國要動手,還得確保不破壞晶圓廠、不損害關鍵人員,否則就等於失去開戰的戰略價值,再加上近年軍中貪腐與整肅頻繁,也使得其戰備能力與軍心士氣都備受質疑。
https://www.storm.mg/article/11045118
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英語:Quincy Institute of Responsible Statecraft)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的美國智庫,位於華盛頓特區,以美國前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的名字命名。它被形容為具「現實主義」特性,在美國外交政策中主張「克制」。
該智庫最引人注意的金主 是喬治·索羅斯與查爾斯·科赫的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