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有人問我對「潛艦」到底是怎麼樣的態度,這幾天我們的自製潛艦終於到了「下水」的階段,過幾天一堆拍馬屁與主上聖明之言詞就要出來了,但我是一個講實話的人該講的還是要講。
「潛艦」這項武器對台灣的海防的助力已經在最近幾十年當中有很大的減損,這個轉折我們可以用1996年到2023年這個時間區段來比較,這27年期間解放軍有多少差異就舉些例子來說說。
1996年那時,我們海軍的潛艦已經偷偷潛入很多地方沒有被解放軍偵測到,雖然沒有任何公開資料願意說明,但長江口與珠江口這些地方肯定少不了,另外解放軍位於浙江與海南兩個主要海軍基地的外海應該沒有少逛過,估計開戰後不知解放軍會有多少戰艦(海底與海上都算)會被這兩艘潛艦給擊沉之後解放軍也找不到這兩艘從荷蘭買回來的潛艦位置。
原因無他—解放軍的反潛設備與能量在1996年那個年代實在很差,當有機會看到退役之後051旅大級驅逐艦的船艏聲納在博物館中打開後只能嘆了一口氣,蘇聯時期的老聲納(有些後期的船改裝法國的聲納)的確不能有太大的作為,艦載機的部分1996年的051主力驅逐艦只能搭載小型的直九作為反潛直升機飛不遠、裝備又老舊。
再講一個例子,1996年時解放軍運八主要是運輸機使用,雖然解放軍已經有運八MPA海洋巡邏機可用,但主要是海上巡邏使用而非反潛,最重要的是運八MPA的數量很少,很特別的是運八MPA所使用的海上搜索雷達跟我們用的S2T是同一家公司產品,所謂運八ASW反潛甚至運九ASW反潛機型是最近十年的事情,當年根本不存在,目前解放軍的大型反潛機估計已有百架以上的規模可以在鄰近海域執勤。
最重要的當然也是最關鍵的,解放軍已經在其周邊海域建立所謂的海上長城-水下聽音陣列系統The Sound Surveillance System SOSUS,(這套系統我國海軍也一直在使用但我們海軍沒有敲鑼打鼓宣傳) 這個系統的建立讓潛艦在大陸沿岸活動很容易被偵測與監控,當然了解放軍這個系統當年1996年是不存在的。
講了這樣多的硬體,軟體的部分當然也是要講的,當年解放軍沒有甚麼資源可以研究,如今解放軍的各式科研船已經到過很多地方調研,鄰近區域大部分可以做為潛艦活動的地區應該都調查清楚了,該製作的3D地形圖也做好了當地的海流速度與方向、海底溫度等等甚至與海底物體位置都有定期更新,這些都是反潛作戰所需的基本資料。
當年1996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機,我們幾艘潛艦都可以拿來對抗解放軍而且肯定會讓解放軍的海軍艦隊慘兮兮,但這27年來的發展結果現在已經不復以往了,剛剛講的幾個範例反映了現實的狀況,我們海軍潛艦的優勢因為解放軍的進步導致潛艦作戰在台灣海峽與大陸的沿海地區作戰已經失去很大的優勢,將潛艦部署在這些地區不但無法有恫嚇對手的能力反而會變成遭到獵殺的獵物,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現實。
後面等到有很多人來罵我時再來繼續說明
---------------------------------------------------------------------------------------
果然有人罵我是小粉紅 讓我們繼續說下去
前面講過因為解放軍反潛能力與裝備已經大為精進,特別是台灣海峽這個關鍵的前線,潛艦已經無法作為制海的主要工具,如果未來解放軍越過台灣海峽大舉進擊的時候,潛艦根本無法做為第一線防衛解放軍兩棲登陸大軍的重要關鍵武器,這一點美國人很清楚這個問題才會硬塞100輛飛彈車與400枚魚叉飛彈給我們。
很多把潛艦當作神艦的人應該很難相信台灣海峽的作戰環境不利於潛艦的行動與作戰,除了高雄外海的大型峽谷區,台灣海峽大部分區域都不適合潛艦的行動,原因很簡單,台灣海峽太淺了,台灣海峽的澎湖外海靠大陸一側甚至還有一個台灣灘的淺灘區域連一般船隻開過去都會擱淺,台灣海峽中許多水淺的區域我們這些大型的潛艦都沉不下去,網路上有潛艦在潛望鏡深度潛航的影片從天空看就像一隻鯨魚在游泳非常清楚,所以要真正合適在台灣海峽部署的潛艦並非我們現在造的大型潛艦。
當然了,很多人支持建造小型潛艦而非大型潛艦並不是沒有道理,後來海軍決定建造大型潛艦有其理由,這些理由當然是機密不會讓我們這些外行的知道,很多反對潛艦計畫的專家其實不是反對造潛艦,而是不要造大型潛艦而將可用的資源來建造小型潛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與德國為何在接近戰敗的那個時期都採取相同的策略建造本土防衛專用的「小型」與「微型」幾款潛艦,我們海軍有沒有人想過?
