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能干擾F-22的「陣風」戰機,為何逃不過J10C一擊?


近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空戰在喀什米爾爆發,巴基斯坦空軍對印度展開了精密籌劃的空中打擊。根據巴方通報與社交平台大量佐證資料,印度空軍在短時間內損失6架軍機,其中最引發震動的,是「陣風」戰鬥機被中國霹靂-15導彈擊毀。


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空戰勝負。陣風戰機是印度近年來最引以為傲的高端裝備,擁有主動相控陣雷達、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還搭載了號稱能抵禦F-22鎖定的Spectra綜合電子戰系統。在西方航空界的設想中,它是第四代半戰鬥機中的「終極形態」,專為複雜電磁環境設計,理論上極難被鎖定擊落。

但這一次,它不僅被擊中,而且是在幾乎沒有規避動作的情況下被霹靂-15導彈擊中。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於這場「沉默的遠端獵殺」,我們必須從戰場布局、電磁對抗機制與導彈技術的協同變化中,重新理解現代空戰的真相。

歐洲最先進的空戰自衛系統失效了


按理說,陣風戰機不該這麼輕易被擊落。它所搭載的Spectra電子戰系統,被法國達索公司譽為「歐洲最先進的空戰自衛系統」。這個系統集成了雷達告警接收器(RWR)、主動干擾機(DRFM)和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能在敵方雷達鎖定之初就發出預警,隨後自動釋放干擾波束或誘餌彈躲避導彈追蹤。在北約歷次演習中,Spectra曾成功干擾美軍雷達,甚至F-22隱身戰機也無法鎖定,可謂名聲在外。

那麼,它為何未能抵禦霹靂-15?

問題的關鍵,或許不在Spectra系統本身的技術短板,而在於巴基斯坦空軍所採取的戰法與態勢,超出了Spectra的反應邊界。Spectra系統是設計用於應對「常規空戰流程」的防禦系統:雷達探測→威脅識別→干擾規避。但是面對霹靂-15,Spectra系統可能不是「沒有干擾成功」,而是「連干擾啟動都來不及」。

因為霹靂-15並非孤軍突襲,而是置於一整套「預警+數據鏈+導引一體化」的作戰網絡中。霹靂-15通常在中段飛行階段由預警機或地面雷達透過數據鏈精確引導,直到末段才啟動主動雷達導引。霹靂-15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啟動時間很短,一旦啟動即進入末段鎖定,而這時距離目標可能已不足20公里,留給Spectra的反應時間以秒計,干擾窗口極小。

此外,如果霹靂-15使用了頻率捷變、低可探測性的導引波段(如Ka波段),再輔以地面和空中雙向數據鏈修正航跡,那麼Spectra這類以「戰鬥機自保」為核心的系統,便無法構成真正意義上的防護。再加上導彈本身具備抗干擾演算法優化,即便Spectra成功識別、釋放誘餌,也未必能改變導彈航跡。
2025-05-09 14:3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陣風 戰機 22
法國賣給中東各國的陣風早讓巴鐵兄弟上機玩好幾年了

中東不只一個國家有陣風戰機 卡達 阿連酋 埃及都有

法國也不敢管這些中東國家之間的互相交流與訓練

哈哈 最新系統還不是找到了漏洞可以突破 如此而已
雖然說小巴這次實質上的空中防御作戰(遠程打擊印度那些起飛試圖攻擊巴基斯坦地面目標的機隊)依靠的是整個作戰體係的整合度和前期準確高效的情報保障。

但之前經常被這邊網友否認或者嘲笑的“一吋寬一吋遠”理論,一樣發揮了巨大作用。
殲10C 750mm的雷達孔徑,對比陣風的550mm,同為ASEA體制下就是有明顯優勢。

之前會有很多網友懷疑中國的雷達電子技術,認為不如法國等歐洲老牌國家。
但這次掉落的PL15E殘骸證明,其導引頭是標準的AESA體制,
並且導引頭部件的出廠日期居然是遙遠的2015年7月。

也就是說10年前早期批次的PL15導引頭就已經是ASEA。有记录比PL15更早用AESA的只有日本的99改(AAM-4B),也不排除有PL12的后期型号比PL15更早用上AESA。
而法國的魔術(雲母),甚至歐洲的流星,美國的AIM120D,到現在也沒證據顯示用上了AESA體制的導引頭。(另一說是AIM120D從2020年開始改換AESA導引頭,但我沒找到相關消息)

