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短短1天而已,中共已派遣36架次共機、共艦7艘次,從北、中、南三面逼近台灣,距離台北市僅20餘海浬。至於20餘海浬有多恐怖?退役少將曝嚴重性,直言已能實施「斬首作戰」。
國防部日前宣布,從週四(20日)上午6時至週五(21日)6時止,偵獲共機36架次、共艦7艘次,其中34架逾越海峽中線進入西南及東部空域。
沒想到,共機從北、中、南三面逼近,從至中線往北延伸至基隆外海、西南外海域,甚至距離台北市僅20餘海浬。
至於共機距離20餘海浬是什麼概念?退役少將栗正傑在《盧秀芳辣晚報》節目中指出,以俄烏戰爭中使用的聯合制導炸彈(JDAM)為例,只要在炸彈前裝個小翅膀,就能滑翔20幾海浬,所以只要在20幾海浬外丟下炸彈,就會「滑到台北市,實施斬首作戰」。
栗正傑也拿出國防部公布的共機動態圖,並分析直言,澎湖等於已是被「三面包圍」,而且澎湖有馬公機場、空軍天駒部隊、海軍艦隊,共軍也不需要用飛彈來打,只要用JDAM聯合制導炸彈,就能對澎湖的機場實施攻擊。
另外,栗正傑認為,以前共機大多沿著台海中飛而已,頂多飛東邊一點,但自賴清德當選總統以來,明顯看到共機很多切進北部地區,台東外海多了軍艦,而且還有一個不同的點,就是昔日只有共機擾台,現在共艦、海警船也來,其中海警威脅大於軍艦,能依法登船來臨檢,對我國具有經濟威脅,「軍艦的威脅又大於軍機,軍艦可以停留1、2個星期,攜彈量更大」。
光是這些兵力用為開戰第一波...能夠有多少活著回去?就算是3倍也是全滅,開戰以後就沒事了?真的就怕只打嘴砲不打實戰,退役將領嘴泡打的兇,何時才能打實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今(22)日表示,對於台灣問題,從當前各種客觀態勢來看,盡管中國大陸一直把和平統一視作優先選項,但作為一個觀察者,認為「非和平統一」的現實可能性更大。提出了兩點關鍵:軍力準備和經濟準備。但也指出中國真的要武統台灣,還差經濟戰略自主、國際社會理解兩個條件。
金燦榮指出這次「聯合利劍-2024A」演習有個特點——冷啟動,即沒事先宣布,一宣布,部隊已經到附近了。此外,這次軍演覆蓋範圍更廣、距離台島更近、兵力規模更大、實戰意味更濃。現實來看,東部戰區現在拿出來的這些手段,已經夠用了。
當然,如果真動手,解放軍可能希望處理得更漂亮點,而要想動手後打得漂亮,也都要提前往最壞處做準備,即假設美國及其盟友會全力以赴介入。
此外,軍迷們應該都知道,在戰爭中,由海向陸的登陸戰是最難打的,而台灣本身的防禦體系是很好的,因為兩蔣時期一直在完善,之後也沒有停止,再加上美國的盡力幫忙,因此也有軍事專家認為台灣的防禦體系甚至是超過以色列的。
經濟方面,中國現在的經濟存在一個大問題,就是缺乏經濟戰略自主性。
中國經濟的體量,若根據 2011 年的不變匯率計算,中國的 GDP 達到美國的 79%;若按當下的匯率,中國的 GDP 是美國的 65%;若看購買力平價,是美國的 120% 至 160%,浮動不等,但總體是超過美國的。可以說,中國經濟的體量是很大的。
但是,中國的經濟也挺脆弱的。糧食需要進口,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去年進口糧食 1.69 億噸;石油方面,中國的對外依賴度是 73%;天然氣方面,對外依存度是 42%;另外,也缺很多礦物質。
另外,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理解、支持,是兩岸非和平統一的重要環節,需要進一步落實。直言台灣問題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特殊難題」,指目前美國和部份台灣人士正在把問題激化,重點是要讓國際理解,激化的主因不在中國。
最後他強調,但是優先選項還是和平統一,然而現實是和平統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因此我們有必要提前做好非和平統一的準備,其中既包括軍事、經濟,也包括國內政治及國際理解,這些都需要認真地做工作
如果能短時間打贏需要考慮這麼多?不論原油,糧食,礦物甚至金融流動,中國至少能撐3個月,但是中國3個月打不下台灣,甚至打台灣3個月前就要開始斷糧,斷油,現在中國搞菲律賓,美國不會搞中國海運空運?非和平統一會執行,因為和平統一已經失敗,但是戰爭就能夠成功,拭目以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