日本與德國在面臨本土防衛的狀況類似我們的防衛需求,德國在小型潛艦的建造與使用特別有心得,SEEHUND海豹這個小型潛艦甚至被盟軍海軍上將認為造太晚又造太少了,否則這個小潛艦有可能改變戰局,日本的小型潛艦計畫跟德國相比只會多而不會少,可惜日本在戰敗前夕無法將這些潛艦變成真正的武器來運用,當美軍的接收人員看到幾百艘Kairyu潛艦未成品被棄置在造船廠時應該鬆了一口氣吧,這幾百艘潛艦若不要命開來對抗在日本沿岸附近航行的海軍艦隊,不曉得會有多少盟軍的船隻被擊沉。
日本與德國在大型潛艦的技術能力與操作如此優秀但為何無法把「小型」與「微型」潛艦的潛力發揮出來?理由很簡單,戰爭期間日本與德國海軍不願意將資源與時間放在這些本土防衛的「小型」與「微型」潛艦的建造,原本日本與德國海軍都可以將這些「小型」與「微型」潛艦進行完善的測試並訓練操作人員,但這些「小型」與「微型」潛艦的地位不受正規海軍的領導所待見,直到戰爭最後期不得已才匆匆上馬讓這些在「小型」與「微型」潛艦在未完成測試與訓練並缺乏配套的作戰計畫下來進行作戰。
這幾年的中科院當然也收到海軍建造無人潛艦的經費開始建造小型潛艦(有人/無人操作),不過這些小型潛艦是否能夠滿足海軍的需求,甚至中科院與我們最強外包-“龍德”的技術是否可以解決?波音的LUUV計畫的進度落後又超支,代表這類的無人/小型潛艦其實一點也不簡單,潛艦的技術問題不可能因為建造的潛艦變小而減少,除非潛艦的基本設計規格與要求大幅降低才有可能降低技術的挑戰,我也沒有見到規格? 要怎麼講呢?
-----------------------------------------------------------------------------------------------
自製潛艦的戰場在哪裡? 解放軍的高度進取讓我們的潛艦需要有不一樣的戰略作戰思維,潛艦的作戰最重要當然就是要有合適的海域來做為獵殺區,台灣海峽與大陸鄰近海域已經不適合作為潛艦的獵殺區,而且大家不要忘記我們的潛艦是柴油動力,傳統動力的潛艦需要上升到潛望鏡深度用柴油發動機發電,當然有絕氣動力系統AIP可以撐得久一點不用充電也可以躲在海底久一點,但除了要上升到海面附近發電外還有一個麻煩的罩門就是”速度”,潛艦的電動馬達大概也只能讓柴油潛艦在海裡跑個20節就無法再快了,不像核子動力潛艦一旦漏餡被對方探測自己的行蹤,核子動力潛艦甚至可以用比海面艦艇更高速的30節以上速度逃離,要不然美國怎麼會逼著澳洲買核子潛艦,這是核子潛艦相對於柴油潛艦絕對的優勢。
柴油潛艦只能像躲在海裡的忍者在固定的獵殺區狩獵,由於大陸沿海與台灣海峽的多數地區都不適合柴油潛艦來活動,目前台灣鄰近海面只剩下幾處比較合適作為潛艦的獵殺區域,首先是高雄外海的那個大峽谷一直延伸到南海的那個地方,畢竟解放軍的登陸艦隊若要從廣東附近出發要來高雄附近進行登陸,這些船只要一過了台灣攤之後就是高雄外海的那個廣大海底峽谷,潛艦在這個水深夠深而且範圍夠大的地方來獵殺敵方的艦艇是很合適,所以我們大型潛艦並非沒有合適的戰場來作戰。
另外一個關鍵作戰區域就是巴士海峽,巴士海峽的海底深度動輒幾千公尺,關鍵是海底的地形相當複雜而洋流強勁有許多島嶼散佈,這種咽喉要道本來就是潛艦埋伏作戰的完美之處,解放軍潛艦也把這個區域當作是通往西太平洋的通道(水面戰艦也是一樣) ,巴士海峽亦是美日海軍艦艇進出南海的要道,未來可能發生在巴士海峽的潛艦作戰肯定是最為激烈的一個戰場,這個戰場不僅是潛艦獵殺海面艦隊而已,各方潛艦之間的對決或是群戰肯定也會發生在這個地方,巴士海峽是解放軍通往西太平洋執行拒止AD/AA作戰的一個必經要道,若能夠阻擋解放軍艦隊從巴士海峽到西太平洋來拒止美軍的支援艦隊,或許有可能逆轉戰局也說不定。