——20250513修正:那張顯示201507的照片被查證是近期大陸某個收荒匠撿到的東西。照片PO的時間剛好是57印巴空戰之後。就被傳成了巴基斯坦此次發射的PL15E的導引頭部件。也就是說巴基斯坦的PL15E導引頭應該沒那麼早到誇張的程度。

實際上,因為GaN等元器件在中國大陸軍用和民用市場激烈競爭下的高速迭代。加上相控陣(相掃)天線也在軍民市場的高速普及和迭代。稍微了解一點中國電子行業市場形勢的人,都不會懷疑這些年中國雷達技術的發展。

一個例子就是上上屆珠海航展,尋遍整個展場,只能找到一款用於出口的遠程警戒雷達是PESA,其他所有參展的大小相控陣雷達全部是AESA體制。展商的說法是,現在製造廠的整條生產線都是為AESA建設或者改造的,想在國內找個廠家給你做PESA甚至更老體制的雷達,還沒那麼容易……

這就是超大市場+全產業鏈的規模效應,和飽和競爭共同帶來的好處。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法國人/歐洲人/日本人/美國人的雷達硬件技術更優,算法更強,你雷達天線尺寸大只是因為你傻大笨粗做不到小型化”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當然在嬴學氾濫的現在,信者恆信,Haters gonna hate.
stollen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2025-05-10 16:12
mangchaocs

更正一下,2015年7月的導引頭這信息有誤,那張顯示201507的照片被查證是近期大陸某個收荒匠撿到的東西。照片PO的時間剛好是57印巴空戰之後。就被傳成了巴基斯坦此次發射的PL15E的導引頭部件。

2025-05-13 20:05
要問實際作戰人員

再來要去問飆風戰機原廠人員

這應該是能最接近實際答案的方法

其他就……
GuatingChua wrote:
轉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恕刪)


我也覺得 陣風被打得很冤
相信讓陣風飛上來單挑 ,結果可不會這麼慘

武器設計 建立在 一對一 或 二對二 的決鬥 框架,來預設系統的自動偵測與反制
這次就超出設計 (漏洞 or Bug),專注來自地對空系統的鎖定 對A射B導沒有了反應
可是 法國人設計時沒想到遭遇A射B導的對手嗎 ? 怎麼可能..

問題我猜就在決鬥 框架,需在一定的空層高度 面對面 一對多 or 多對多 的情境才能處理
忽略了起降時 也有需要接戰的情境
假設 這個bug為真 而 對手也知道了... 等著時機來到 自然就 受死吧

就像
呂蒙單挑不可能打得過關羽 還是能找到機會抓住

能贏 是找到贏的方法,然後抓住機會
phantacy

單挑必輸,為何還要單挑?

2025-05-12 13:10
wa333

此役巴方策略的運用及精準打擊,輾壓式完勝,不是靠運氣,也不能用傳統的Dogfight來評估戰力了.

2025-05-17 11:05
mangchaocs wrote:雖然說小巴這次實質上...(恕刪)

我今天加碼了民用相控陣雷達的廠商

聽說大陸已經有氧化鎵製程突破了.
mangchaocs

雖然實用化和普及應該還需要時間,但對比其他市場,可以相信大陸的速度。

2025-05-09 17:38
我都還沒看到國際權威媒體的證實新聞
全世界實驗線成本最低會在哪? 那個國家成功機率就比較大⋯⋯⋯

客觀來說,中國實驗成本最低,配合人力無限多,試錯成本無限低⋯⋯

N年前的工作經驗,台灣同樣時間只能試兩個開模版本,中國部門已經跑了一百組⋯⋯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我今天加碼了民用相控...(恕刪)
GuatingChua wrote:
轉這不是普通...(恕刪)

聽說,是紅旗九鎖定,傳給空警機,再傳給J10,不是J10鎖定
young000 wrote:全世界實驗線成本最低...(恕刪)


這是李自成的概念嗎?

孫傳庭說李自成能輸個十回八回馬上可以回血. 他孫傳庭連一回都輸不起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