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共軍為犯台密集研究二戰「諾曼第登陸經驗」,北京可接受死更多人
Newtalk新聞 |張柏源 綜合報導 的故事 • 50 分鐘 • 已讀取 1 分鐘Newtalk新聞
中國持續加強對台軍事威脅,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日前突襲宣布對我國展開「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習,在本、離島地區劃設8處軍演區,引起國際社會警戒。美國軍事評論員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表示,共軍為侵犯台灣而長期研究二戰時期盟軍諾曼第登陸的戰爭經驗。他認為兩岸軍力早已無法平衡,美國需從外交手段著手。
高德斯坦在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撰文寫道,軍事專家長期指出,如果中國試圖進犯台灣,共軍行動規模必須和二戰時盟軍諾曼第登陸相似。台灣海峽的寬度和英國與歐洲間的英倫海峽類似,英倫海峽接近諾曼第,距離約100英里(約160公里),解放軍數十年來密集研究諾曼地登陸的各種面向。
解放軍的「中國國防報」年初曾有文章剖析當時盟軍空中火力在諾曼第登陸的D-Day扮演關鍵角色,阻止強大的德國戰略預備部隊進行大規模反登陸作戰。高德斯坦近期發表的學術文章提到,解放軍有條理地仔細研究D-Day經驗,這些經驗似乎已直接影響共軍就台灣出現緊急情況時的準備。
海軍方面,共軍對D-Day戰役的水雷裝置特別有興趣,並指盟軍動用數百艘掃雷艇為登陸艦隊維持航道順暢。高德斯說,中國戰略人員瞭解,盟軍設置7千個水雷防止英倫海峽東側遭侵入,減低德國海軍攻擊盟軍的機會,與台海情勢有關鍵相似性,共軍侵台時封鎖台海是中國海軍最重要的任務,解放軍也從諾曼第登陸學到有必要發展人工碼頭及大型民船艦隊。
此外,共軍學到盟軍在掌握空優時才登陸,並評估兩岸戰機比例為絕對不對等的20比1。盟軍當年在制空優勢下,美英轟炸機才得以粉碎德軍補給線,同時摧毀納粹的沿海雷達系統,有效阻絕敵軍。中國軍事分析師也相信,盟軍在空中運用降落傘與滑翔機,重擊德軍後方。
諾曼第登陸損失了4400條性命,但有15萬盟軍成功登陸。高德斯坦強調,各國戰略人員若真的對D-Day感恩,就得瞭解解放軍會預期更多人命損失,北京也可以接受這個事實,而中國實際上有能力進行全面的登陸進犯。高德斯坦指稱,為避免台海發生最糟情況,美國領導者應致力更積極的外交方案,而非一味透過軍事手段,追求兩岸早已不存在的軍事平衡狀態。
ebola01 wrote:
美學者:共軍為犯台密集研究二戰「諾曼第登陸經驗」,北京可接受死更多人
戰術想定不是只有一種,通常會先以紅軍思維列出進攻手段,再將這些問題給學員擬定對策。
美國為何只說最不可能發生的登陸戰,是不是只有登陸戰才能佔到一點點的便宜,有勝利的機會?
紅軍想定(其一做法):先以火箭、導彈取得海、空優進行封鎖,攻擊軍事及輸電系統,但不登陸,台灣內部混亂,要求台灣政府進行談判,
請問貴官如何處置?
tonylch wrote:
戰術想定不是只有一種...(恕刪)
我自己身為台灣人
看疫情時候就知道
台灣內部的穩定能力真的很不錯
而飛彈洗地論
已經是過時的產品了
飛彈除了攔截還有干擾飛彈的武器
解放軍發射三輪1000顆飛彈
被攔截的 被干擾的 還有灌水飛不起來的
真實敵到台灣土地上的能有幾個
我料習從寬給你算300枚好了
(伊朗1000顆被攔截95%)
而飛彈真實有效打擊的比例約1/4
真實破壞到設施的不到80顆飛彈
台灣36,000平方公里土地
平均450平方公里只有一顆飛彈有效打擊
台灣社會的狀況大概會是
在沿海處會聽到嘣嘣碰的聲音
但又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
飛彈打出的彈坑 民眾還會去旁邊打卡
因為非常的稀有
甚至會有民眾揪團去海邊看飛彈被攔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