當然台灣東岸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區也早就是潛艦作戰的一個很好的地方,台灣的西太平洋海岸離開陸地僅幾公里就有幾千公尺的大陷落峽谷,西太平洋海岸有護國神山阻擋加上與大陸沿岸的距離較遠,解放軍的反潛勢力對這裡很弱勢,除了海軍艦艇本身與船上的艦載直升機之外,解放軍很難獲得從本土來的支援而這些支援都要橫越台灣本島或是巴士海峽而來,因此在西太平洋活動的解放軍艦隊其實受到的威脅最多,真要發生大規模的作戰的結果會在海域遭受到最大的損失。
最後一個合適台灣大型潛艦作戰的區域在台灣北部琉球海溝附近,那裏的水深比起台灣海峽要深不少而且有許多潛艦可以躲藏的海底峽谷之類的地形,不過台灣北部海域距大陸沿海較近,若是潛艦活動區域的水面上失去空優的掩護,台灣北部海域會是解放軍主要反潛機隊出沒獵潛的重點區域,解放軍就算是技術與裝備提升了但也不代表台灣的潛艦沒有可以發揮的戰場,後面再繼續講吧。
----------------------------------------------------------------------------
所謂自製潛艦IDS在目前的環境下其實無法防衛我們海防的最重要的部分-台灣海峽與台灣西部的海岸防線,這就是關鍵也是無奈之處,雖然造出潛艦是一個很厲害的國防成就,但時空的變化讓這個成就無法轉變成真正的實力來彌補現在解放軍與我軍在海防作戰的優勢。
台灣的西部海岸到底還需不需要另外一種小型潛艦來進行作戰,我們可以參考的「國家」與「組織」的範例其實有三個但似乎我們的主流海軍與政府高層不太願意去接受這個現實,要不然當年的大型潛艦與小型潛艦之爭也不會後來變成現在的自製防衛潛艦 IDS。
首要參考的對象當然是北韓,北韓的小型潛艦技術是從當年的南斯拉夫在1980年代技轉而來的(大型潛艦是解放軍技轉的),現在北韓的各型潛艦數量據說有70多艘之多,當然北韓這些潛艦因為發動特攻被南韓俘虜而公諸於世,但是如此粗糙的設計與技術水準還是在2011年用這種小破爛的小型潛艦在島嶼密布的淺海當中伏襲天安艦成功,這艘小型潛艦是在自家的海域發射魚雷而魚雷越過停戰線擊中天安艦,北韓用的魚雷是解放軍制式魚3型魚雷算是1970年的技術的老一代魚雷,不管如何,這些小破爛的小型潛艦已經目前南韓海軍的最大隱患再加上北韓軍隊視死如歸的作戰精神,因此未來南韓海軍若是對北韓發動兩棲登陸作戰或是沿著海岸發動攻擊,這會有一場好戲可看。
北韓講完要來講伊朗,伊朗面對美國海軍在船艦數量與技術精進的優勢下其實有一套自己的防衛策略,其實波斯灣的水深僅有幾十公尺跟台灣海峽有得拚,幾個阿拉伯國家即便有錢都不買潛艦而是花在水面艦隊的身上,這樣淺的波斯灣其實對潛艦的作戰很不利,但是伊朗想辦法建造淺水專用的小型潛艦來波斯灣作戰,當然伊朗也是近代自殺攻擊的無人艇技術大國,2017年沙烏地阿拉伯的護衛艦就被葉門”胡賽”組織使用自殺無人艇偷襲成功,而後面幫忙”胡賽”組織建造這個船的就是伊朗,大家只知道烏克蘭用自殺無人艇與無人機把俄羅斯的黑海艦隊打得七葷八素,但是伊朗在這個方面的實力一點都不如小覷,美國海軍也很清楚這個狀況而不願跟伊朗在這個領域直接較量,一旦開戰伊朗可能會發動數百艘載人與無人攻擊艇同時向美軍發動進擊。
最後還要講一個特例就是哥倫比亞的販毒組織,哥倫比亞的販毒組織造就運用潛艦與快艇的技術建造很多很奇怪的船隻來運毒了,面對美國的海巡單位及各國緝毒組織的強力追緝,這個販毒組織在叢林這些密布毒蛇猛獸的地方打造各式潛艦與隱形快速船來做為載運毒品的工具,早就有西方軍事界強力建議國軍運用這類的思維來進行下一代武器系統的研發,但是要怎麼說? 那位大哥也是當到高位最後人去政息不勝唏噓。
要我的想法台灣西部重要區域當然要有海防的武器,除了反艦飛彈之外沒有一點禮物送給解放軍的艦隊也說不過去?當然科科院正在研製的大型無人潛艦(Large Underwater Un-maned Vehicle LUUV)要花二、三十億的200-300噸級的有人/無人潛艦,這類潛艦到底適不適合在台灣海峽淺海區域進行作戰,其實我也不太了解?
