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印度飆風戰機被擊落值得台灣IDF借鏡 -- 上報 / 評論
近日,巴基斯坦軍方聲稱,印度「飆風」是由中國製殲-10CE戰機發射PL-15E飛彈擊落。還公佈照片,若此說法成立,不僅是「飆風」戰機的首次戰損,這裡我們暫不對此做出評論,也不替順從其他媒體幫殲-10C打廣告,但吸取教訓,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強,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心態,目前台灣戰力最需要加強的就是IDF。
此篇就以以下5點做分析參考,從敵人看自己的弱勢,我們才能對自己的弱勢因應,F16V的戰力最強,幻象的戰力可能輸在長程飛彈,IDF則更缺乏電戰能力,過去中科院一直想整合F16的舊式電戰夾倉給IDF使用,但一直因為某些事情沒有談好,使得電戰夾倉計劃停擺。
殲-10號稱採用第三代半導體的氮化鎵雷達,是號稱反應速度比砷化鎵還快的雷達更耐高壓、高溫、高電流,適合高頻且輕量化的電子產品,這是中國自己吹得資料,我們看看就好,畢竟沒有公開的數據,僅作參考。但在某種程度上依然可以被視為一款 「簡化版」的「最強側衛」。
但殲-10C也不是說完美無瑕,巴基斯坦飛行員也指出了一些殲-10C存在的問題。首先就是殲-10C在實戰演習中,機身只能掛載兩枚空對空導彈,其實可以掛到四枚,但因為有時任務需要還要掛副油箱,只能犧牲飛彈數量,在掛載量上不占優勢。造成的問題就是殲-10C的攻擊容錯率低,飛行員必須在兩枚飛彈的情況下,精準地命中目標,不然就會陷入被動局面。另外兩個掛架,因機身設計限制 只能掛載小型炸彈,無法掛載精確制導飛彈。
基本上殲-10C的航程略短於IDF,但殲-10C的功能配備,却比IDF更全面。
1. 殲-10C雖然是配備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但型號依然沒有公開,遑論具體性能。僅僅憑是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就說性能可以跟AGP83相比,這話說的太滿?這個我們保留。
而內建的集成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IRST),使其能夠更有效地鎖定近距離範圍的匿蹤戰鬥機,而不需開啟雷達。這個功能雖比不上F16V 的軍團夾倉的標定距離遠,但基本幾十公里距離是有的,只是沒有公開的數據,僅能推估,但他基本上提供了紅外線搜尋的功能,我們的中科院一直沒有幫IDF加裝,或許任務用不到,但你怎麼知道那天會用到,再來不努力加強研發,我們的科技實力就無法進步。
2. 電子干擾系統(ECM)一直是IDF缺乏的,目前IDF僅僅只有RWR雷達預警接收機,也就是飛彈來襲警報器,面對飛彈來襲,只能預警,機上沒有電子干擾,也沒有所謂的電戰能力,比如幻象戰機的收集對方電磁波訊號,再加以干擾,此時如果IDF再遇到電子作戰機干擾蓋台,那雷達失效的情勢下如何接戰?
