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低軌道火箭與地對地導彈兩者相關技術是一體兩面,國內太空火箭發射計畫是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主導,在今年台北航太展展出一座太空火箭模型,外型不像一般火箭,倒是與美國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相仿,引起關注。中科院對籌建固體推進燃料鴨子划水,太空火箭的研發與發射,仍將回歸由中科院主責,較為實際。
太空中心今年曾在台北航太展展出送自製發射衛星進軌的太空火箭,一般載運火箭衛星所在的前端通常很大很粗,絕少比火箭本體細,我國要自行發射小型衛星、多個微衛星,用不到這麼大尺寸的火箭。從前段酬載與後半段運送火箭兩者相對大小直徑和體積分析,此火箭模式激似義勇軍洲際導彈,意義耐人尋味。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二○一七年起就委託民間提供「多功能混合式探空火箭發射服務」。太空火箭對我國而言,目前可見不可即。而委商之路不可行,由中科院自基礎籌建能量,顯然尚未放棄相關規畫,「奇萊專案」目前還在進行中,尚未結案。只是計畫仍由太空中心主導,以太空火箭之名避免美國干涉。
中科院積極籌建固體火箭推進劑製造能量,國造天弓防空飛彈、雄三反艦飛彈、雄二E攻陸飛彈,乃至雲峰高空巡弋飛彈,都需要固體推進燃料。這種固體燃料本身與製造技術,都是敏感的國際管制物資。而三百加侖大容量的拌藥機有助於讓發射藥參數與品質穩定。中科院如今準備建立五條各有三百加侖拌藥機的生產線,超出現役國造飛彈量產所需,明顯是為配合發展太空火箭發射而籌建。
國安局日前在立法院透露,數位發展部正發展戰時資通訊韌性計畫,在台灣各地地面部署近兩百個接收低軌衛星訊號的接收站,以便提升戰時通訊韌性。今年底就開始啟動測試機制,但外界不知是接收哪組低軌衛星訊號。我國若能自行發射低軌衛星,有助建構相關戰力。

義勇兵1

中華民國ICMB???
---------------------------------------------------------------
心得 中華民國在獵風者衛星上驗證了 自己造的陀螺儀 跟可變軌系統
今天出這個新聞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