但要進行小型潛艦的研發與建造計畫應該在好幾年前就是海軍內部的一個爭議,業內某位大哥也出了一本書來闡述自己的主張,不好意思這位大哥只送不賣我沒有辦法拿到這本書好好研究一下,前一陣子這些建造自製潛艦IDS的幾位大哥不也向”小型潛艦”的支持者開炮認為建造”小型潛艦”這一派抹黑唱衰”自製潛艦”,畢竟海軍的採購預算有限 萬一買了小潛艦而買不了大潛艦怎麼辦。
至於現在最熱門的自殺無人艇是不是有必要研發與建造,當然這類武器的研發與建造基本上門檻不高,更重要的是花的預算也不用太多,唯一的問題還是在通訊與控制,烏克蘭的無人艇是運用星鏈的技術來進行無線電雙向通訊的聯繫,當然這個衛星上網連線的方式解決了「操作者在迴路中」與「導航」的關鍵因素,星鏈系統是採用Ku的頻率來通訊理論上不好干擾,但是星鏈計畫是誰的? 哈哈這我不用多說了,一個有AI作戰能力而且能夠自己認出目標的無人艇是一個很難的技術,雷虎那艘無人艇離這個技術門檻還很遠,這類的技術恐怕科科院研究不久,至於下一步要怎麼走下去我也不知道?
--------------------------------------------------------------------------
解放軍如何破解灣灣的潛艦威脅,不要以為解放軍可以隨便犧牲拿自己的生命來完成大業,這年頭大家都是珍惜自己的生命,要是弄出人命的話也是敵方要死人不是我們有人要犧牲。
目前解放軍對抗潛艦威脅花了很大的資源,其實解放軍的首要敵人根本不是這艘還無法有任何作戰實力的”IDS自製潛艦”,出沒在西太平洋深海與巴士海峽這些地方的美軍核子潛艦才是解放軍海軍艦隊最大的敵人,基本上對抗灣灣的潛艦不是重點而是附帶執行的任務,當然在政治上台灣的潛艦可以對解放軍的船艦開火攻擊進行第一擊的攻擊而具有法理性,對解放軍來說雙方仍然處於內戰狀態而沒有簽署任何和平協議,至於美國的核子潛艦”真正”攻擊解放軍的任何船艦都需要美國總統及國會的同意正式宣戰才能執行,因為這是屬於正式戰爭行為如果引用交戰規則來作戰會有很大的後遺症,美國的核子潛艦雖然威力強大但有其政治的考慮而且一個不小心會直接把戰爭帶往核戰,美國海軍很清楚這一點。
對抗台灣海軍的潛艦,解放軍當然有幾個策略可以好好運用,第一個最好的策略就是兩棲登陸艦隊的航行儘量不要經過或接近潛艦可以埋伏的獵殺區,看過潛艦的退役官兵在網上釋疑,潛艦作戰並非像電影演的那樣浪漫,基本上相當低調而且很無趣,潛艦的主要武器-魚雷的射程其實不遠,目前可獲得的美製MK48 mode 6合理射程約50公里,那就表示潛艦的獵殺區只有潛艦躲藏地點的幾十公里之內範圍,既然台灣海峽附近這些大型潛艦不好躲藏那就不要經過這些獵殺區附近便是了
解放軍絕對有台灣海峽詳盡的3D海底作戰圖並可以運用人工智慧與相關水文資料規畫幾條不容易遭到潛艦伏襲的路線,當然潛艦利用潛射反艦飛彈打得比較遠可以覆蓋較遠的地區也比較不容易暴露潛艦的位置,不過潛射飛彈一旦升空之後這些水面艦隊也就按照對抗反艦飛彈的狀況來處理,所以解放軍兩棲艦隊對台灣海岸的攻擊當然會儘量選擇台南以北的海灘進行登陸,至於進攻高雄與屏東的海岸需要經過高雄外海的海底峽谷區域因為容易遭到潛艦的狙擊,若考慮潛艦的威脅解放軍的”主要”登陸艦隊可能直接從這裡登陸的機會比較小。