或許在沒有電戰能力下,中科院是否可以先加大RWR的感測距離跟能力,讓駕駛員可以提早感應空中的目標,提早反應,這應該是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
3. 與新一代WS-10引擎,雖然此型引擎的數據不詳,但據說他最新型已經改成三維向量噴嘴,也就是他的噴嘴方向可以改變,使操作上更為機動多變,但因他航程短,就是殲-10C的總油箱容量比較小一些,比IDF更小,也就是航程更短,所以長距離,深入的作戰環境不適合他。他只適合用在距離比較小的守勢作戰,所以殲-10C在巴基斯坦周邊行動的話,那麼問題應該不大。
殲-10C戰機也能做到超音速巡航,只是巡航時間短,僅僅只能維持30~45秒左右,最大速度為1.6馬赫。之所以會如此,完全是因為殲-10C戰機的定位主要是格鬥方面,其它方面都是超視距作戰,對雷達的要求是最大的。
待在空中的時間,反而使這功能效果打折,但對比IDF的1042-70發動機,沒有向量噴嘴,IDF機動力恐是弱勢。
殲-10C的航程略短於IDF,但殲-10C的功能配備,却比IDF更全面。(IDF型戰機/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4. 霹靂15這些長射程的飛彈,因為可以使用雙向數據鏈,然後與預警機,或地面雷達站配合,發射後由雷達站提供座標訊號,再配合飛彈雷達尋標,使其有更長的雷達探測距離,並裝有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射器,也就是他有兩段火箭,一段燒完了,再換第二段燒,極速能夠達到4馬赫的速度,也大大延長他的射程。2021年中國航展上展出了PL-15出口型——「PL-15E」,PL-15E重210kg,廠家公開數據則是稱具有145km的射程。故業界推測中國人民解放軍自用版本的合理射程,被認為在200km左右甚至300km,雖然有人曾經懷疑霹靂15的射程數據,但綜合上面所訴,霹靂15還是有值得國人採納學習的部分,
5. 如果綜合上述情況,假設中國長程飛彈的A射B導性能已經可以實戰,但因為台灣海峽寬度有限,或許我們不必用到雙向資料鏈來延長飛彈射程,那我們是不是直接加強幻象跟IDF的抗干擾能力,以及直接干擾能力,霹靂15為主動雷達導引,我們是否應研發如何遮斷它的訊號,或干擾他雷達的搜尋能力,使它的霹靂15長程飛彈無法發揮能力,那我們的幻象跟IDF也許還有一搏機會,至於F16V 的戰力當然是最強,很多專家都介紹過了,改天再以另一個角度來談
假設殲10的戰果是真的,但從另一面看,用霹靂15這麽大顆的飛彈去打飆風,飆風只是法國的一型優秀戰機,霹靂15這飛彈這麽大顆,直徑20公分,中國自己原本界定就是要打預警機等高價值目標,你拿來打一架小戰機,然後還要A射B導,中間缺一個環節就會失敗,打一下小戰機而已,還要這麽多協助,實際上中國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再提醒一下,假設殲10沒有霹靂15這顆飛彈,而且需要預警機幫忙導引,或地面雷達幫忙給座標,那麽霹靂15再長的射程也只能用在守勢作戰,則戰果可能就不同了。而且代表霹靂15的長射程並非無法破解。
當各路軍事專家驚艷它的AESA尋標頭效果時,如何破解這個尋標頭的效果,將在各國展開競爭。也確實,中國需要新的戰果振奮士氣,這到是真的,於是中國的短影音推薦殲-10C的影片通通出來了,這場空戰的戰果無疑是中國軍事航空的最佳宣傳,我們冷靜觀察就好。
※作者為業餘作家,軍事研究者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230061
印度飆風戰機被擊落值得台灣IDF借鏡
僅僅憑是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就說性能可以跟AGP83相比,這話說的太滿?這個我們保留。


APG-83就是一個劣化版的APG-80,就因為台灣買的F-16V裝備了這個雷達,原文就覺得性能很強?要知道JF-17BLOCK3裝備的KLJ-7A就可以和F-35未升級版的APG-81相當了,一個可笑的APG-83還要拿來當遮羞布多久?還想和J-10C的氮化鎵AESA相提並論?
看看人家的論文怎麼寫的吧
論文作者是希臘軍事學院和希臘空軍學院的專家
AESA radar and IRST against low observable threats
vn51 wrote:
但殲-10C也不是說完美無瑕,巴基斯坦飛行員也指出了一些殲-10C存在的問題。首先就是殲-10C在實戰演習中,機身只能掛載兩枚空對空導彈,其實可以掛到四枚,但因為有時任務需要還要掛副油箱,只能犧牲飛彈數量,在掛載量上不占優勢。造成的問題就是殲-10C的攻擊容錯率低,飛行員必須在兩枚飛彈的情況下,精準地命中目標,不然就會陷入被動局面。另外兩個掛架,因機身設計限制 只能掛載小型炸彈,無法掛載精確制導飛彈。
基本上殲-10C的航程略短於IDF,但殲-10C的功能配備,却比IDF更全面。
IDF??教練機??
J10C可以透過空中加油來延續航程..IDF??
J10C這次用的不是A射B導..至少是3方數據鏈及時共享...IDF連LINK 16都沒上..要怎A射B導??
F16V能上LINK 16..但是無法做到雙向數據鏈共享..LINK 16或22是單向轉載..無法及時數據鏈共享...
A射B導跟老共這次用數據鏈共享的目的就隱藏..讓對方不知道飛彈來襲...
A射B導打船有機會..打飛機機率不高..因為飛機速度快而且是3D 有高度..你A射B導..那誰來報告敵機方位?
