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司令部專責潛艦作戰的256戰隊日前舉行潛艦國造原型艦的接艦官兵編成,艦長等60多位官兵正式進駐台船潛艦國造的海昌工廠,未來這群官兵將負責首艘國造潛艦的建造、訓練及後續的所有教範手則,甚至是國造潛艦作戰的戰術準則。
知情人士透露,國造潛艦原型艦許多裝備包括新型的聲納系統、射控系統、偵搜系統以及作戰系統都優於劍龍級潛艦,就連下潛深度、水下速度及偵搜範圍也都優於劍龍,因此國造潛艦的作戰模式遠超過目前海軍劍龍級,這也是256戰隊正式編成原型艦接艦官兵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些接艦官兵將要把此艘原型艦的最大極限測試出來,並編寫最新國造潛艦作戰計劃,以發揮共軍犯台時的最大戰力及加大作戰效益。
海軍256戰隊從去年開始已派出40多人作為潛艦國造的監造人員,包括艦長、副艦長、輪機、修護、作戰指揮人員、聲納與通信人員,專責潛艦機具配置組裝及測試,甚至還會到海發中心了解最早的藍圖設計、施工方法,以及目前已建好的艙間,是否符合潛艦官兵使用需求。
據指出,由於原型艦即將在9月封殼,並舉行命名儀式後正式與國人見面,但這支潛艦國造原型艦的接艦官兵們,已依潛艦各組件的安裝,由各部門進行主、次系統的檢測,並在完成下水節點後立即進入泊港測試(HAT),以及泊港測試合格後的出海測試(SAT)。
根據資料顯示,海軍編列493億6170萬元台幣,規劃自2019年至2025年持續打造原型潛艦1艘。潛艦原型艦構型歷經多次修改,最終採用第4.0版進行建造,設計藍圖高達700多份。依據台船先前說明,原型艦長度約在70公尺以內、寬約8公尺左右、高約18公尺,採用X型尾舵設計,平衡翼配置在帆罩段的兩側,排水噸位約2500到3000噸。在武裝方面,原型艦配置6管魚雷發射管,並可搭載18枚重型魚雷。
知情人士表示,台船與接艦官兵在完成岸測及2至3天的海測後,即會正式交由海軍接收,並由接艦官兵執行出海測試(SAT)的各項項目,及原型艦的所有戰術動作。一位資深將領說,海軍會把潛艦各種極限性能操練一遍,才會開始進入戰術測評,最後一關就是發射重型魚雷,以確認作戰系統的完整性。


富江這種也不要再來了。
























































