當然解放軍除了正規的反潛方法可用之外,當然還有其他策略可以運用,其中之一就是利用餌船來吸引魚雷的聲納鎖定攻擊,特別是遇到實在沒有辦法的狀況一定要在高度潛艦威脅的地區進行作戰,例如:巴士海峽或是西太平洋抑或是台灣北部這些地區,想辦法將一些老舊艦船當作誘餌或是活靶來吸引潛艦的魚雷攻擊,當然要想辦法用音響技術誤認這些餌船是解放軍海軍艦隊,潛艦一般只能裝載6枚魚雷在發射管內,一旦發射以後魚雷的臍線還是要連接在母船,等到魚雷的聲納找到目標以後才能夠切斷臍線讓魚雷自己攻擊目標,這段期間潛艦不但無法劇烈活動以免切斷臍線也無法裝填新的魚雷,發射管內的魚雷要重新裝填需要幾十分鐘(油管有介紹:重新裝填的作業很複雜而且要很小心沒有像炮彈那樣快,當年福克蘭戰爭時,阿根廷潛艦的船員曾經在裝填魚雷的時候發生錯誤而導致魚雷成為啞彈)。
對抗潛艦的其他方法還有很多,船艦的速度快就可以閃躲魚雷的攻擊,一般的魚雷速度像是MK48都可進行50節以上的高速衝刺,前提是被攻擊的艦艇若知道己方已經被魚雷攻擊的狀態下,這些艦艇可以使用其高航速來脫險,例如:美軍近岸巡邏艦LCS有45節以上的高速性能完全可以閃躲魚雷50節速度的攻擊,其他的快艇或是高速艦艇(例如陀江/塔江艦或氣墊船)也可以高速或是運用噴射水流舵進行劇烈運動來閃躲魚雷的攻擊,解放軍登陸艦隊可以化整為零,採用”登岸突擊快艇”或是”氣墊船”來進行登陸作戰來進行登陸作戰,面對解放軍海軍兩棲部隊這些戰術的改變,其實潛艦原本的隱匿性毫無威嚇力,更何況現在解放軍已經大幅增加攻擊直升機的運用並向俄羅斯購買MI-171V5型直升機(近幾年下了100架的訂單)可以在一航次就載運18個士兵從大陸沿岸直接飛到台灣西海岸進行機降作業,攻擊方有許多選擇其實會按照實際狀況來制定作戰計畫與購買作戰裝備,這就是目前的現實狀況。
只是,台灣以前只有上衣,外套,下半身一直是空空如也,哦....不是,是只有穿內褲,現在有機會西裝一套,從襯衫、領帶、西裝外套、西裝褲通通到齊,這樣才完整,現在只有少了衛星 (帽子),不過有替代方案。
空中、海面、水下、陸地幾個方向的防衛力現在有會機補齊,就像一張網從空中灑向海底,要穿透這張網接近台灣就更難了些。
反潛是很吃力的工作,難度不高,但是很難做到滴水不漏,只要水深夠,水底聲音的傳輸不是直線前進,各種聲音通道依深度不同而異,很多空洞可以躲,潛艦只要躲進同溫層(Isothermal Layer)水面艦的主動聲納也掃不到。這也是金小胖敢用冷戰時期的 romeo改成核攻擊潛艇的原因,在各項演習中,海龍、海虎都可以用操雷射得濟陽級滿臉不要不要的。
飛潛快不是不好,老共毛澤東用這套也擋了西方勢力近半個世紀,現在台灣要用這套來阻擋老共入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