誰負責監控飛機動向??不管是A還是B監控..皆會暴露蹤跡..所以A射B導打飛機毫無意義...
飛彈射程有效距離多遠就是多遠...A射B導無法延長飛彈距離..
老共的共享數據鏈就是用紅旗9火控偵查陣風動向..但是不發射...
J10C靜默..電偵機靜默..透過紅旗9的火控偵蒐告知方位..J10C朝大略方位發射後脫離..交由預警機引導..
陣風至今指感受到紅旗9的火控威脅..但是紅旗9又不發射飛彈..直到PL15接近開啟雷達跟第二段加速時..陣風才發現飛彈來襲..飛機自動發射熱焰彈鋁箔條...但是已落入不可逃逸區..立刻被擊毀...
陣風戰機的駕駛連彈射都來不及...
姦-10的航程比IDF短??
姦-10早就有複合掛架,而且如有必要還可以增加兩個掛架。
掛上三個副油箱,還可以再掛上4+2對空飛彈。
外側副油箱掛架如果修改成像F-15那樣,
那麼上三個副油箱,總共可以掛8+2對空飛彈。
飛上天後,還可以空中加油。
掛鐵炸彈就更多了。
速度也不對.......
雷達...........
不知要怎麼吐糟了....
這個業餘的,真的是業餘的。

歼10C最多能挂多少枚导弹?
https://news.qq.com/rain/a/20221024A08BM700
歼10C战机真帅!复合挂架4中2近,不装翼尖挂架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948704
bulldog2005 wrote:
IDF?
一個作戰半徑是1100~1500公里,另一個是750公里,怎麽比?..(恕刪)
IDF由於當初美國限制引擎推力的關係只能縮小機體以至於攜帶的燃油不多,作戰半徑大約只有300公里,緊急攔截只有150公里,後來美國解除了引擎推力,IDF若攜帶副油箱作戰半徑可達1100公里。
其實IDF要當攻擊機是不太行,攻擊只能靠自己,但若單純防衛是還可以,就必須與地面防空飛彈部隊聯合作戰,就像這次印巴空戰一樣,巴基斯坦是趁飆風返航時攻擊,也就是從飆風後面攻擊,空戰本來就是誰先取得攻擊位置,誰就贏。
只是以戰機機動性而言,SU-34似乎比飆風好,俄軍SU-34閃過烏克蘭三枚愛國者MSE,不是阿三哥的訓練不佳就是飆風名過其實,當戰機被飛彈追時必須要不斷急轉消耗飛彈的燃料。
vn51 wrote:
(轉貼)印度飆風戰機...(恕刪)
巴基斯坦的 J-10 是外銷版本的, 也就是說多半是有些功能被砍, PL-15 也是
J-10 在中距離一對一打 Rafale 纏鬥, 應該還是法機勝算大些, 這次巴基斯坦
能贏, 一大部分是靠整套系統運作, 加上用超過印方想像的遠距 PL-15 突襲建
功, J-10 只算是 PL-15 載台, 沒那麼神, 畢竟這已經是共軍舊的低階戰機, 不是
主力, 台海如果發生戰爭, 不管是對美軍還是國軍, 都不會拿J-10 打第一線, 多
半是把敵方主力打得差不多了, 才派 J-10去收拾殘局 !
打第一線的一定是 J-20 / J-35 這種隱形戰機, 不管你相不相信, 他的構型本身就
是遠比我們的四代機雷達訊號小, 加上機身的隱形塗料, 即使不及美軍, 也遠比我
們強多了, 加上 PL-15/ PL-17 超過 200 KM 的遠距射程, 他打得到你, 你打不到他.
我們要考慮的是怎麼應付這第一波攻擊, 我們的預警機, 能否躲過這種突穿的遠距
攻擊, 因為接下來, 我們的機場/ 固定雷達/ 已知的防空飛彈, 一定會先遭遇一波密集
的彈道飛彈攻擊. 像是俄軍的伊斯坎德爾超高音速導彈, 連以色列這樣高強的的防
空能力都無法全攔, 第一波攻擊後, 我們還有多少雷達還在 ? 還有多少機場可以操
做 ? 還剩多少防空飛彈 ? 我們可沒有 F35B/F35C 這種可以垂直起降或是短場起
降戰鬥機, 或是航母這種可以移動躲避的起降載台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